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我們看過的《龍珠》回憶:追劇情、龜波氣功出處

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辦《DRAGON BALL WORLD ADVENTURE》香港站巡迴展覽,展示多名角色的雕像、SHF手辦模型、AR互動拍照區及《召龍神龍》手機遊戲,最特別的是廣場內有13米高的神龍雕像。提起《龍珠》,相信大部分讀者跟我一樣是標準《龍珠》迷,自小追看動漫畫,包括少年篇、賽亞人篇、娜美星篇、人造人篇、魔人布歐篇,還有大量劇情版及OVA,連《龍珠GT》、《龍珠超》,以及被視為黑歷史的真人電影《龍珠EVOLUTION》都有看過。今次我就跟大家分享《龍珠》點滴。

回味我們看過的《龍珠》回憶:追劇情、龜波氣功出處

少年篇帶有《西遊記》影子

提到《龍珠》的歷史,一切要由1984年說起,當時香港年輕人喜歡追看鳥山明作品《IQ博士》(原名DR. SLUMP),鳥山明筆下的漫畫世界,充滿搞笑風格,角色外型討好,特別是機械設計屬高水平,加上梅豔芳主唱粵語版主題曲,小云和小吉好重要是街知巷聞的歌詞。《IQ博士》連載僅四年就結束,之後鳥山明創作《龍珠》,最初偏向搞笑、冒險風格,角色設計明顯帶有《西遊記》的影子,孫悟空、如意棒、牛魔王、芭蕉扇等,藉悟空與莊子尋找七粒龍珠,展開有趣的冒險。

鳥山明曾經在訪問中提過,他喜歡將食物作為角色名字,例如阿樂、佩兒(原名普洱)、八戒、天津飯、餃子等。正如上文提到,《龍珠》部分劇情是兒童不宜,已經不止一次出現莊子除衫、走光之類畫面,當時香港漫畫會特別洗白畫面,例如為莊子補畫胸圍,而無線電視轉播的動畫就簡單得多,直接刪去色情畫面。

回味我們看過的《龍珠》回憶:追劇情、龜波氣功出處

悟空、龜仙人經典招式龜波氣功,對動漫界及遊戲界影響深遠。據知鳥山明在思考招式名稱時,他的太太看到一個雕像,人物是1810年建立夏威夷王朝的國王卡美哈梅哈一世,之後就提議用龜派氣功波作為招式名字。至於大家念慣的龜波氣功,記憶中來自無線電視的粵語配音得來。自鳥山明設計龜波氣功後,引起其他漫畫及遊戲仿效,例如1987年推出的CAPCOM《街霸》第一集,RYU/KEN必殺技波動拳;在1990年連載的漫畫《幽遊白書》,幽助絕招是靈丸,這些招式都帶有龜波氣功的影子。

在80年代中期,《北斗之拳》、《足球小將》、《聖鬥士星矢》等熱血漫畫極受歡迎,相比下《龍珠》較為失色,據知集英社編輯鳥島和彥,向鳥山明建議將《龍珠》風格改為格鬥漫畫,因此在《龍珠》悟空收集七粒龍珠後,劇情突然傳向天下武林大會,目的就是增加格鬥比例。事實上,鳥山明喜歡觀看港產功夫片尤其是成龍作品,因此初期出現醉拳、狼拳、猜拳、殘像拳、萬國驚天掌之類招式,老實說,當時的拳腳招式比較多,跟《龍珠》後期上天下海的打法不同。

不得了的戰鬥力概念

悟空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之後,《龍珠》劇情再有重大改革,揭露悟空原來是戰鬥民族撒亞人。當時有一個奇怪設定,就是宿敵比達初期頭髮是啡色的,後來改為黑髮,但大家在意的是M字額。順帶一提,比達的原名VEGETA,其實來自蔬菜英語VEGETABLE,而菲利來自冰箱FREEZER。

在撒亞人篇至魔人布歐篇的劇情中,令筆者最深刻的是戰鬥力概念,筆者覺得最初戰鬥力計很好,例如悟飯、無閒初到娜美星,在開放氣的情況下,戰鬥力升至1500;一度從死亡邊緣獲救的比達,戰鬥力曾升至24000。在宇宙飛船經過嚴格重力訓練的悟空,在面對傑紐隊長的戰鬥力有18萬。菲利大王更拋出:我的戰鬥力是53萬!這句經典話震懾全場。在90年代,龍珠萬變卡曾經是流行玩意,戰鬥力更重要一環,不過自悟空懂得變身為超級賽亞人後,戰鬥力概念開始走樣,老實說,1000萬跟2000萬戰鬥力,也許已經沒有明顯分別,反正很多角色都有打爆地球的能力了!

全城追看斯路遊戲

人造人編斯路遊戲可說是《龍珠》高潮位,由於香港讀者急於追看劇情,文化傳書引入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中文版改為《EXAM》,最初主打就是斯路遊戲。當時坊間有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有文具影印鋪,將日版《少年JUMP》幾頁《龍珠》打印出來,翻譯為簡單中文字幕,印象中每份賣$10。由於斯路遊戲劇情實在精彩,加上連載速度比起《EXAM》更快,因此筆者曾跟同學夾錢買影印本追看。印象中,那些中文翻譯不太合格,甚至試過出現粗口,不過這算是童年回憶吧!

回味我們看過的《龍珠》回憶:追劇情、龜波氣功出處

鳥山明曾說過,本來《龍珠》在斯路遊戲後完結,不過集英社視《龍珠》為搖錢樹,要求他繼續畫下去,結果就出現魔人布歐篇。悟飯一度被視為主角,但外界似乎評價欠佳,結果要悟空復活救亡。其實悟飯接受界王神訓練後,一度擁有最強實力,奈何風頭始終不及悟空和比達,之後變成二線角色。順帶一提,《龍珠》最幸運的角色也許是撒旦先生,他是漫畫中唯一沒有被殺的人物,其他地球人沒這麼好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