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據統計,目前榆林房地產市場上在售項目約60個,本地房企為主,一線品牌屈指可數,現如今真正進入市場的只有萬達、綠地、中梁、綠城、陽光城而已,放眼全省,榆林品牌房企聚集度明顯輸給了咸陽、延安、渭南、漢中。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陝西省地級市品牌房企入駐情況

為此,我們梳理了陝西省各地級市目前品牌房企入駐情況,對比之後發現,各市之間品牌房企陣容都比較強大,例如,寶雞市有恆大、碧桂園、融創、華遠、新城控股、綠地、富力、雅居樂、龍記、天朗、世茂、藍光、天地源等重磅房企聚集;漢中市有綠地、恆大、萬達、富力、碧桂園、雅居樂、新城控股等品牌房企,此外還有國企金泰和央企中交等。當然,有些粉絲可能會說,我們比銅川市、商洛市還略強一點。


不過大家可別忘了,在2018年全省GDP排名中,榆林市排名第二,商洛市經濟薄弱,銅川市經濟墊底,榆林輸給西安、延安、咸陽都不奇怪,但如果連漢中、渭南都不如,是不是有點問題?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進入榆林市場的一線品牌,五家地產情況各有不同。

第一,萬達廣場:萬達在榆林目前只投資了萬達廣場,而並沒有繼續拿地開發住宅、寫字樓等產品,這一點已經證實,只進行輕資產輸出,這就說明萬達並非十分看好榆林市場,萬達廣場的進駐也只是全國戰略性覆蓋的佈局需要,僅此而已。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效果圖

第二,綠地集團:之前早有傳聞綠地與榆林市達成協議,將在西南新區拿地萬畝進行住宅開發建設,現如今卻變成代建西南新區體育館和會展中心,從土地開發轉變到項目代建,可見綠地對於榆林市場還沒有做好深度開發的準備。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效果圖

第三,中梁地產:中梁號稱“小碧桂園”,一向追求快開發、高週轉,通過與本土企業泰發祥地產聯手,開發泰發祥中梁首府項目,進入榆林已經兩年有餘,至今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開盤。六個月開賣,半年資金回正,這才符合集團快開發、高週轉的要求。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效果圖

第四,陽光城檀悅:原為紫御華府項目,之後由陽光城接盤,陽光城自己並沒有在榆林拿地,而是選擇做了接盤俠,更換項目案名為陽光城檀悅,以陽光城高端產品系“檀系”禮獻榆林,不過“檀系”產品之所以高端,是因為在南方市場上著實做的不錯,如果將兩地“檀系”產品對比就會發現,榆林陽光城檀悅與西安陽光城PLUS差不多。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效果圖

第五,綠城桃花源:項目位於空港生態區沙漠森林公園內北側,對於業內而言,桃花源是高端產品的代言,對於榆林而言,桃花源有點遠。前有碧桂園的開拓,後有綠城的持續跟進,兩大房企都被陷入泥潭,時至今日仍舊杳無音訊。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效果圖

衡量一個城市的房地產發展水平,品牌開發商的進駐數量是一個硬核指標,這裡稍微強調一下,並非說我們本土開發商不好,品牌房企的聚集度直接反映著城市地產發展的程度。


迄今為止進入榆林的品牌房企並非沒有,而是進來之後能夠存活下來的寥寥可數,這與省內其他一些地級市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咸陽、寶雞、漢中、渭南等城市,品牌房企都是選擇狂猛進入,快速開發,短期開盤,大量出貨,但是在榆林市場怎麼就行不通呢?


一方面,榆林市場分化嚴重。在《反思榆林①:房價兩重天,高新追西安,東沙輸縣城》一文中我們討論過,榆林的高新區房價都與西安大城南價格旗鼓相當,而經濟稍弱一些的東沙板塊房價卻還趕不上一個縣城,品牌房企對於進入榆林市場垂涎已久,面對這一市場分化嚴重的城市,大都是望而止步,即使有房企進來試水最後也都是折兵而返。


另一方面,與企業發展戰略和榆林市場政策有關。以碧桂園為例,早在2015年便已進入榆林,後因種種原因一再擱淺,直接錯過了碧桂園2016年大舉佈局三四線城市這股強勁東風,再加之榆林市場2018年調整預售政策,提高樓盤預售證獲批條件,樓棟建設達到2/3才能拿到預售證,直接增加了房企開發建設的資金投入,讓很多房企望而卻步,這也直接與碧桂園高週轉的開發模式衝突,兩進榆林都沒達到預期,在此期間,碧桂園又開始收縮三四線城市佈局,就這樣灰溜溜的走了。


類似的情況不止碧桂園一家,中梁地產也是一樣,一直奉行高週轉、高負債的三四線城市擴張線路,進入榆林之後,步伐緩慢,當然,也可以說是穩健了。

進入榆林的萬達廣場是輕資產輸出、綠地從擬定的簽約萬畝建設到現在搞大基建(體育中心、會展中心)、陽光城接手一個爛攤子、中梁首府開盤時間一再拖延、桃花源項目將碧桂園、綠城先後陷於混沌之中,到底是榆林市場的耿直讓這些房企水土不服,還是政府提高樓盤預售證獲批條件,樓棟建設達到2/3才能拿到預售證這一政策,加大了房企前期資金投入,使得他們望而止步,亦或是其他原因我們不得而知,這樣一個詭異的市場接下來到底會不會引來金鳳凰呢?

其實之前就有資料顯示,榆林市政府和新城控股已經達成招商引資協議,但項目卻遲遲不能落地,此外還有恆大、美的、碧桂園、天地源、陝建等外埠房企也都有拿地計劃,但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關於包海高鐵(延安-榆林段)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覆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包海高鐵(延安-榆林段)路線


反思榆林③房企:品牌房企“黑坑”,誰能活出下半場?


備註/關於加強科創新城規劃建設管控的通告

參考省內其他地級市發展情況,以漢中為例,2017年品牌房企聚集漢中市場,主要有兩大契機,其一是西成高鐵開通運營,其二是興漢新區大開發。回過頭來,反觀榆林市場情況也類似,其一,包海高鐵(延安至榆林段)建設已經確定,其二,西南新區規劃科創新城,目前正在進行榆林市第五版城市總體規劃、科創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這些同樣也是重大發展契機。


榆林作為陝西第二大經濟重鎮,現階段正面臨著重大發展契機,緊抓此次機遇,必然可以得到品牌房企的青睞,並且,從榆林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發展趨勢來看,品牌房企的進入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市場升級所需要的,這對榆林地產行業的良性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榆林需要把握時機,如果品牌房企進駐數量不足,城市翻新速度必然緩慢,一個人均GDP全省第一的城市,竟然不如陝南農業大市,需要反思的應該是方方面面,究竟哪裡做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