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菜,就這樣被你“蒸”服

湖北菜,就這樣被你“蒸”服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地道風物”是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公眾號,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立志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大家好,我是劉成,作為一名湖北籍的朗讀者,今天由我為大家帶來神州風味的收官之作。

上一期,我們領略了武漢的過早文化,這一期我們用蒸菜宴客。七十多天的時間裡,全國人民同湖北人民一起奮戰,直到4月8日,武漢被點亮的那一刻,我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現在,讓我們一起體會被湖北蒸菜“蒸”服的感覺。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就這樣被你“蒸”服

中國人很喜歡使用蒸的技術來烹飪食物。蒸包子、蒸魚、蒸肉、蒸一切……小時候看西遊記,就連妖精吃唐僧肉,都要把師徒四人放進蒸籠裡,吃得就是個原汁原味。

中國人烹飪的歷史很長,蒸又是其中較早被人們掌握的技法之一。經考古發掘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存在專門蒸制食物的陶製炊具。在大吃貨國,蒸菜絕對是老資格且廣受歡迎的美味之一。

蒸菜遍及全國,但因其取材廣泛,在氣候更加溫暖溼潤、物產豐富的南方各省尤為流行。湖南瀏陽蒸菜花樣繁多;廣東人嘆早茶,一盅兩件中的兩件,常常就是蒸制的點心;江西農產豐富,蒸菜也極受當地人喜愛。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清蒸可以很好保持食材本味,加之簡便易操作,深受中國人的喜愛。圖/《舌尖上的中國II》

如今在網絡上經常可以見到“武漢人拿命過早”這樣的文章,武漢乃至湖北的“過早”文化,隨著三鮮豆皮、熱乾麵、米粑、面窩、蛋酒的誘人味道,成功引起了全國人民美食雷達的警報。但是我們也因此忽略了湖北是個蒸菜大省這一現實。過早是體驗鄉風民情的好選擇,但是蒸菜在湖北才是隆重正式的宴客壓桌大菜。

湖北蒸菜的“降龍十八掌”

湖北南靠洞庭湖,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湖北人有大把的新鮮食材,而蒸制可以保持食材本味,當然得到了萬千寵愛。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湖北宜昌大格蒸肉。圖/圖蟲·創意

天門有“中國蒸菜之鄉”的稱號;沔陽三蒸也長期霸佔著人們的餐桌;鍾祥蟠龍菜、竹溪蒸盆、恩施格格蒸菜,也都是自成一體。湖北不少地方一直就有“三蒸九扣十大碗,不是蒸籠不請客”的說法。依據食材、地域的不同,也演變出了不同的手法。

清蒸丨天然去雕飾

清蒸是蒸菜中的元老。簡單調味的食材,直接上鍋蒸熟即可,全憑食物本味取勝。其中,最適合清蒸的就是魚類。這種吃法也一直受到食客的推崇,清代才子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曾記錄了蒸制魚類的方法,比如“刀魚用蜜酒釀、清醬放盤中,如鰣魚法蒸之最佳。”對於追求原汁原味的人來說,清蒸無疑是最佳選擇。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如果魚足夠新鮮,那麼清蒸就是對它的最高禮遇之一。圖/《舌尖上的中國II》

有著廣闊水域的湖北,水產豐富。毛主席當年南下視察,就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位於湖北省東南部的梁子湖,是武昌魚的主要產地。武昌魚作為一種食材,在中國的食用史已有上千年,但是在研究人員眼中,它的定名時間只有半個多世紀(學名:團頭魴)。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清蒸武昌魚。圖/匯圖網

科學研究固然重要,但是在吃貨眼裡,魚只分兩種:好吃和不好吃。武昌魚屬於前者。清蒸武昌魚嫩白晶瑩,在淺淺的盤子中,潤在湯汁內,格外明亮誘人。剛剛經歷熱力燻蒸的魚肉緊實彈牙,細嚼微微回甘,餘韻悠長,魚皮嫩到不時會調皮地黏在筷子上,每一口都是湖鮮的自然滋味。

粉蒸丨給食材撲一層“粉底”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粉蒸鰱魚。圖/圖蟲·創意

魚在湖北絕不止清蒸一種做飯,粉蒸也是“魚生”終點站之一。蒸菜中能與清蒸比肩的只有粉蒸無疑。湖北仙桃的沔陽三蒸,就是集粉蒸之大成的代表。所謂三蒸,即蒸魚、蒸肉、蒸菜。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沔陽三蒸。圖/圖蟲·創意

新鮮食材拌上米粉,再蒸制,可以有效鎖住食物內部的汁水,口感更鮮嫩,味道更醇厚。米粉遇熱後的顆粒感,與包裹的食材的口感,形成一種巧妙的對比,整道菜的層次因此更加豐富。穀物的清香與肉類的脂香,讓人難以拒絕,粉蒸肉則是將兩者融合得最不露痕跡的一種方式。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粉蒸肉。圖/網絡

粉蒸肉是餐桌上當之無愧的硬通貨,任誰都想要染指。相比之下,粉蒸菜在不明就裡的人眼裡,就不那麼討喜了。比如粉蒸茼蒿,第一次見會讓人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茼蒿的獨特氣味,是不少人避之不及的噩夢。翠綠的茼蒿拌上米粉,在熱力的催逼下,一切都呈現出一種不清不楚、一塌糊塗的曖昧姿態。

