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備的三顧茅廬,來看老狐狸諸葛亮的自我營銷技巧

從劉備的三顧茅廬,來看老狐狸諸葛亮的自我營銷技巧

諸葛亮與劉備,三國演義劇照。

三顧茅廬的典故,說的是三國時期,劉備為了招募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三次到諸葛亮的住所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這個故事後來引申出了一個成語叫作三顧茅廬,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然而,從現代人的視角來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可以說是諸葛亮為了展示自身才能、彰顯自身身價的營銷手段和技巧。

那麼, 諸葛亮是如何進行自我營銷,又是如何通過誘使劉備三顧茅廬的手段獲得劉備的尊敬和倚重的呢?

看官莫急,聽黃員外細細道來。

諸葛亮是個有才華的年輕人,也是一個渴望得到好平臺讓自身才華能夠盡情施展的年輕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俗話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諸葛亮滿腹經綸、才高八斗,有神鬼莫測之能,學成這樣,如果不是為了安邦定國,施展才華,那麼,學來幹什麼?如果只是為了生計,那麼,學會種地就好,學其它沒有用武之地,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從諸葛亮經常自比管仲、樂毅可以看出,諸葛亮非常渴望跟管、樂二人一樣,能出入朝堂,身居高位,施展才華。

要想施展才華,得有一個好的平臺,得有一個認可、看重自己的主公,那麼,這樣的主公從何而來?

諸葛亮肯定對這個問題很早就做了研究,所以對天下英雄、天下形勢很早就得出了結論,甚至可能很早就選擇了劉備作為跟隨的對象。

為什麼偏偏選擇劉備而不是其他人呢?黃員外認為原因有四:

一、劉備是漢室後裔,當朝皇叔,根正苗紅,到處都有三姑六婆八大姨在做大官。

當時曹操已經控制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人都知道,漢朝氣運恐怕命不久矣,所以群雄逐鹿以爭天下。

劉備漢室後裔的身份非常有利,一是代表漢室正統,一旦曹操篡位,劉備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稱王稱帝。二是即使劉備在與其他軍閥的混戰中一時失敗,也可以有大量的三姑六婆七表哥等親戚可以投靠,不至於餓死,總有機會捲土重來,東山再起。

二、劉備當時的勢力相對弱小,謀士缺乏,急需人才,投靠劉備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

當時天下的軍閥勢力已經非常明顯,曹操打敗了袁紹,基本掃平了北方;孫權牢牢掌控了江東。曹操、孫權兩人,手下人才濟濟,諸葛亮投奔曹、孫兩人,不會得到很好的重用。只有劉備,還沒有穩固的根據地,事業剛剛起步,人才缺乏,此時投靠,正是時候!

三、劉備當時雖然沒有穩固的根據地,但身邊卻聚集了一些猛將,掌控幾萬兵馬,初步具備了爭奪天下的實力。

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超一流猛將,麾下有幾萬兵馬,奪取了新野、樊城,正在繼續招兵買馬,初具規模,有了勢力雛形,只要經營得當,早晚勢力大漲。

四、劉備以仁義名聞天下,知人善用,禮賢下士。

劉備為了區別於曹操的心狠手辣,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是對百姓的仁愛,對來投靠的人也是禮賢下士的姿態,對手下人從來不會非打即罵,顯得在劉備手下幹活比較安心。

從劉備的三顧茅廬,來看老狐狸諸葛亮的自我營銷技巧

劉備圖片,三國演義劇照。

上文分析,諸葛亮心中早已經選擇了劉備作為主公,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何不主動去投靠劉備,而是在家坐等劉備來請自己出山呢?諸葛亮憑什麼就肯定劉備一定會來請自己出山?

黃員外分析,諸葛亮為了達到讓劉備親自來請自己出山的目的,很早就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佈置了環環相扣營銷自己的手段,營銷技巧非常高明。

結合三顧茅廬的典故,黃員外對諸葛亮營銷自身的技巧進行抽絲剝繭,層層剖析。

自我營銷第一招:選擇與品德高雅、博學多才的人為友,將自己本人打造成高端品牌。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您身邊的朋友都是一些才華橫溢、品德高尚的人,那麼,您自己也順理成章的會被別人認為也是才高八斗、品德高尚。諸葛亮很清楚這個道理, 他與當時的天下名仕水鏡先生司馬徽、潁川四傑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庶等人交好,向他們展露才華、傾吐抱負,從而讓司馬徽、徐庶等人知道自己的抱負,欽佩自己的才華,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心憂天下,才高八斗、有安邦定國才能的高端軍師人才。

司馬微、四傑等人知道諸葛亮的心意,到處宣傳諸葛亮的才能,以至於諸葛亮“臥龍”的名聲天下聞名:“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至此,諸葛亮本人已經是一個很高端的品牌。

後來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挾持,不得不離開劉備。 徐庶離開前,鄭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的品牌營銷策略初步成功。

自我營銷第二招:巧妙安排司馬微極力推崇自己,使劉備對自己產生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情。

徐庶剛剛離開不久,司馬徽就前往劉備處探望徐庶,巧合得讓人懷疑,不得不懷疑是諸葛亮的故意安排。最巧妙的是,司馬微與劉備交談時,又免費替諸葛亮做了廣告,極力推崇諸葛亮,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此評價,進一步突出了諸葛亮的才能,進一步彰顯了諸葛亮的身價,進一步堅定了劉備招募諸葛亮的決心,使得劉備內心對諸葛亮產生了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情,為今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埋下了伏筆,直接促使劉備有了三顧茅廬之行。

