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高中後不與家長交流、溝通了,正常嗎?怎麼辦?

孤舟蓑笠翁55555


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也很正常,但從科學教育的角度看,並不正確。

為何正常,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生理發育方面

雖然說大部分孩子的青春期會集中在初中階段爆發,但也有一部分會延遲至高中或者是高中才最為凸顯。表面能被父母看到和感知到的不同、變化都和生理上的再次高峰發育有直接的關係。所以生理上的變化是孩子青春期時各種變化的一個基礎條件,換句話說,只要是發育正常的孩子都會在這個年齡段凸顯某種變化,這種變化很多是父母不能夠接受的,也是無法客觀理解的。原因在於很多父母對於青春期知識的認識缺乏和粗心導致。

這個孩子進入高中後,父母才發現變化,很可能是青春期遲滯了,所以從生理發育的角度,出現這些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是孩子的意願可以阻止的,所以是種正常的現象,父母不需要過度緊張和擔心。

2、心理發育方面

隨著孩子生理上的快速發育,心理上特別是大腦神經上也會出現各種變化,那麼反映在心理方面就是孩子的自主意識快速增強,獨立思維也隨之增強,內心活動更為豐富波折,感受性更強,情緒觸發更為快速和激烈,行為語言上較為極端等。

那麼自然孩子就會和父母拉開距離,如果父母沒有根據孩子的年齡增長來適時調整自己對於孩子的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溝通方式等,那麼自然無法瞭解孩子現在的真實內心,更不清楚眼前的這個孩子早已不是幾天前看到的那個孩子了。父母可能還在延續之前的一切相處模式,這就勢必引起彼此的不舒服。所以這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3、人文環境方面

從孩子的角度看,有些意識到了自己的巨大變化,有些還沒有從理性上認識到這一點,只是莫名的煩躁、易怒、衝動、自閉,而伴隨著這些情緒孩子們自己也無法正常地與父母融洽地相處,同時孩子們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應付學業和自己的變化,對於各方面能力都很欠缺的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從父母的角度看,父母缺乏與孩子同步成長的意識和能力,也從未學習過關於孩子的科學教育理論,對於如何科學教育更沒有領悟和實踐經驗,只是單純地付出和一味對好,可能對於小孩子還能應付,但對於已經具有極強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思維的高中生可就太無力了。更重要的是,對於孩子當前面對的困難和生活的實際困境父母們是毫不知情的,也就無從談起如何幫助到孩子而不是讓其感覺到偽善和裝。所以孩子們在試過幾次失敗的溝通後便會閉口不談,心也就越來越遠了。這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該如何改善,或者父母可以從哪些方面做思考:

1、父母需要惡補關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

我們總說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場戰鬥,只要沒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鬆,而戰鬥就是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但顯然看來,孩子在中學階段出現各種嚴重問題的家庭,父母並沒有持續堅持為這場戰鬥作準備。所以從現在起請靜心去學習吧,也許還來得及。另外如果孩子能夠無意中看到父母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學習也是一個很好的暗示和鼓勵,他們也會慢慢不再焦慮,其實很多這個階段的孩子反感父母最多的就是自己不學習還老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考好大學。

在學習的過程中多作回想和思考,回憶下看在自己孩子的成長中是否也是那樣的,一般書上都有相應問題的解決方法,那麼在深刻領悟之後就是有意識地在生活中練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和努力。

2、和孩子來一場相對正式地親子之間的對話

其實我們一直主張父母要和孩子在關鍵的年齡段進行幾次嚴肅而認真的談話,既是總結更是心靈深處的溝通了解。特別是孩子過了10歲後有了抽象思維開始,這種對話就顯得尤為重要。

選擇一個雙方狀態都比較放鬆的時間寬裕,環境安靜的下午,真誠的、低姿態的、平和的進行對話。那麼對於該問題的父母則更需要父母坦誠地表達自己教育中的失誤甚至是錯誤,而不是為了成人的面子或者所謂的權威就死不低頭。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真心道歉,是在實實在在地為了他們的將來而做出的改變。

