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效率手冊》:書名越浮誇 品質越低下

讀一本書同結識一個人類似:儘管每個人都有優點,但僅憑這點就隨意結交是愚蠢的;一本書也不可能一無是處,但僅憑這點就花時間品讀也是愚蠢的。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就只這樣一本粗製濫造,甚至不值得投入精力的書,哪怕僅僅是兩三個晚上。

首先要說明的是,讀到這本書實屬巧合。因為要制定自己2020年度計劃,將讀書列為一個很重要的年度指標以便彌補多年來的缺憾。我正需要一本自我管理主題的書,又剛巧從“樊登讀書”中遇到了這本《人生效率手冊:如何卓有成效地過好每一天》。書名似乎很契合我的需求且具蠱惑性,於是它成為了我開年盛宴的第一道菜並被給予厚望,不想它頂多算是開胃的鹹菜。

讀書,感覺很重要。我還不是一個優秀的讀者,所以對於書的評價許多時候僅僅停留在感性上。認定一本書好就因為讀起來感覺好,至於為什麼好,說不清。一本書差,到底怎麼差,也講不明白——而弄明白這其中的因由,正是我今後讀書重點關注的問題。於是我決定嘗試羅列書中的硬傷:

1.邏輯混亂,內容空洞。縱觀全書,其核心內容有如下幾個:定目標,時間管理(大部分內容被代以PDCA),高效學習,修煉硬本領。至於其他的章節則沒什麼意義:“自我輸入與輸出”大書特書自己的老本行——演講,其餘是湊字數的車軲轆話;“工具篇”介紹了幾個不甚高明的工具(其實都算不得工具)外加亂入的廣告軟文。第一,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需要反覆贅言;如何確定目標只有一個核心概念“七人物法”,這也是作者引以為傲的“發明”,其醉心程度似乎僅次於她對於“全球青年領導力”這一個山寨組織領袖頭銜的痴迷。但哪怕是這“七人物法”的運用也有些太草率了,比如依靠什麼維度和跨度來挑選,如何調整目標,如何定量評價等一系列問題都語焉不詳。第二、時間管理部分,摻雜著目標分解、修煉硬本領、自我激勵和早起等條目,而偏偏遺漏了最該涉及的時間管理原則、技巧等內容,主旨部分被PDCA充斥,幾乎和時間管理不搭邊,文不對題。第三,高效學習部分講到了預習和複習、早起、管理時間、自我激勵,雖然重複但勉強沒跑偏,只是乾貨實在太少。第四,修煉硬本領,講到了模仿和建立好習慣,算是全書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地方;而再次提到目標,里程碑和自我激勵的條目,顯然為了湊字數。

2.實操性差。此書既然以“手冊”命名,按理說該有點落地的方法讓讀者練手。然而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內容不僅太少,而且拙劣。“七人物法”,說說而已。“一萬小時定律”,這個理論本身我並不認同,我更願意相信刻意練習的效果。早起是沒錯的,但對於一個被兩個幼兒折磨、經常後半夜才能上床的寶爸來說,近兩年內我是沒法實施的。SMART法則和PDCA原則是我早就知道的概念,充其量算是溫故知新。康奈爾筆記法,美國人喜歡兜售概念,尤其喜歡找一些特定首字母的單詞湊在一起組合成一個漂亮名字,有點類似於寫詩的韻腳。至於實操效果如何,畢竟不瞭解又沒試驗,所以暫不評論。而餘下的靈感筆記、讀書筆記、旅行筆記和演講筆記等等部分,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多做筆記。

3.行文讓人不堪忍受。得益於此書的營銷屬性,全書充斥著硬廣、軟文和自吹自擂。作者對於自己的浙大退學、英語逆襲、演講比賽折桂、參加APEC峰會、創立幾個山寨品牌、每年高數量讀書、寫書和演講等等事件頗為得意,自創“1000天小樹林計劃”、“人生電池圖理論”等尷尬理論,不時得拿來大書特書,不厭其煩的將其作為論據反覆引用。我完全不否認作者上述的成功,更不懷疑其中包含的努力與豪情甚至對此深表欽佩。但是從書籍本身的角度出發,上述內容顯得太過羅嗦了,過度渲染叫人厭煩——況且這種為自己立人設樹典型的做法,著實耗費讀者的好感,畢竟讀者從中既得不到什麼啟發,更感受不到真誠。

4.觀念上的質疑。書中有幾個立場我是無法認同的,比如所謂的“10000小時理論”的痴迷,對於“21天習慣養成法”的迷信,以及多個案例主人公將年賺多少萬當作成功目標的設定——或許是我太敏感了。另外隱隱感覺對於自己書中的各種理論和指標,她自己都理解不透,道聽途說。

5.粗製濫造,東拼西湊。不管這書的名字叫什麼,終究要歸為所謂成功學的範疇,而這類型的書好一點的也常常是新瓶裝舊酒,差的就更不值一提。關於如何選書和讀書,它自己也提到了幾個不錯的觀點,可惜沒能做到自洽。它讚賞邏輯,而自己卻邏輯混亂,總分關係能被演繹成遞進關係,自己擅長的演講、營銷等內容喧賓奪主。全就那麼幾個事例,一會兒是學習的輸出,一會兒又成了激勵的手段,俗套的故事被拿來四處救場。每個章節都好似一個大籮筐,堆放著不知從哪裡隨手拿來的雜物。它號稱手冊,但內容上既陳舊又空洞,尤其在關鍵問題上避重就輕,偷樑換柱:比如在設定目標這一環上,談了很多目標分解的內容,但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不滿足當下的普通人來說,如何穿越生活的迷障找到目標才是更大的問題,但書中幾乎沒涉及。它讚賞金句,但整本書也沒有什麼金句,即使有也是對其他書籍的照搬。書中的各種內容混亂交織,而又那麼似曾相識,如同灌水文章一般的讓人只想跳過。甚至文字本身都粗糙平庸,讀來味同嚼蠟。

說了這麼多缺點,有一個優點是無法抹殺的:此書刷新了我讀完一本書的速度,前前後後加一起也就七八個小時吧。作者不是一直鼓吹每年讀書一百本嗎,最初我還持懷疑態度,做膜拜姿勢,現在看來,我也行的,當然前提是該書只配速讀。

願此書已經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也不枉它在我的kindle裡停留過幾日。

以上。

2019.12.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