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說起張荔英,想必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都比較陌生.其實,她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她是民國風雲人物張靜江最為出色的一個女兒;是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是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的夫人等等……

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張荔英

藝術上暫露頭角

1906年,張荔英出生於法國巴黎。她是張靜江和夫人姚蕙的第四個女兒,當時張靜江正在巴黎經商,經營中國古董、絲綢、茶葉的貿易。張家是一個書香世家,祖上便是江南絲商巨賈,張靜江早年留學法國,學識淵博、酷愛藝術,在商場上更是遊刃有餘。

不僅如此,張靜江仗義疏財,帶頭以商人名義向政府捐贈鉅款,孫中山先生稱他為“革命聖人”。張荔英的母親是蘇州城裡的大家閨秀,飽讀詩書。

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張荔英父母:張靜江、姚蕙

在這種家庭出生的張荔英可謂是天之驕子,她也沒有讓人失望。由於出生在法國,外語功底好,又受生母姚氏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可以說張荔英是一個“中西結合”的大家閨秀。

小時候的張荔英就對繪畫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張靜江也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於是為她請來一位蘇聯油畫家到上海家中教授繪畫,讓她接受最早的美術啟蒙教育。

之後,張荔英又到巴黎、紐約留學。在完成高中教育後,於1926年進入美國紐約的藝術學生聯盟進修一年,繼而遠赴巴黎的克拉洛西美術專科學校與比婁學院接受私人美術訓練,在張荔英的學習過程中,一直成績斐然。

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張荔英

1930年,年僅24歲的張荔英第一次參加了巴黎秋季沙龍,在此之後,她的作品受到藝評家的高度讚賞。張荔英以獨特的美術天賦,深刻領悟西方畫法與審美,西為中用,開創出清雅宜人、華而不豔的畫風。

張荔英性格更是與眾不同:她從小就有一股“女俠”範,與父親一樣勇敢,性格剛強,還喜歡騎馬打獵。由於酷愛繪畫,張荔英甚至曾說要將一生都獻於藝術,真可謂是“奇女子”。

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張荔英

義無反顧的追求愛情

就在張荔英繪畫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她的愛情悄然而至。在巴黎,她邂逅了一個讓她心動的男人——陳友仁。

陳友仁是民國著名的外交家,在他的主持下,收回了漢口和九江英國租界,有"鐵腕外交"之譽。不僅如此,陳友仁還曾任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和外事顧問,孫中山先生逝世前一天,陳友仁代為起草《致蘇聯遺書》。

只是彼時,55歲的陳友仁已經過了他最巔峰的時期:原配妻子病逝;政治上又不如意,長期流亡海外,居無定所。

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陳友仁與張荔英

毫無疑問的,他們的婚事遭到了張靜江夫婦的強烈反對。這不僅是因為二人30多歲的年齡差距,陳友仁在政治上的觀點也與張靜江大相徑庭,張靜江更不希望女兒隨他漂泊。

張荔英一向性格獨立,堅持要嫁給陳友仁,之後,張荔英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表達與陳友仁結婚的決心,父母也拿她沒辦法。就這樣,24歲那年,張荔英在巴黎嫁給了陳友仁,宋慶齡趕到巴黎參加他們的婚禮,許多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風中荷花》

婚後的張荔英與陳友仁感情很好。陳友仁除了關心政治、愛好文學,也喜歡繪畫,對於妻子的美術事業,他全力支持。

張荔英曾經說:“從一開始,在巴黎的時候,友仁一直都喜歡繪畫,所以當我告訴他我要學美術,他不驚訝,只說那是好事,他幫得上忙……而且他隨時都願意為我擺姿勢。這對畫家是有幫助的。”

抗戰爆發後,陳友仁前往香港從事抗日活動。後與張荔英雙雙被捕,被軟禁在上海家中。在這期間,兩人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張荔英用手中的畫筆逼真寫實地刻畫愛閱讀、沉思的陳友仁,以及他現實負擔壓力下的不安情緒和頑強心靈。

她是民國時期名媛,聲稱願為藝術獻身,24歲時卻相中55歲老人

陳友仁畫像

只可惜,兩人在一起的時光很短暫。1944年,陳友仁病逝,年僅38歲的張荔英失去了最心愛的人。

此後,張荔英專心繪畫,在各地舉辦畫展。在她與陳友仁結婚後,就隨了夫姓,作品上的署名更是一直用著“CHEN”。

1954年,張荔英決定定居新加坡。應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校長之邀,張荔英任教於該校長達27年之久,教授素描與油畫,併兼任英文秘書。

在藝術上,張荔英工夫踏實,落筆講究,風格高逸,受到各方人士的喜愛,作品也被收藏於法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在生活上,她外柔內剛,遵從內心,敢愛敢恨,唯有與丈夫相伴時間太短成了終生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