對話的主題和內容需要父母提前設計和演練,而不是臨時想出來的,否則不利於問題的徹底解決,因為家人之間的聊天通常會跑偏,但我們的對話目的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問問孩子的真實想法,也需要表達出父母的擔心和侷限性,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需要彼此地尊重、平等和耐心,特別是父母尤其要做到。

3、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雖然說孩子已經上高中了,看似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已經不長了,很多父母便不大願意開始學習,做出改變了,可能出於一直以來的懶惰心理,也可能出於忍忍就過去了的僥倖心理,但這是絕對錯誤的。

我們希望父母們知道,即使孩子考上了大學離開了家,他們還是有很長且很艱難的路要走,在接下來的人生中,他們同樣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難題,而此時他們仍然需要從父母那裡獲得一定的力量和鼓勵才能有勇氣和力量渡過,否則生活將是一塌糊塗,倒黴和發愁的還是父母。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只要孩子考上大學就不要操心了,可能真正更操心的才從大學時開始。

所以父母從任何時候開始自我學習、自我成長都不算遲,父母的自修程度就是孩子即將進入社會的真正起點。所以父母的成長之路必須是持續的,不能間斷的。這是唯一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的有效方法,沒有捷徑。


孩子表面表現出來的那些問題真的只是他們現在遇到問題的一個樹梢,連樹枝都還沒有觸及到呢,更不用說樹幹、樹根了,但如果不從根上解決,那麼誰也無法能保證這個孩子未來會是順利的、幸福的。所以解決問題需要父母們以更為長遠、寬泛的角度來作思考,不能圖省事!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旮旯裡的神仙洞


如果你的孩子

1、拒絕和家人溝通,不願和父母交流;

2、跟他說話不聽,也不答應,問他什麼也不回答;

3、和孩子在一起溝通時,孩子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4、無論你說了多少遍的內容,孩子都是不在乎,不知道,不瞭解;

5、跟他說句話,他就不耐煩,做什麼事好像都要跟你唱反調,實在令人頭疼。

出現以上情況,說明你與孩子的交流出現了問題! !

你好,別急,千萬別急,因為急了也沒用,只要只要自己能學習,自己能改變,慢慢會好的,與孩子的溝通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你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1.萬萬不可強迫粗暴

你和一個幾歲的孩子溝通,如果你用強迫或者粗暴的語言,或許那個孩子會害怕你,於是聽你的話。但對於一箇中學生的孩子來說,你那套可能不好用了,不是孩子不聽話了,而是孩子知道什麼叫被尊重了。孩子進入初中,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而一名青春期的孩子,就算性格再好,也有自己的自尊,即使孩子不表現出對你的反感,可孩子的心,已經把你排除在外了。

2,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什麼叫溝通?溝通就是兩個人各說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一個人說,一個人聽,更不是你強迫我勉強。既然你想和孩子溝通,那麼你就一定要壓制住自己的脾氣,把自己最想表達的表達出來之後,靜靜地聽孩子說,不要急著反駁,先聽完,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孩子發現你尊重ta,這才會完全放鬆下來與你溝通,不然你們的溝通只是一次失敗而已。

3,別整日對孩子絮叨訴苦

這是很多爸媽愛犯的錯誤,一張口就是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你應該回報我們多少。就在昨天,嘟嘟還和一女孩聊了此事。女孩的媽媽一張口就是我為你花了很多錢,我管你吃管你住管你喝,不打你不罵你,所以你得好好回報我,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得做什麼。這樣子只會讓孩子逃離的遠遠的,在孩子心裡,你那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一種交易,更是捆綁。嘟嘟想替孩子們問一句:你生養孩子,是準備換取什麼嗎

4,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還不算,你還要認真傾聽,萬不可敷衍了事。進入初中的孩子非常敏感,但他們不是非常肯定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會很仔細的觀察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爸媽。當你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表現出心不在焉,或者敷衍,那麼孩子保證不會繼續和你認真溝通下去,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那麼我想問,這次溝通有什麼意思?

