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不給面子,國慶閱兵下雨了什麼辦?看看我們如何操縱風雲之術

老天不給面子,國慶閱兵下雨了什麼辦?看看我們如何操縱風雲之術

2019年的國慶,是我們祖國的70週年華誕,在國慶當天,我國會舉辦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國家將展示我國軍人的風采,以及我國先進的裝備,許多人關注一個問題,要是閱兵下雨了會怎麼辦呢?國慶閱兵可以控制天氣嗎?

老天不給面子,國慶閱兵下雨了什麼辦?看看我們如何操縱風雲之術

1956年雨中閱兵

中國到目前為止唯一一次雨中閱兵:1956年國慶閱兵

這次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8次國慶閱兵。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應邀參加的50多個國家、黨派代表參加了觀禮。閱兵式在滂沱大雨中進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後13次國慶閱兵中惟一一次雨中閱兵。閱兵部隊乘坐的汽車是第一批出廠的國產解放牌汽車。國產85毫米加農炮、122毫米榴彈炮首次受閱。因雨,原定參加閱兵式的96架飛機未能參加受閱。

基本數據:受閱地面方隊共29個,有軍事院校、步兵、炮兵、坦克、機械化師、傘兵、防空高炮、海軍、公安軍方隊等,共11929人受閱。受閱武器裝備,基本同於往年閱兵,在火炮、飛機的種類上作了一些微調。閱兵式歷時50分鐘結束。首都群眾50餘萬人冒雨舉行長達3個小時的典禮和遊行。

1956年國慶閱兵,準備時間較早,也很充分。在舉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的時代大背景下,雖然不“逢十逢五”,但在北京慶祝新中國成立7週年閱兵慶典活動仍十分隆重。

國慶閱兵可以控制天氣嗎 要是下雨怎麼辦

操縱風雲之術 不同情況多種應對

從簡單的氣象學原理來說,氣流託舉水汽上升,形成穩定的結構,就成了雲。如果雲中的水汽越來越多,與灰塵等雨核結合成雨滴,濃度飽和氣流託舉不住,就變成雨降落到地面。

老天不給面子,國慶閱兵下雨了什麼辦?看看我們如何操縱風雲之術

消雲,主要是在雲中或雲頂選擇播撒催化劑,吸收雲中的水分下落,並通過這種下落抑止上升氣流,飛機同時採用蛇形飛行路線增加催化劑播撒面積,達到消散雲體的目的。這些催化劑都大量存在於自然中,不同的情況下要選擇不同的催化劑,但從環保角度講,一般都儘量選用環保型催化劑。

老天不給面子,國慶閱兵下雨了什麼辦?看看我們如何操縱風雲之術

減雨則是另外一種做法。如果區域外出現雨雲,就採用人工增雨的方式,使雨提前降下。如果雨雲出現在區域內,就在雲中大量點燃碘化銀焰條,採取過量催化法,延緩降水,達到減雨的目的。

人工影響天氣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天氣變化進行準確的預報。為此,作業指揮部會專門動用我國的第三代航空數值預報系統。這個系統以每秒運算10萬億次的計算機為主運算平臺,可每天2次製作全球天氣形勢和航空氣象要素定量預報,時間變化精確到3小時,水平分辨率精確到30公里。

老天不給面子,國慶閱兵下雨了什麼辦?看看我們如何操縱風雲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