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現代詩,為劉半農先生於上個世紀20年代留學倫敦期間創作而成,距今已經100年了。這首詩不僅在當時引起了極大反響,後來更是由被人們尊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譜成曲,從此被人們廣泛傳唱,一直到今天,仍然深受文學愛好者的喜愛。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所有的詩句都令人記憶猶新,許多讀過的朋友很久之後都很難忘記這些句子。另外,這首詩裡開創性地使用了“她”字,最終這個字用來代表女性,“他”這個用了無數年且不分男女都能用的詞,從此也有了屬性。

這首詩情感複雜而深沉,但我們今天只是借現代詩裡相思的由頭,來看看古詩裡的相思——現代詩的討論且留到以後的日子裡。同時需要說明一下,這裡所說古詩只是與現代詩相對而言,也就是說無論古體詩還是近體詩,今天都稱之為古詩。至於詩中的相思,我且將它按照想念的“程度”來介紹。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第一等級:輕度相思病患者

輕度相思,自然是對於戀人的思念沒有那麼強烈,或者在詩裡體現得沒有那麼明顯。這裡就需要提及一位被後世很多文人所忽略的唐代詩人——徐凝。說起這位詩人的名字,現代人大多沒有聽過,但若是提起一首詩中的句子,一定會有一點印象:“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這首詩名為《憶揚州》,將揚州以及揚州的明月夜之美傳遍天下,至於詩人有沒有揚州的女子讓他相思,詩中並沒有明確提及,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徐凝的詩作功力是毋庸置疑的,並且他的詩作深得白居易激賞,也可作為佐證。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白居易的詩作風格不需多說,而徐凝作品也被評為“樸略稚魯”,用現代文人的評價則是“粗率”,若是追溯他遭遇惡評的真正源頭的話,應該是到了宋代,從蘇軾開始的。徐凝有《廬山瀑布》詩,“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蘇軾斥責“界破青山”句為“惡詩”,若是徐凝仍活著的話,怕一定是萬分不服氣的。

應該說自此以後徐凝的詩作“粗率”這個帽子,基本就戴在了頭上。不過我們要是因為蘇軾的批評,就認為徐凝的詩作通通一無是處,未免顯得過於淺薄了,《憶揚州》就是個極好的例子,但我們至少可以理解為他的大多作品確實流於直露,因此感情就不會顯得過於深致,今天要說的這首詩恰好就體現了這一點。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唐·徐凝·相思林

遠客遠遊新過嶺,每逢芳樹問芳名。

長林遍是相思樹,爭遣愁人獨自行。

作為一首律絕,這種重字的使用很不討喜,按說已是落了下乘,如果我們權當是一首古絕,只是讀詩人在詩中所表露的情致,也並不是一件太壞的事,也正好藉此印證這一節的標題。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詩中首句就提“遠客”,自然是指詩人自己,遠遊到了一處山嶺,大概是見嶺中景色不錯,那些樹也不錯,詩人來了興致,看到各色樹木花草都想探究一番,結果發現這密林之中居然到處都是相思樹,這一下勾起了詩人遠在異鄉的相思愁緒,大概是最後連遊玩賞花的興趣都沒有了。

在這首詩中,詩人本來是遊玩的興致挺高的,只是到得那密林之中,怕是看到一對對情侶攜手在那相思樹下游玩,偏偏想避開都避不了,因為到處都是相思樹,到處都是戀愛中的人們,結果孤身遠行的詩人,算是很無奈地被勾起了相思。這種情形,我們稱他為輕度相思病患者。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第二等級:中度相思病患者

這裡要說一說李白。到目前為止,關於李白的具體出身,以及他的家鄉到底在哪兒,都依然沒有明確的結論,他雖傳聞生在西域,但卻長在蜀地,後又在東魯安家,這倒還好說,據記載他與執掌大唐天下的李家還是同宗,這又為他的身世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在李白寫給安州長史裴寬的文中,他自言“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同時也是位一擲千金、樂善好施的豪俠之人,而他自己的情感經歷卻很少見諸於詩篇,他的相思詩是有,但能真正體現自己相思之情的作品其實不多。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作為一位“謫仙人”,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愛情詩有不少,《長幹行》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是青梅竹馬的愛情;《秋風詞》中“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這是成年後的相思,但真正能大略窺見李白自身的愛情的,我們不妨從下面2首詩中體會一番。

唐·李白·長相思(部分)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李白在長安的時間並不長,經歷也並不令人感到愉快,但卻是他生命中綻放璀璨光華的時光。本來他希望的是能夠在京都一展政治才華,最後很遺憾地發現,唐玄宗需要的其實不是他的政治才能,而是他那令人折服的文學才能,但李白也好歹過了一段較為寫意的日子,有些風花雪月的故事,對於這樣一位骨子裡極度浪漫的才子實在是平常不過了。

雖然很多人認為,這首詩中的“美人”,很可能是說的遠在廟堂之上的天子,但我們寧願他沒有放棄獨屬於他的浪漫情懷。而正是由於他的極度浪漫,以及他的豪俠之氣,總是讓一首分明悽楚的詩作變得沒那麼悽慘,同樣的,詩中的相思也就顯得沒有那麼刻骨銘心,因此,他的長相思也是種病,不過還只能算是中度相思病。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唐·李白·相逢行(部分)