5,不要譏笑孩子的夢想

嘟嘟現在還記得,在我家寶貝很小的時候,特別是喜歡挖掘機,於是還口齒不清的就說,長大了要開挖掘機。後來大一些,孩子喜歡吃肉,一次吃了味道不錯的豬頭肉,於是孩子又重新有了目標,長大了要賣豬頭肉去(哈哈)。後來大一些,懂事了,有了新的夢想,要當一名科學家。誰家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可能那些夢想實在是搞笑,但作為記賬,你必須尊重孩子的夢想,不要在孩子願意和你說自己的夢想的時候嘲笑孩子,那樣孩子會慢慢不和你說自己的心裡話的。

6,和孩子說話時要有共同語言

這就是所謂的和孩子一起成長。幾張和孩子制定會有一些所謂的代溝,而那些代溝,不過是家長擁有自己那個時期的認知,孩子有他們那個時期的認知罷了。作為家長,完全沒必要讓孩子跟隨自己的認知,更不要強迫孩子贊同自己的一切。社會在進步,孩子在成長,你讓一個孩子擁有一箇中年人的思想有什麼用?不如你多學點孩子這個年代的東西,最起碼你要知道孩子說的話是什麼意思,聽的歌又是什麼樣的,知道孩子們之間流行的東西,這樣,你才有和孩子的共同語言,孩子才會把你當做朋友那般交流。

7,從孩子的“利益”為出發點

就算是幼兒,他們也知道什麼是自己喜歡的,比如你說,你好好聽話我給你糖吃,孩子接受起來必然會痛快,可你要是說,你給我好好的聽話不然我打你,我估計除非孩子年紀小怕你,不然沒幾個願意受你威脅的。初中的孩子也是這個情況,你總說好好讀書,不然我對你的付出都白費了,要好好學習長大多掙錢,不然我培養你花那麼多錢都浪費了,等等,這樣的話你覺得誰願意整日聽?那些大道理孩子們其實都懂,你和孩子溝通並不是非要給孩子講大道理,你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利益”出發,一步步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不怎麼樣”,自己就會“吃什麼虧”,這樣溝通起來,孩子會聽進心裡去的。但記住不能用利益去“誘惑”孩子。

8,掌握好溝通的時機與時間

和初中生大的孩子溝通,並不是只要你想,就要立刻馬上和你溝通的。打個比喻,當你對孩子絮絮叨叨一番之後,在選擇與孩子進行溝通,你覺得孩子還會有多大耐性與你溝通?或者孩子忙著寫作業,你卻要和孩子溝通溝通,你覺得你溝通成功的幾率有多大?亦或是孩子正和自己的同學玩呢,你非要和孩子進行溝通,你覺得孩子願意和你真心的溝通嗎?所以說和初中生這麼大的孩子溝通,時機一定要掌握好。再一個就是和孩子溝通的時間,不要幾句話完事,更不要絮絮叨叨沒完沒了,你那不叫溝通,那叫嘮叨。

千萬注意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不一定要照搬照抄,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徵試著改變,一點點吸收,積累,忍耐,改變,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溫暖的笑容等等,明天一定會更美好的。


鍾彝


孩子進入高中了,不與家長溝通,正常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是家長的錯,還是孩子的錯? 我們很多家長碰到這樣的事情,總是抱怨孩子做的不好。其實,我個人認為,家長還是要反思的,而且很有必要。我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1. 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想法,忙於工作,家長總認為,孩子應該主動告訴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其實,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況和家庭發生的事情告訴孩子,孩子也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他其實也很想知道也應該知道。