自我營銷第三招:教村中農夫唱歌,進一步展示自身才華。

劉備去找諸葛亮時,聽到農夫唱諸葛亮所作的歌謠,歌詞意境高雅,更顯露出了歌曲作者的才華。同時,諸葛亮又巧妙的借農夫的口透露了自己的住處所在地,不留痕跡地為劉備指明瞭探訪的方向和地點。

自我營銷第四招:巧妙安排友人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弟弟諸葛均、岳父黃承彥出場,以其他人的才華來襯托自己的才華。

劉備第一次尋找諸葛亮,遇到崔州平。劉備與崔州平談論天下,崔顯示了過人的見識,惹得劉備愛才,當場招攬崔州平,崔不肯,自行離開,讓劉備深感惋惜的同時,更堅定了招攬諸葛亮的決心。

劉備 第二次尋找諸葛亮,遇到石廣元、孟公威二人。石、孟兩人酒店唱歌,歌詞意境豪放大氣,一聽就是有才能的人。劉備也動了招募之心,邀請二人一同去找諸葛亮。二人依照套路,又是拒絕,劉備越發覺得諸葛亮有才華。畢竟,諸葛亮的三個朋友才華尚且不如諸葛亮,諸葛亮的才華究竟會達到何種程度?

依照諸葛亮的劇本,諸葛均、黃承彥相繼出場,也都是滿腹經綸、才高八斗的形態,越發從側面襯托出諸葛亮的才華遠超同輩、卓爾不凡,也越發堅定了劉備招攬諸葛亮的決心。

諸葛亮的自我營銷手段真是高明!對劉備是欲擒故縱,使得劉備未見其人,先聞其才,更使得劉備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自我營銷第五招:裝睡考驗劉備耐性,面談展示非凡見識;以退為進,最終達到目的。

當劉備第三次來訪時,諸葛亮終於不再躲避。但是,如果劉備一來,諸葛亮就答應跟他出山,未免也顯得自己太不值錢了,以上苦心安排、連環相扣的四招營銷手段就等於白費功夫。

所以,諸葛亮用了最後一招,裝睡!用裝睡來考驗劉備的耐性和誠意。自古能成大事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耐性。爭奪天下是性命攸關的大事,劉備如果沒有耐性,不可能成功,諸葛亮也就不會跟隨劉備出山爭天下。

好在劉備能耐得住性子,通過了諸葛亮的考驗。

為了讓劉備更好的瞭解自己的才能見識,諸葛亮早早準備了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分析天下大勢,給劉備指出了建立根據地的地域和方法。

給劉備露了一手之後,諸葛亮明明心裡暗自得意,但表面上還是假裝推辭,不肯出山。直到劉備厚著臉皮施展無敵哭泣功,諸葛亮覺得已經達到目的,沒有必要再假裝了,於是,順坡下驢,答應了劉備的招募。

事情到此,兩全其美。劉備成功招募了諸葛亮,諸葛亮成功地通過一系列的自我營銷手段和技巧,成功的打入了劉備集團的高層,獲得了劉備的高度讚賞。

從劉備的三顧茅廬,來看老狐狸諸葛亮的自我營銷技巧

諸葛亮與劉備,三國演義劇照。

綜上所述,黃員外認為,劉備的三顧茅廬,其實是諸葛亮對自己的營銷手段。諸葛亮完美的把握了劉備的心理與行動,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達到了展現自身才能又如願投靠劉備的目的。

諸葛亮為什麼要費盡心思營銷自己?為何不直接去投靠劉備?

黃員外分析後得出以下結論:

1.諸葛亮是一個心理學大師。

俗話說,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覺得珍貴,更不會去珍惜。

諸葛亮明顯很懂得人的心理,所以,諸葛亮第一次藉口不在家,第二次找理由說剛好出門,吊足了劉備的胃口,第三次才見劉備。

但是,為什麼是三次,而不是四次甚至是五次呢?俗話說:事不過三。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次、兩次不在家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畢竟是沒有預約見面時間。但是,一旦超過三次,劉備就會懷疑,是諸葛亮根本不想見他,所以每次都找藉口不在。

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人的心理有深入的瞭解研究,是個心理學大師。

2.諸葛亮做事善於做鋪墊,注重細節。

諸葛亮身具才華,經常自比管仲、樂毅,也有一顆騷動的心,也想趁著亂世做出一番事業,獲取一身功名。

諸葛亮為了突出自己的才華身價,並不是主動去投靠軍閥頭子劉備,而是巧妙佈局鋪墊,靜等魚兒上鉤,讓劉備自己親自來請。

諸葛亮做事考慮到了每一個細節。包括考慮到了劉備的心裡活動以及行為,巧妙安排司馬微、潁川四傑等人的出場、動作、歌詞,無一不是精挑細選,以突出自身才華這個主題。

3.如果劉備沒有通過考驗,諸葛亮不會跟隨劉備。

諸葛亮當時應該是預選了劉備進行投靠,劉備雖然仁義名滿天下,但是,諸葛亮畢竟沒有見過劉備。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以諸葛亮的驕傲,投靠劉備之前,肯定會對劉備進行考驗。一旦劉備無法通過考驗,諸葛亮必然會捨棄劉備,另做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