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昨天,田馥甄在微博分享了一段文字,針對

羅志祥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詮釋了另一種思考角度。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該微博瞬間登上熱榜榜首。

原文說的很中肯,呼籲人們以誠實、不欺騙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共同助力網絡環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可是,好意被誤解,言辭被認為是“站隊”,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直接問候她祖宗。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如果明星承擔起社會責任,勇敢發聲,換來的卻是無盡的謾罵,試問以後誰還敢站出來?

1、玩梗大過省思

羅志祥私生活被周揚青爆出後,各大媒體瘋狂轉載,一時間各種新聞鋪天蓋地,充斥著網絡。

有深挖歷史的,有瘋狂玩梗的,冠以“私聊記錄”、“多人運動”、“時間管理”、“黑眼圈”等醒目標題,讓人目不暇接。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網絡、媒體大篇幅討論羅志祥到底和哪些人有不正當關係,炮轟、嘲笑、諷刺,甚至牽扯到很多無辜人。

而且,周揚青的爆料還引發了“蝴蝶效應”,隨後,屈楚蕭被女友指責“性虐待”;林峰被女友暗指“比羅志祥更精彩”,甚至“大衣哥”朱之文也進來摻和,被指出軌。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這個網絡遠比我們想象的精彩,明星們這麼生猛,個個拿出來都能出本書。

網友只注重過度玩梗的氛圍,而忽視了事情的本質與嚴重性,缺乏反思。

只是,製造流量搏眼球、玩梗大過省思,這真的是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嗎?

2、網絡呼聲單一

“羅志祥周揚青分手事件”爆發以來,輿論一邊倒,共同討伐羅志祥。

田馥甄只是客觀地評價了幾句,卻招來罵聲一片。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這說明,很多網友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他們需要的只是情緒宣洩。

但這種情緒宣洩的過程,對每個人造成了潛移默化且不可估量的影響。

田馥甄只是表達了一種態度,那就是,在發生這種事情之後,我們應該如何辨認事情的性質。

她懇切地提醒大家:媒體、大眾對該事件的過度反應可能會對青少年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可是,她為公正、為平權、為女性勇敢發聲,卻成了這些人口中的“綠茶”!

其實,歸根到底這就是理性派和感性派思維上的分歧。

仔細思考,田馥甄文章所表達的觀點真的有錯嗎?

如果表達另一種思想,就要被人攻擊到祖上,長此以往,誰還敢說真話?誰還敢站出來支持正義?

這個社會,或者說這個網絡,應該多一些包容,畢竟,每個人對於該事件,都有著不同的認知和表達方式。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還保持著自己理性觀點的人,實屬難得。

當思維固化的時候,當越來越多女性“恐男恐婚恐育”的時候,大家可能才會發覺問題的嚴重性。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言論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讓人平和地放下武器思考,也可以讓人浮躁地開槍。

但即便如此,仍然需要有人勇敢地、用自己單薄的力量,去試圖阻止一些“槍林彈雨”。

3、輿論負面影響

周揚青發長文譴責羅志祥,大家都支持她,對如此齷齪的行徑進行曝光,這樣的初衷,人人都能理解。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就像周揚青所說,她不是為了報復,是為了告誡其她女性,避免受害。

但是,曝光後的網絡環境,輿論導向,它們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啊。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臺灣媒體報道骯髒,內地把這種事當梗玩。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難道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媒體有沒有想過,這些用詞,這些大尺度的細節披露,會對青少年的認知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媒體有沒有反思,這些惡意傳播會帶來什麼樣的弊端,置網絡環境於何地?

這樣的媒體導向好嗎?要知道,我們的網絡沒有分級。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看看近兩年的明星大事件,讓人瞠目結舌。

馬蓉出軌經紀人,

王寶強和她離婚。

李小璐出軌PGONE,賈乃亮選擇離婚。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高雲翔性侵案,董璇最終離婚。

宋慧喬宋仲基離婚,梁靜茹離婚。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還有許志安出軌楊心穎張丹峰出軌經紀人,

吳秀波出軌門……

樸有天承認吸毒,王源為抽菸事件道歉,雪莉逝世等等……

青少年是追星的主力軍。

試問,如果他們身邊、耳邊到處充斥著這些負面新聞,是不是會對他們的三觀產生巨大影響?

試問,當網絡上人身攻擊成為常態,他們是不是也會學著不分場合、不分事態地攻擊別人?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現在,不少女性“恐婚恐男恐育”,跟媒體的過度渲染不無關係。

青少年尚未形成穩定的價值觀以及判斷力,輿論對他們的影響,無疑是深重的。

所以,大家要共同努力,幫助青少年樹立起正確的判斷力,多表達對待事件的不同看法,而不是跟風、看熱鬧,或者斷章取義。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各大新聞媒體應該共同肩負起維護健康網絡環境的責任,要給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事情多做深入分析,不偏不倚、正確引導。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古語有云:“水照出來的是自己的臉,內心反應自己的為人。”

我們應該審視自身,到底是選擇“迷失本心”,還是選擇“不忘初心”?

願每個人都能守住那一個純真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輿論科普著“多人運動”,高喊恐男,這是正向的青少年性教育嗎?

你覺得媒體大肆渲染羅志祥事件對青少年有什麼影響?歡迎你留言。

我是 ,期待你評論點贊和持續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