2. 家長不要對孩子提一些過高要求,或者說提某些要求時,自己應該先做到。這樣才能以身作則,有良好的示範作用,孩子才能和你溝通。不然孩子心裡想,家長自己都做不到,幹嘛來干涉我,這個要求太高,我做不到,不是白說了,從心裡也拒絕和家長溝通。

3. 在家裡和我孩子溝通時,儘量少談,不談學習,現在不是有句話,和孩子聊天時,不談學習,家和子孝,反之,家裡雞飛狗跳,畢竟,家裡是休息,放鬆的港灣,不會影響學習效果

4. 學會傾聽孩子的訴求。家長們說,我一直這樣做的,但事實相反,相當部分家長做的方式方法不對。孩子在訴說時,你就點頭,一個勁的說,是的,你說的很對。不要去反駁他說。

這樣他會覺得家長尊重他,理解他,長久下去,孩子就會和你溝通。

5. 可以和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繫,把你們之間的問題告訴班主任,讓他作為中間人去調節,有時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6. 最後一點,家長要引起重視,孩子心理是否有變化,是否在學校遭受欺凌。


薄霧孤煙


王華老師來答疑,以實例講教育。

高中的孩子不與家長溝通,要看到了什麼程度。青春期孩子越來越有獨立意識,他們有了自己的世界,不再完全依賴家長,和家長的溝通變少是必然趨勢。但是,有的孩子在小時候沒有和家長有良好溝通,家長缺失陪伴孩子,親子關係單薄,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自然把爸媽排除在“知心人”以外。孩子和家長几乎斷絕交流,除了不得不說的話,就沒有別的了,家長就要反思,自己之前教育出現問題。

有很多家長來諮詢時抱怨,“我的孩子現在就不和家長說話,除了要錢的時候。”覺得孩子就是討債的,恨鐵不成鋼,放棄不甘心,不放太痛苦,還看不到希望和盡頭,找不到改變的方法。

《你是兇手》電影裡有這樣一個對白。女主問護士有孩子嗎?護士說有,男孩,18歲,不回家,不說話,除了打電話要錢。女主說:“真幸福。”她的女兒已經去世十年了。如果女主的孩子還在,她的孩子沒準也是這樣,和爸媽不說話,可是,孩子還在,就是這個媽媽最渴望的事情。

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倒計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貴的。有很多孩子爸媽也忙,也沒能一起生活,但是他們又一切方法和孩子交流溝通,實現有效陪伴。即使婚姻不在,親情不變。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和家長還能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充分的信任,家長才能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提供愛護和幫助。

孩子在青春期不和家長說話是普遍現象,但是不能因此就說是正常。加強和孩子從小到大的交流,注重每一次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在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對家長說實話,說心裡話。

王華老師以實例講教育,關注我,共同成為睿智爸媽。


王華教育


高中生活與初中生活最大的區別是孩子時間更緊張了,學業更繁忙,功課難度更大,孩子面臨的競爭更直接。高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管理與初中也不一樣。如果與初中相比,孩子與家長交流的時間一定會急劇下降,有時候不交流,真的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而不是沒有交流的慾望。在時間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孩子會衡量做什麼更有價值,比如他們可能會選擇睡覺補覺,或者徹底娛樂放鬆,或者自己加班加點往前趕一趕,因為高中的孩子會突然明白,他所面臨的一切學業困難,最終只能依靠自己解決。有時候,不再頻繁的和家長交流,也是孩子長大的標誌,獨立的標標誌。上了高中,孩子思想在改變,家長也要跟上改變,高中家長,做好飯,洗好衣服,全力以赴做好後勤工作,給孩子提供和諧寧靜幸福快樂的家庭氛圍,當然,一定要關注孩子成績,在不作弊的前提下,只要孩子成績穩中有進,就說明孩子狀態良好,家長不需要自尋煩惱,無論孩子成績是否有波動,家長都應該和老師保持持續的溝通聯繫,畢竟,老師是最瞭解你孩子的人,也是最能直接幫助孩子的人。

高中家長,要沉住氣,工作要不動聲色做在後面,對於心中有數的孩子來說,家長不過度打擾,就是對他們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蘇達人生


孩子進入高中後,學習任務更緊了,閒適時間少了,壓力更大了,如果少了與家長交流溝通,應屬正常;如果不與家長溝通了,那就不大正常。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最大可能是不是家長對孩子的學業問題唸叨太多,要求過高,引起了孩子的不接納、反感,甚至已處在了叛逆期的前兆?

