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的留守兒童都怎麼樣了?

留守兒童,痛的不只是孩子,也是這個社會的痛。

他們缺的從來不是物質,而是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留守兒童,缺少的是父愛與母愛,心理和性格上的缺憾都是難免的,他們總是和父母無法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1、他說七個月就被父母拋棄,所以仇視父母,斷絕聯繫。


九八年的那個冬天,他呱呱落地,母親帶他到十個月後,就將他留給爺爺奶奶,隨父親外出打工了。


每到年關父母都會回來過年,但他從不叫媽媽,也從不去跟她睡。


“你有什麼資格管我?你現在睡的房子都是我出錢出力建來的,你給我走,你不要回來了。”母親氣得失去了理質。


第二天,他走了,離開了這個家。臨行前,只有爺爺把他送到村口


兩年了,他沒有回過那個家,和父母亦斷絕了聯繫。但他沒有忘記照顧他長大的爺爺(奶奶早不在)經常買衣服鞋子回來給爺爺,逢年過節也寄錢給爺爺。

後來他離開了堂姐夫那個廠,理由就是堂姐夫總是和父母說他的事情。值得欣慰的是,他一個人在外邊並沒有學壞,偶爾和他聯繫,知道他找到了新工作,月薪也有六七千,就告他一個人的開支了。

親友們都勸導他,不必和父母弄得這麼僵,但他總是聽不進去,他總是有他的理論:他們七個月就拋棄我,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從來就沒有想過我的感受。

父母:我們不曾些了他什麼,吃的穿的用的哪樣不是我們出錢,他還想怎麼樣?

自小的疏離,造就了今日的無法溝通。彼此都不曾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感受,如何能好好溝通?

長大後的留守兒童都怎麼樣了?

2、他不願與人進行溝通交流。

再見到他時,他已初畢業,問他是否再繼續求學時,他沉默半晌響才回答,“我爸不給我讀了。”

“你就這樣聽他了?不為自己爭取一下嗎?”

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外出務工了,他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不識字,只管他的溫飲問題,父母又遠在千里之外,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承擔,久而久之,就慢慢的和父母沒有了溝通,也不善於和別人交談,都是問一句答一句。

長大後的留守兒童都怎麼樣了?


3、他不聽父母管教;老人想管也管不動。

在我的記憶中,他一直都是很調皮的孩子,父母外出工作,他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爺爺有一定的文化,以前做過代課老師,剛開始還能輔導他做功課,只是後來病了,無法照顧他了,母親不得已回來。

剛開始一兩年,他還是很聽母親的話,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他開始討厭母親了,討厭母親的管教。

十三四歲,他開始變得叛徒,厭學,經常逃學,混網吧,和社會上的小混混鬼混,甚至和母親玩起了“失蹤”,母親又驚又怕。前段時間,聽說和幾個社會青少年去偷人家的電車,被拘留了。

剛開始老人的寵愛,後來母親的嚴管,終是讓處在青春期的他產生了叛逆,從而逃學,結交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朋友,年齡小,抵抗力差,就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長大後的留守兒童都怎麼樣了?

將孩子生下來,那麼就要對他們負責任,不僅僅是要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更需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如果讓孩子留守,是不得已的辦法。那麼在網絡發達的當代,儘可能的和孩子多多溝通吧,打電話,發信息,視頻,和孩子聊聊工作情況,聊聊孩子的心情,以及在學校的一些趣事,這些花不了我們多少時間,所以不要拿累來當藉口,無法陪伴,那總得可以關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