幼兒行為觀察分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諎曖1


幼兒行為觀察是指依據直接的觀察,可以把幼兒的行為概括為動作、語言、表情、神態等,以及由此推導而出的幼兒心理活動。

按照觀察類別可以分為;

1、敘述觀察:是指在觀察過程中對觀察者詳細記錄,幼兒連續的完善的心理活動時間和行為表現的一種觀察方法;

2、取樣觀察:依據一定的標準,選取被觀察對象的某些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對其進行觀察,涉及範圍小。操作比較容易。

3、評定觀察:觀察者對幼兒觀察的多次基礎上,對其行為或事件做出判斷的一種方式。4、長期觀察:連續不斷地較長時間對幼兒行為進行觀察,

5、短期觀察:對幼兒的行為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進行觀察;

6、定期定期:在某個時間段內,在某個指定的時間段內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反覆觀察。

(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嘻嘻的皇額娘


寶寶行為觀察分類的內容

我的理解,行為觀察分類,就是對寶寶的行為做個大致的區分。

比方說,寶寶喜歡運動:就會有跑、跳、爬等動作!

行為觀察又是現在大人的角度的去看的!

所以我是這樣分的:

  • 試探媽媽的喜好:寶寶做鬼臉逗媽媽笑,寶寶故意扔東西惹媽媽生氣
  • 好奇的探險:家裡就像是個寶藏,寶寶這翻翻,那翻翻
  • 生活的認知:開始聽懂的話,並且照著做,只是還不會說
  • 寶寶愛“學習”:開始模仿家裡人的一切,無論好的還是壞的

寶寶日常的行為太多了,要是分類也就上面四大塊。只是每個大塊裡面,有針對我家孩子寫的。

做個表來幫助記錄寶寶的行為

要記錄小孩子的瞬間,然後分門別類,研究頻率,再加以區分,我覺得沒有比表格更方便的了!

這樣就知道寶寶的某個階段裡,比較喜歡做什麼動作,比較關心什麼,媽媽也可以針對記錄的信息,對寶寶著重訓練!也可以找幾個適合寶寶月齡的遊戲,陪著寶寶玩。

不過大多數媽媽應該都是“散養”、“放養”狀態吧!看娃的眼睛和手都不夠用,即使很想記錄,也會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大小A的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