炮蒸丨3D美食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炮蒸鱔魚。圖/《舌尖上的中國II》

蒸菜對於食材品質的要求很高,而影響出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火候。古人對於火候已有獨到見解,認為“火之為紀,時疾時徐”,再新鮮的食材,一旦過火就會滋味散盡。這一點在製作炮蒸菜的時候十分緊要。

炮蒸是天門蒸菜的特長之一。因為出鍋後要澆上一勺熱油,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宛如鞭炮而得名。

最出名的就是炮蒸鱔魚。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天門人還會製作外形更加好看的竹編炮蒸鱔魚。圖/《中國NO.1》

鱔魚宰殺去骨成段,用鹽、油、蒜、姜、胡椒粉等入味,再拍上米粉,上鍋蒸熟,最後再以滾油澆在鱔魚之上,點燃了這“鞭炮”,一道炮蒸鱔魚才算完成。鱔魚肉滑嫩而略為鬆散,蒸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魚肉的完整,而事先的醃漬和事後的澆汁都可以有效起到去腥提味的作用。

天門九蒸

丨不信你沒有喜歡的

天門蒸菜的門類可以總結概括為天門九蒸,除了清蒸、粉蒸、炮蒸以外,還有封蒸、扣蒸、包蒸、造型蒸、幹蒸、釀蒸等六種(也有說法是不包括幹蒸,稱天門八蒸)。可以說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封蒸是將食材(大多數情況下是臘味)置於密閉容器中,再入蒸鍋,食材就像進了丹爐的孫悟空,經歷大火洗禮,也由此得到了昇華;扣蒸的代表扣肉、八寶飯想必各位都不會感到陌生;包蒸顧名思義,是將食材包入蛋皮、荷葉等材料;釀蒸則是把材料塞入苦瓜、辣椒等中空的菜蔬內蒸熟;造型蒸適用的是那些流質的、必須放在容器裡的原料;幹蒸最簡單粗暴,玉米、花生、土豆等等雜糧直接上蒸籠。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幹蒸的各色雜糧。只要是塊根類的食物,比如玉米、紅薯、芋頭等等,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蒸制。湖北人還為它取了一個很喜慶的名字——五穀豐登。圖/圖蟲·創意

天門九蒸追求“滾、淡、爛”,是當地人長時間以來,基於對蒸制的熟悉,將不同性狀的食材以不同方式處理而形成的地道風味。同樣是豬肉餡,蛋皮包蒸和青椒釀蒸得到的就是不同的口味。同為扣蒸,扣肉肥膩的豐滿口感,與八寶飯的香甜軟糯對吃貨來說都是難以割捨的心頭愛。也難怪當地的宴席上總要有蒸菜出現才像個樣子。

湖北蒸菜,派系林立

除了沔陽三蒸和天門九蒸,湖北的蒸菜還有不少實力強勁的選手。

鍾祥蟠龍菜在製法上與天門的包蒸有異曲同工之妙。將肉餡調味後包在蛋皮之中,呈金黃色長條狀,切片碼盤後好似蟠龍,因此得名蟠龍菜。蟠龍菜切片肉餡綿密滑潤,可直接上桌,也可經煎炒熘燴等再加工。在鍾祥人的宴席上,你總能看到它的身影。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尚未切片的鐘祥蟠龍菜。圖/匯圖網

位於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流行一種叫做格格的蒸菜。嚴格來說,格格並不能算作鄂菜,而是川渝菜系的下河幫菜,格格也是重慶萬州方言,意為蒸籠。格格只有巴掌大小,並不單獨成席,更多是作為一種小食配菜出現。恩施的格格通常會用土豆或紅薯墊底,上面放羊肉就叫羊肉格格,放排骨就叫排骨格格,裡裡外外都透出一種輕鬆隨意。算是一種自由主義美食。

竹溪蒸盆是蒸菜裡面的巨無霸。食材五花八門,但絕不是一股腦地扔進去,而是按照熟成所需時間由長到短依次放入。保證所有食材的火候恰到好處,並且味道適口。這絕對是個技術活,沒有一定的經驗很難成功。蒸盆勝在內容豐富,更勝在氣勢和內涵。多種多樣的食材,既是對生活富足的祝福,也有一派中國人夢想中團圓和氣的景象。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竹溪蒸盆。圖/《十堰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今天的朗讀就到這裡,感謝收聽。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劉成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

點擊底欄菜單“我要朗讀”成為朗讀者,同時可在喜馬拉雅APP關注“青春北京”收聽讀書會往期更多精彩音頻。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人類群星閃耀時

本書記錄了14個生死攸關、超越時代的歷史故事,是“傳記之王”茨威格的代表作品。窺視這14個英雄在那一瞬間做出的選擇,也許能讓你靜下心、邁出腳,更加相信自己。千萬不要被書名和“傳記之王”的名頭嚇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非常善於用詩人和藝術家的筆觸,將歷史故事在你面前徐徐展開。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歡迎薦書,期待留言!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每期從留言中選2位小夥伴,送出該期推薦的圖書。下期見!

請上期留言的 Pleeglat,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兩位小夥伴留言告訴我們收件地址,團團將為你快馬加鞭郵寄出《偷影子的人》。順便,告訴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來評論收書哦~

湖北菜,就这样被你“蒸”服

編 輯 | 張 妍 校 審 | 關靈子 音 頻 | 張 妍

校 對 | 白瓊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