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的緣起傳說

紅茶的緣起傳說

一、來自武夷山桐木關江氏(現正山堂):

江氏家族於南宋末年遷居崇安縣(現為武夷山市)桐木關,世代種茶。其家族 世代掌握茶葉加工技術。在江氏家族內,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正山小種紅茶產生的說法:大約在明朝後期某年採茶季節,有一北方軍隊路過桐木關廟灣,夜晚駐紮在當地的木製茶葉加工地點,睡在了茶葉青葉上。待到天明軍隊離開後,茶葉青葉已經變軟發紅,而且帶黏性。江氏族人非常著急,為了儘量挽回損失,族人決定把已經變軟的茶葉搓揉成條,並用當地盛產的馬尾松的枯萎材塊作為燃料來烘乾已經帶黏性的茶青。

待到茶葉烘乾後,原來紅綠相伴的茶葉變的烏黑髮亮,並且帶有一股松脂的香氣。可是烘乾好的茶葉在當地並沒有人願意買,於是江氏族人把這種烘過的茶葉挑到星村,期望能儘可能地挽回些損失。令人沒有想到的時是,當第二年的製茶季節將來臨時,有人竟然願意出高於原來茶葉幾倍的價格來收購這種烏黑並且帶松脂香味的茶葉,並且付了現款。之後,在高價格的驅動下,這種烏黑、帶有松脂香味的茶葉越做越多,生意也越來越興旺,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廣。

紅茶的緣起傳說

二、不知源頭的發黴說:

作者第一次聽到這個傳說,應該在高曉松節目《曉說》的其中一期。大意是原本要運往英國的是綠茶,但是因為長期的海運,再加上鹹溼的海風,綠茶黴變,形成紅茶。

紅茶的緣起傳說

三、不知源頭的顛簸說:

大意是,因為路途太過於遙遠,採摘的鮮葉在竹簍中悶堆,發酵,紅變。

為了儘量挽回損失,於是就把紅變的鮮葉繼續製茶,從而得到紅茶。

作者相信,傳說能一定程度是反映現實,但傳說之所以是傳說,是被披上了誇張與修飾的外衣,並不是事件原本最真實的面貌,但傳說能給我們很多有用的參考,更容易接近事件的真實。對於紅茶的誕生,傳說會說,這是因為一個不經意的意外。

但仔細想想,紅茶的工藝,對於紅茶之前的時代來說,是全新的工藝,不可能只因為一個人,一次美麗的意外,就誕生了一整套從未出現過的工藝。

紅茶的緣起傳說

帶著這個想法再回頭去讀前面的傳說,就會得到不一樣的信息。先剔除綠茶海上發黴說。如果是因為這種方法誕生的紅茶,最有可能就是在船上誕生了先進的後發酵技術而製成紅茶,沒理由會在原產地演變出紅茶相對於綠茶完全不同的製作工藝

1.北方軍隊路過桐木關廟灣,夜晚駐紮在當地的木製茶葉加工地點,睡在了茶葉青葉上。待到天明軍隊離開後,茶葉青葉已經變軟發紅,而且帶黏性。及鮮葉在竹簍中先發酵紅變了的傳說,都說明,紅茶工藝的出現,最先被改變的是鮮葉,是被悶紅了的鮮葉。

2.都是為了儘量挽回損失。

3.都是很快的,一夜之間採用了新工藝。

那麼實際情況可能會是什麼樣的呢?

紅茶的緣起傳說

史料關於紅茶的蛛絲馬跡與推論

史料一:《中國茶經》記載1662年,被稱為“飲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其陪嫁為中國的茶具和221磅紅茶。時間先標記在1662年。

史料二:《清代通史》卷二第847頁載: 明崇禎十三年紅茶 ( 有工夫茶, 武夷茶, 小種茶, 白毫等) 始由荷蘭轉至英倫。明崇禎十三年,為1640年。因此時間再往前推,標記在1640年。

史料三:《中國茶經》: 當16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首先把少量的茶葉運回歐洲。舉後來的考證,這些茶葉即是紅茶,由廈門運往荷蘭。因此,時間再往前推至1610年。

推論一:從武夷山到廈門,在當時來說,路程也算是遙遠。而且當時商品會有“溢出效應”,即在武夷山地區盛行後,才有可能由茶商帶往廈門。因此,我想給這個“溢出效應”10年的時間,因此,時間再往前推,標記在1600年。

史料四:徐 火勃的 《茶考》:“嘉靖中,郡守錢嶫,奏免解茶,將歲編茶夫銀二百兩解府,造辦解京御茶改貢延平。而茶園鞠成茂草,井水亦日湮塞。然山中土氣宜茶,環九曲之內,不下數百家,皆以種茶為業,歲所產數十萬斤,水浮陸轉,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於海內矣。”文中可以看出,嘉靖中,茶園荒廢,鞠成茂草。但是很快就歲產數十萬斤,水浮陸轉,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於海內。嘉靖年為1522-1566年,徐火勃生卒年為1563-1639。因此徐火勃在其一生,是完全能見證武夷茶從茶園鞠成茂草的悽清到水浮陸轉,鬻之四方的盛況。而且這個轉變的很突然,時間很短。

史料五:《歙縣誌》記載: “舊志載明隆慶間(1567-1572年),僧大方住休之松蘿山,製法精妙,郡邑師其法,因稱茶曰松蘿。”因此松蘿法制法應該在1567年之後才有可能傳入武夷山,改進武夷山綠茶生產工藝。因此紅茶產生的時間不應早於1567年。

史料六:周工亮《閩小記》記載武夷用松蘿法制茶出現的問題:“近有以松蘿法制之者,即試之,色香亦具足。經旬月則紫赤如故”。這個說法揭示一個問題,用松蘿法制茶,會有些失敗品,這些失敗品由於鮮葉過度萎凋,產生了紅色紅湯。

推論二:松蘿法制茶因為過度萎凋而品質不好,失敗的茶,加之之前傳說所提取的信息:為減少損失而製茶。極有可能就是紅茶誕生的初衷。而且這種變廢為寶的工藝誕生,一定需要有足夠大的產量。產量足夠大,產生的失敗品數量才會足夠多。數量足夠的失敗品,才能提供足夠多的試錯機會。因此紅茶發端於武夷山用松蘿法制茶的鼎盛時期是合乎情理的。因此,從0到風靡當時的武夷茶產區,時間區間劃定為1567-1600年。

紅茶的緣起傳說

紅茶起源

1567~1600年,紅茶從無到有,到聞名武夷,到出口,僅僅花了30年時間就崛起了,且自成一格,在之後的歲月風靡世界400年不衰,不得不說是一個產業的傳奇。產業的發展一定也遵循客觀的發展規律,複雜的系統工程,從萌芽到完善,也並不會突然的橫空出世,一定有一個群體通過不斷的試錯,不斷累積,不斷努力而成就。紅茶亦是如此,初衷是解決武夷茶綠茶工藝鼎盛時期產生大量“殘次品”回收問題,沒想到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從0到進入英國皇室,只用了99年。

從0風靡英國社會,成為英國普羅大眾的生活習慣,只花了143年。

不需傳說,這已然是一個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