家長應該怎麼辦?

1,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去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

從題中信息看,您孩子並無其它,應屬正常。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學習要求無限加碼,孩子一回家就唸叨,反覆拿一些勵志的人、勵志的事去比較孩子的弱點,去刺激孩子的神經,無限拔高要求,如果是您,您會受用嗎?您會高興樂意嗎?天長日久,您不反感才怪呢。您也會心裡委屈,深感說教者不可理喻,關閉心靈交流溝通的閘門,盡力做好自己,起碼最初的表現:懶得理你!

這是不與家長交流溝通最主要的一個因素。

2,真正地去理解孩子,關心孩子,幫助孩子最需要的。

a,家長是孩子最親密的人,是孩子的後勤保障和心靈港灣。孩子處在學習任務最繁重緊張的高中時期,我們家長除了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外,更主要的要注重孩子的心靈成長和安慰。具體些說,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餘,他最需要什麼?應該是對大千世界美好事物的領略,輕鬆自如、閒適心情的片刻安歇。這些,既可以擴展孩子的心胸眼界,又可讓孩子蓄積精氣神投入新拼搏,並且在這樣的環境中與孩子相處和交流溝通,孩子會不與您敞開心扉?

b,家長也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和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也要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因材施教,講究一些方式方法。遇到一些節點,要重啟發,讓孩子自己多體會認識,家長的說教點到為止,要求平等交流溝通,切忌無限拔高,反覆唸叨。讓家長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成為精神支柱和心靈港灣。




錢德鑄


高中階段孩子的年齡介乎15至18歲之間,是從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過渡期,獨立意識比初中階段有所增強。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認為,在學習和做事上自己可以做決定了,沒有必要像小學和初中時候那樣什麼事都要跟家長講,因此,與家長交流的事情自然就少了,這種變化應該是很正常的。


然而,如果孩子對跟家長交流都表現出厭煩或牴觸情緒,這種表現就不太正常了,而且也不利於孩子的學業及身心健康發展,主要會帶來以下不良影響。

1. 學習上的困惑得不到及時解決會導致學習退步

進入高中所要學習的科目比初中多,學科內容也比較多,有些學生一下子不適應高中學習環境,又不跟家長說出來,一直憋在心裡,找不到解困的方法,學習就會退步。

2. 身體變化的煩惱得不到及時引導造成缺乏自信心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很關注自己的身體成長變化,在與同學的比較中可能發現自己身高太矮、或體重太胖等不足,這些事又不好意思跟別人講,日久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3. 不會處理同學之間的小矛盾導致害怕與人交往

與同學相處難免會有一些小矛盾或小摩擦,但不知道如何處理,又不跟別人講,從而會產生害怕與別人交往的心理。

發現孩子不願與家長交流,家長也不用太擔心,多想些辦法解決,是可以改善的,家長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試一試。

1. 分析造成不與家長交流的原因

家長要回顧一下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不願與家長溝通了,包括回顧一些與孩子相處的言行細節,並且主動跟孩子的班主任瞭解孩子在校情況。

2. 營造輕鬆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圍

家長要儘可能安排一家人經常在一起吃飯,在餐桌上更好的交流;週末可以一家人一起出去玩耍,把家庭氛圍調動起來;做父母的要身體力行,相親相愛,讓孩子覺得家庭和諧安全,那麼自然就可以輕鬆地交流了。