相見不得親,不如不相見。

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

胡為守空閨,孤眠愁錦衾。

錦衾與羅幃,纏綿會有時。

春風正澹盪,暮雨來何遲。

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

這一首古詩我同樣只截取了中間部分的數句,全詩講述的仍然是一個愛情故事,但從開篇來看,頗有點類似李白在長安的親身經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邂逅了一位絕色麗人,於是一見傾心,與她相攜共飲,只是很遺憾,想要成就一段姻緣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對於李白來說,這種一見鍾情的愛情,還是讓他速速開花結果才好,雖然他這邊廂“相見情已深”,女子卻跟他說,兩情相悅自不在一時,“纏綿會有時”,無奈的李白先生只得在這“春風正澹盪”的好日子裡,嗟嘆“暮雨來何遲”,也才想著借那三青鳥傳信,讓這位美人兒能夠明白自己的“長相思”。

聽起來似乎李白說得情真意切,而且還很在理,既然兩情相悅,自然是早日成為比翼鳥、連理枝為好,可話裡話外依然透著一股急不可耐,沒有太多淡定可言。這,依然和我們李白先生的性格有關,同樣也因為他的性格,使得他即便病了,也不過是一位中度相思病患者。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第三等級:重度相思病患者

重度相思病患者,本來可以選擇白居易《浪淘沙》來演繹,不過詩中雖是相思如江似海,“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但終究這首詩是借用女子之口唱出的一曲樂府,不如詩中人是詩人自己那麼情真意切,而且他與湘靈的愛情無論何時,都讓人歷歷在目,不如就不去說他了。

那麼我們就來說一說“渣男”元稹。元稹的名氣在當時很大,但他的風流韻事也不少,先與崔鶯鶯,後與當時名聞遐邇的才女薛濤以及劉採春,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要真說起他的情感故事,應該說他的婚姻才是最為令人感動的美好愛情。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元稹的結髮妻子韋叢,出身京兆豪門韋氏,韋叢的父親是時任京兆尹的韋夏卿。無論元稹當時迎娶韋叢是否有著功利的考量在其中,但夫妻恩愛情深是世人都能看得到的,如此,我很願意原諒這樣一位情深義重的“渣男”——畢竟眼下的才是愛情不是嘛。

作為一位豪門千金,韋叢20歲嫁給元稹之後,雖然元稹過得沒有咱們的大才子司馬相如那麼慘,把17歲的卓文君忽悠到自己徒有四壁的家中,但也好過不到哪兒去,知書達禮的韋叢毫無怨言,在家相夫教子,不,還不能算相夫教子,因為元稹還要四處為官,常常聚少離多,也將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沒有讓元稹操心多少。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天妒有情人,兩個人兒的愛情僅僅維持了7年,韋叢為元稹留下五子一女後撒手人寰。她帶著無盡的遺憾與不捨離元稹而去,元稹卻帶著一萬種愧疚活著,這種悲痛讓他常常難以自持,於是寫下了諸多思念妻子的詩篇。

元稹在《離思五首》中回憶兩個人的種種過往,“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你看,曾經看著愛妻梳頭這樣的溫暖場面,從此再不復見;而在往後的人生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此後的元稹,與薛濤,與劉採春等人的種種,都只不過是遊戲人生?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唐·元稹·遣悲懷·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遣悲懷·其二》可能更為人所熟知,特別是“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2句廣為人知,而這一首其實才更能展現元稹的痴情。詩中大意是詩人為年僅27歲便離世的妻子深感悲痛,痛恨命運無常,而作為他來說,可能還稍微比潘岳要清醒點,潘岳的悼亡詩最短的就足足26句,確實是頗為“費詞”。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元稹自己百年之後,能夠與妻子合葬在一起,又是否能夠在另一個世界遇見;而下一輩子又能否再次相逢,都是未知之數,因此這一生才最最讓人捨不得,最最讓人長相思。他希望在無數個夜裡,始終睜著眼,不停地思念著她。

這樣做,詩中說是報答她生平未曾舒展的眉頭,實際上是希望自己能夠承受那些個痛苦。似乎只有睜著眼,才能讓自己的相思之痛減緩一點。這個時候的元稹,真真是成為了這世間最重度的相思病患者。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結語

今天列出上面3位詩人的作品,並不能說他們完全代表了唐代相思詩,特別是分別代表相思的程度,而是因為他們的詩作,恰好能夠體現今天的話題中所提及的,相思的深與淺。徐凝的作品稍顯質直,相思情意略淺;李白作品浪漫而兼具豪俠之氣,這種與生俱來的氣質,讓一首原本情濃的相思詩,顯得不夠深沉;元稹的詩卻有著令人無法排遣的悲傷,作為詩人自己,可能感受到的就是一種痛徹心扉的悲傷了,這種相思,只有一往無前,但往後餘生都再得不到回應。

在《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複雜情感中,即便只是理解為相思也足夠情真意切,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看到,在我們的文學體裁中,無論是怎樣的表達方式,唐詩也好,宋詞也罷,只要作者將真情融入字裡行間,一首現代詩照樣能夠在無數作品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現代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說起,漫談古詩裡的相思

對於今天3種程度的相思病患者而言,第一等級的詩人,大概只需回到伊人身邊,這種輕度“感染”的相思症狀就會得到治癒;第二等級的詩人,其實只需將自己的真情多拿出來一點,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佳人自會將他的相思症治癒。

那第三種等級的相思呢?恐怕誰都無能為力。這種巨大的相思傷痕註定永遠都難以痊癒,詩人能夠做到的,只有在餘生努力讓這個傷口慢慢癒合,待到癒合到再不會讓自己痛不欲生的時候,相思依然那麼重,卻不會再那麼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