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說到春節電影賀歲檔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流浪地球》這部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科幻大片。單日票房冠軍、破5億躍居總票房第二獲得無數影迷線上線下一致讚譽“中國科幻在今天終於啟航了!”。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太陽即將膨脹成一個紅色巨人,吞噬地球。迫在眉睫的危險迫使全世界的工程師制訂了一項計劃,利用巨型推進器將地球遷移到一個新的太陽系。當地球不得不經過木星時,地球即將“墜入”木星,宇宙危機四伏,流浪地球時代中的人們只能挺身而出共同戰鬥,既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人類尋找新的家園。其實,電影只改編了小說前兩章(總共有4章)。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這是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共4章約2萬字。改編可以說相當的成功,看完電影的你有沒有興趣來領略一下劉慈欣大師的原著?按照小說而言,太陽即將死亡,人類聯合政府決定將地球作為一個龐大的飛船駛離現有軌道,駛向距離我們最近、4.2光年的比鄰星。

這是一場長達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計劃,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下面就來聊聊小說吧。

第一章,剎車時代

小說是從一個平凡人的角度來寫的。主人公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沒見過黑夜,沒見過星星,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地球發動機用42年時間終於剎住了地球的自轉,期間地球變得酷熱以及發動機發出的等離子體光柱對人們生活影響。

那個時代小學入學有一門環球體驗課,教師要帶著學生進行一次環球旅行。以便大家在旅行中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小學生主人公第一站是太行山地球發動機。

那是一座金屬的高山,佔據了半個天空,同它相比,西邊的太行山山脈如同一串小土丘。這座發動機的高度是一萬一千米,比珠峰還要高一千多米,人們管它們叫“上帝的噴燈”。

地球發動機分為兩大類,大一些的叫“山”,小一些的叫“峰”。通過五十噸的巨型自卸卡車運送岩石作為燃料。

岩石做燃料?“重元素聚變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現在給你們還講不明白。你們只需要知道,地球發動機是人類建造的力量最大的機器,比如我們所在在華北794號,全功率運行時能向大地產生一百五十億噸的推力。”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小學生主人公第二站是海邊。

地球發動機加速造成的潮汐以及發動機帶來的全球高溫溶化了極地冰川,使得潮水吞沒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主人公爺爺在三十年前親眼目睹了百米高的巨浪吞沒上海的情景,他現在講這事的時候眼還直勾勾的。

小學生主人公第三站是海面航行看日出。

這裡從孩子們懼怕看日出的行為,引出那個時代人類把太陽同恐懼連在一起的,看見太陽彷彿看到了死亡。

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就發現這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通過發射探測器穿過太陽,建立了這顆恆星完整精確的數學模型。巨型計算機對這個模型計算的結果表明,太陽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四百年內,而現在已過了三百八十年 )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後,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且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

自第一次氦閃後,隨著重元素在太陽中心的反覆聚集,太陽氦閃將在一段時間反覆發生,太陽系中已無法生存下去,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而照人類目前的技術力量,全人類移民唯一可行的目標是半人馬座比鄰星,這是距我們最近的恆星,有4.3光年的路程。以上看法人們已達成共識,爭論的焦點在移民方式上。

這時兩個小孩子打架的小插曲,引出了移民方式的飛船派(飛船星際航行)和地球派(推著地球星際航行)。老師通過一個學生自然課的設計作業“生態系統”來說明只有地球這麼大的生態系統才足以完成2500年的星際航行。

在為避在地球加速時與月球相撞,人們月球上也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把它推離地球軌道。月球移動產生的引力潮汐使大海巨浪衝天,於是主人公們改乘飛機向南半球的家飛去。

第一章結尾

把月球推走後,起航的日子終於到了! 就在起航時,主人公的爺爺去世了,彌留之際他反覆唸叨著一句話。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悅讀讀書:

下面以科學的角度,解讀一下是否符合科學的原理。

1、停止自轉問題。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開篇作者可能忽了一個小細節,地球停止自轉以及這個過程中,主人公應該還是能看到四季變化的。這裡要區分一下月球,我們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遠是相同的半個月亮,背面永遠看不到。這是因為,月球的公轉與自轉時間是相同的,並不是月球沒有自轉。剎車時代或者不自轉時代,地球上向著太陽的一邊出現極晝另一邊出現極夜,但是地球繞太陽公轉還是緩慢地(如一年)把陽光送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具體情況可以參照下圖: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2、人類真能讓地球停止轉動嗎?

地球的轉動能是2.24E29焦耳,按小說裡每個行星發動機通過重核聚變能夠產生150萬億噸的推力(而現在的航天飛機的推力大約在2000萬牛頓,也就是未來的推力大約是現在推力的100億倍)。按苟利軍教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學教授)計算,150萬億噸推力應用到地球質量上,產生的加速度是0.000000025 (或者2.5E-8)米/秒2。地球自轉赤道附近的轉動速度大約就是每秒460米。如果能夠持續不斷的產生反推力,那麼也需要218569天(大約600年)的時間才能夠讓地球停止。小說裡有一萬二千個行星發動機當中有一部分是位於赤道之上用於減速的,如果數量可以達到100左右的話,那麼就可以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用來停止地球轉動。不過必須要求這些發動機是持續不斷並且提供相同的反推力。所以我們看到這個難度可是非常的高,對於地球人類幾乎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3、沒了自轉,地球將會發生什麼?

在地球轉動的時候,因為離心力的緣故,作為液態的海洋會朝向赤道附近聚集,所以一旦地球停止轉動,這些水會向兩極流動,從而造成大陸被淹沒。根據美國ESRI公司的動畫模擬,最終幾乎所有的大陸都會被淹沒,只剩下赤道附近的一圈超級大陸凸顯出來,如果人類要想繼續在大陸上生存下去的話,這裡將會是唯一的一個希望。

《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悅讀劉慈欣同名小說有感

可以說在大自然在宇宙面前,人類是無比渺小。敬畏大自然,敬畏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