3. 鼓勵孩子帶同學朋友回家來做客

孩子帶同學朋友回家做客,無論他們是做功課,還是要討論學習上或生活上的事情,家長儘可能的以禮相待,不要評論他們的髮型或言行,讓孩子擁有自尊心,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心理距離。

孩子的成長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成長中總會有些煩惱或挫折。家長只要關心孩子的成長,理解孩子的煩惱,多想些解困辦法,引導孩子走出煩惱,讓孩子學會有困惑或在困境時求助於家長或老師,學會用積極的方式去消除煩惱,那麼就一定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樂學樹園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就有這個普遍現象。他們更喜歡和同齡的同學和朋友交流。

所謂交流和溝通,就是要有共同的語言。家長要回憶一下平時是怎麼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以前有“共同語言”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缺乏知識和認識,需要和家長溝通交流。當他們年齡增長知識積累分析判斷認識能力強了,如果家長不能滿足他們的知識需求,認識上再無法相互溝通,那就容易出現交流障礙。

另外就是孩子青春期後獨立意識強了,不喜歡家長“擺佈”,喜歡有獨立意識,這是家長要注意的。

溝通是有技巧的,這個往往被家長忽視。家長也會埋怨,天天關心孩子吃孩子喝,孩子冷暖,但這不代表溝通。溝通交流要找到切入點,你就是孩子興趣的東西,關注的東西,而不是家長的一地雞毛。家長天天自己的一地雞毛,孩子怎麼會有興趣。家長也要學習,特別是時事新聞,時事新聞往往是共同的切入點,對孩子學習和認識社會都有幫助。技巧上包括很多,乃至講話的語氣語調。

辦法總比困難多,要自己多開動腦筋。


一個蟲蟲的旅行


不正常。

這個問題估計也令很多家長朋友頭疼。很多家長朋友說孩子原來在家裡有說有笑的,現在回到家裡怎麼慢慢的不愛說話了,和家長溝通也越來越少,也沒有原來聽話了。

我認為家長應該從以下幾點改進自己的行為:

一、平時與孩子交往不能居高臨下,在內心千萬不能認為我是老子你是小子,什麼事情都得聽我的。切記,這萬萬不可取,不管做什麼事情必須做到民主和平等。如果做不到,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把心扉對你關閉。

二、經常和孩子溝通,爭取成為朋友式哥們式的關係。甚至有時候他開玩笑的喊我李哥,我知道那是他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所以我也不在意,每每那個時候,我也似怒非怒的回他一句:臭小子,沒大沒小啦。然後我們會相視一笑。溝通內容可以是學習方面的,學校生活方面的,同學之間的,遊戲方面的,流行方面的等等。作為家長也要經常關注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多學習,儘量縮小與孩子之間的代溝。代溝小了,和孩子的共同話題自然就多了,然後溝通起來就會更加通暢。

三、和孩子有意見分歧時,不管是生活方面的還是學習方面的,家長一定不要專制,給孩子一個寬鬆融洽的表達環境,鼓勵孩子大方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另外家長一定要認真傾聽。從小你就當他的傾聽者,時間久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四、讓孩子經常參與家庭事務,培養家庭主人翁意識。不要認為孩子除了學習其他事情都不重要,這是很多家長最大的認知錯誤,我甚至可以理解為愚蠢。這樣說有點過激了,但是還得說出來。孩子上到初中和高中年齡也都十幾歲了,像家裡收拾家務、置辦物件、家庭決策、理財投資等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也認識到他在家中的地位,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歸屬感一旦建立起來,孩子會更加聽話懂事。

如果認真做到以上幾點,並長期堅持下去,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會很順利的度過判逆期,並且性格也會很開朗很自信,每天看起來也會更加陽光一些。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蔡國先生


不正常,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遊玩,放鬆身心,讓她打開話匣子,和父母溝通,談學校發生的事,談人生,談理想,談自己的學習!親子關係好了,學生的人格發展才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