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如戰場丨同事間的每一次交互,既是在配合,更是在博弈


職場如戰場丨同事間的每一次交互,既是在配合,更是在博弈

職場如戰場,這句話,我想不少的職場人都應該聽過。

但是戰場與戰場之間的關係,從來也並不相同。就像歷史上發生過的每一次戰爭,都會有其特有的矛盾、起因、轉折和導火索。職場,也不例外。

在今天時間有限的前提下,我想分享給大家的一點關於職場的發現是——在職場中每一次與同事之間的工作交互,既是在協調配合的同時,也是在相互博弈。

博弈,詞語解釋是局戲、圍棋、賭博。現代數學中有博弈論,亦名“對策論”、“賽局理論”,屬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 表示在多決策主體之間行為具有相互作用時,各主體根據所掌握信息及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的一種行為理論。

雖然同在職場中,但是不同規模公司,不同職位的高低,雖然都能夠接觸到同事間的博弈,但是其力度卻是並不相同的。

舉例來說,在一家發展較快的創業公司裡,公司的部門的人員設置正在隨著時間的推進日益完善。當一個新的部門被成立以後,由於部門中各個同事的職責尚未被明確劃分,那麼當一項任務到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首先,自然是誰來幹。有一種可能是某個同事自己非常積極主動,有人願意主動出頭承擔,當然也就沒了接下來的事情。但上述這種可能一般是少數情況下,多數情況下,則是大家都不主動發表意見,等待領導的點名安排。

那麼在領導指定工作的工程中,博弈事實上就已經在進程。假使目前部門有三個人A、B、C,領導計劃將任務交給A來做。而當領導把這件事兒告訴A時,A可以表示說當下手頭的工作太忙,說著之前沒做過不熟悉,此時領導多半就會考慮說,那乾脆讓B和你一起完成吧。

其次,當任務明確是由A和B兩個人來做。兩者之間的任務量如何分配呢?領導在分配工作時,一般只會講到大概,細節不可能全部講清楚,否則員工的價值就無法體現。既然如此,那麼在實際的執行中,就會出現一個問題,A和B究竟誰應該幹難度更高的,或者說工作量更大的。

上面的第一步,是上下級之間的博弈,一般作為下級,至多隻會點到為止,也就是說在上下級之間的博弈中,下級本身處於弱勢,只要上級要求不太過分,下級一般會選擇接受。

但是到了第二步,同級別同事之間的博弈,就變得更加複雜和撲朔迷離。例如,一個急脾氣和慢性子兩者之間的博弈,一個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之間的博弈,一個老油條和新人之間的博弈。每一項不同的因素,最終都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而緊接著,伴隨著工作任務的進程和收尾,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同事間的博弈還將再次上演。分工作時能躲則躲,分成果時爭先恐後,這是人性使然。

事實上在職場上可遭人恨的從來都不是不願意主動幹活,但是也對於功勞和榮譽也不感興趣的人;而是在分配工作時儘可能偷奸耍滑,但是在工作成果出現後卻想方設法展現自己的人。

事實上職場上的博弈是無處不在的,剛才我們僅僅是以分配工作中的博弈一點來看。再比如說,在你面試一家公司時,你和麵試官之間的溝通是在博弈,你希望從面試官十分“官方”的言語中,獲取你最為關注的例如公司真實實力,加班情況,收入水平,晉級前景等各項內容。而面試官也需要從你略有“美化”的自我表述中,捕捉你的真實工作能力,期望薪資,穩定情況,職場態度。

不過很多職場朋友,在談到面試的博弈時,往往只會關注到雙方討論薪資的這一部分。事實上卻是,如果求職者的期望薪資明顯大幅領先招聘方的招聘訴求,那麼雙方本身就不存在博弈的前提條件。而如果求職者提出的期望薪資只比公司開出的高一點不太多的話,那麼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先答應你的薪資期許,然後將其中的部分設定成例如“績效”的方式來達成自身的目的。


職場如戰場丨同事間的每一次交互,既是在配合,更是在博弈

而在職期間的博弈,多多少少同事之間都會保持著基本的禮貌和客套,因為抬頭不見低頭見,面子工作還是要做足。但是如果到了離職期間的博弈,一切又會發現諸多變化。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和身邊同事相約一起離職的經歷,在這件事情上,事實上是非常典型的職場博弈場景。

比如你工作不開心,然後大概率上你會和自己關係“還不錯”的同事進行分享和吐槽。對方呢,無論是出於同樣工作不開心或是隻是應付,也向你表達了“其實我也早想離職了”的想法。然後,你就提出了要不我們一起離職的建議,對方也表示同意了。

緊接著,你“如約”提交了離職申請,而再看你同事那邊,卻發現對方似乎完全沒了之前和你一起熱火朝天討論離職時的熱情,反而要麼和你虛與委蛇打哈哈,要麼乾脆刻意疏遠你又和其他人打成了一片。原因何在?因為你在於該同事的博弈中,並沒有Get到他之所以提離職的根源。

一般來說,公司的離職時間需要提前一個月提出申請,如果公司層面沒有太大意見的話,都可以如約放行,但是也不排除個案。多數時候,當一名員工提出離職申請並得到同意後,在公司的最後一段時間內工作會明顯有所減少。公司層面也會在對應時間內抓緊再進行崗位補充,緊接著是崗位工作交接。

而在有些公司內,同樣存在既然你已經要走了,那我必須得進一步壓榨你的剩餘價值,盡最大可能地讓公司權益得到回報。此時,事實上勞務雙方之間的博弈關係前提已經被打破。勞務雙方的博弈,前提是因為勞動關係的保持。

而在離職報告提交後,員工事實上已經進入了雖然在法律上還屬於公司員工,但是在實際工作內容中員工就是不接受安排,公司層面能夠採取的手段也十分有限的狀態。

換而言之,職場中的博弈,首先要建立在雙方還願意博弈的基礎上。一旦一方直接擺出了“愛咋咋地”的狀態,博弈也就變成了收拾殘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