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冬暖夏涼的建築叫——窯洞

有種冬暖夏涼的建築叫——窯洞

在我們大西北,窯洞是非常出名的古老居住方式。涇川和許多周邊的窯洞,它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到現在為止,窯洞可以說已經成為我們大西北文明的標誌。從我們的我們大西北窯洞的位置,可以點點滴滴地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因為截止目前在一些村莊,窯洞的形成就會連成一片,從山上一直依次一臺一臺地挖成窯洞延續下來。看到我們這裡的窯洞,如果有人問起,窯洞的主人就會說出那是太爺的傑作,那是爺爺的傑作,那是父親的傑作。依次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窯洞莊基分為三種。地坑窯洞莊基、明坑窯洞莊基和土坯箍窯莊基。

有種冬暖夏涼的建築叫——窯洞

地坑窯洞莊基就是多在平原位置,就是在平原的平地上開挖一百平方米大的方坑,坑深大約七米一二左右,坑邊土坯牆圍成,從地上一百平方米外開挖一個航道,直通地坑坑底,這是地坑窯洞住人以後的出口,處理好崖面子,就可以在除航道以外的三個正面開挖六眼窯洞,分別是為正窯洞、次窯洞、廚房窯洞、磨房窯洞、雜物窯洞和廁所窯洞,院中央掏一個大約直徑為兩米大形狀如生鐵大糖鍋型的坑為雨水滲坑蓄水池。且有轆轤絞水井一眼。各窯洞分工明確,合作使用,應有盡有。現在在涇川的黨原的城劉、城關的鳳凰還有這種地坑窯洞莊基的存在,這兩處地坑窯洞莊基已經成為人們懷念地坑窯洞莊基的原型了而被人們完整地保存下來了。

明坑窯洞莊基多在川道溝壑地帶。這種窯洞依山靠崖或者靠地塄邊掘出崖面子,在崖面子一般開挖三眼窯洞,這種形式的窯洞,地坑窯洞莊基的窯洞要高要大要深,每個窯洞都留有貓道眼供貓出進自由逮老鼠。比起地坑窯洞莊基要省功省力省門窗。三面圍牆連著洞的崖面子。窯洞正面是大門,大門左邊留有水道眼供暴雨來臨排洪水。窯洞口安裝門和窗窯洞頂部有天窗。其餘空間均以土坯和泥壘得既嚴實又結實。其實延安窯洞就是明坑窯洞莊基的典型例子。

有種冬暖夏涼的建築叫——窯洞

土坯箍窯洞莊基要建成就比以上這兩種莊基要費工的多。首先要請人來加工土坯。等到土坯幹了,請專門箍窯洞的工匠和幾十個小工緊密配合,經過大家共同合作,和泥的和泥,扔土坯的扔土坯,歷時半月有餘,才能把三至四萬塊土坯用泥粘合而成,形成所說的箍窯。這種窯洞多在地坑窯洞莊基的地面上修建而成。在當時能箍窯洞的人家,就是大戶人家或者家境富裕的才有可能有箍窯。一般家庭連想都不敢想。就是在玉都黨原合道這些原區,現在還有土坯箍窯的存在但已經為數不多了。

有種冬暖夏涼的建築叫——窯洞

窯洞的內部結構特別獨特。就以廚窯洞最為奇特。進門靠右邊是土炕、鍋頭、灶夥、案板有的還有石磨。有句諺語說的特別形象。就是:“鍋頭就是連著炕,菸頭煙就是都朝上。”家家戶戶都是一個固定的模式。炕裡邊、門頂裡留有旱臺,供放一些雜物或者書籍、賬本之類的東西。窯洞是利用黃土有直立不塌的特點建造而成的。窯洞取暖以麥草玉米稈和高粱稈以及雜草曬乾作為燃料取暖做飯的。這種生活方式到底持續了多久呢?現在以及無法考證。

有種冬暖夏涼的建築叫——窯洞
有種冬暖夏涼的建築叫——窯洞

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人類就開始部落居住生活。到後來又開始了洞穴居住生活。那麼窯洞很可能就是洞穴居住的進化和提升的結果。在我們涇川,王母宮石窟,南石窟石窟,都是窯洞的居住特有方式。所以,有人曾經說人類知道使用火,標誌著人類文明的開始,這一點是不是有些不完全啊!人類由部落居住、轉入洞穴居住,後來有轉入窯洞居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有遠近親近之分,母系氏族的生活就已經徹底結束,父系氏族的生活就已經開始,從這種意義上講,窯洞居住的開始,也是古人類文明生活開始的標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窯洞的出現,部落居住方式就不存在,母系氏族的生活基本結束。人類的文明程度就有了一次質的飛躍。這難道不是古文明的標誌是什麼?我們涇川西王母文化之所以能夠延續發展提升,正是人類沿著窯洞的居住足跡前行的。不管是西王母石窟,還是南石窟石窟,其實都是窯洞的根本形式。它的大體造型和窯洞有著默契的聯繫和吻合。就以王母宮石窟為例來說,其內部的結構就是一個完整的回字形。而民間的窯洞居住形式,不管是哪一種,在其內部很容易找到回字形活動蹤跡。譬如進入窯洞莊基,於出來就是一個回字。譬如用石磨磨麵粉,磨道里並不知道要走多少個回字。回有資料記載是西王母的名字。其實它包含著希望主人快快回家的成分。所不同的是,西王母石窟和南石窟石窟,所處的位置是在石崖峭壁上,而民間的窯洞是處在黃土大地上,他們利用黃土直立不塌的特點,他們利用地形地理條件,開創了人類居住的方式不正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有一開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