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他被譽為"近代中國的茶王",是中國第一家保險公司的創始人,也是中國第一家機器印刷廠創始人,是他奠定了中國近代航運業的基礎,也是他為創辦中國近代採礦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就是晚清的風雲人物徐潤。其實,徐潤還有一個標籤,那就是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徐潤


15歲那年,徐潤離開老家到了上海,在叔父的推薦之下,到英國人開的寶順洋行做學徒。他勤奮好學又聰明,因此不斷升職,過了幾年,徐潤成為了公司買辦。

那個時候的買辦屬於稀缺人才,工資很高,徐潤因此積攢了一些錢財,此時徐潤開始與他人合夥買房買地。

30歲的時候,徐潤離開寶順洋行,在上海開設了一家寶源祥茶棧。那個時候正是茶葉出口最興旺的時候,茶葉出口利潤非常大,徐潤抓住時機,憑藉著敏銳的商業眼光,將自己的茶棧經營為上海最大的經營出口茶葉的茶棧,徐潤也因此被譽為“近代中國的茶王”。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船上裝著茶葉等貨物


徐潤並沒有止步於此,在經營茶棧的同時,他開始涉足房地產。我們都知道,做房地產需要投資鉅額資產,徐潤便用已有房地產做抵押,從錢莊與銀行貸得資金以後,購置新產,再把新產作為抵押借貸,就這樣層層抵押。

到了1883年,徐潤先後投入了220萬兩銀子,購得3200畝地,建成了2000多間房子,有洋房、別墅、商鋪等等。除此之外,還有2900畝空地等待升值,而這些在當時的局勢計算下來,已經市值350萬兩了。

除了擁有數不盡的錢財,徐潤還以這樣的“戰績”被當時的上海業界稱為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清末上海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徐潤也不例外。這不僅需要獨特的眼光,超人的膽識,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徐潤的成功離不開以下因素:

其一,早在徐潤剛進入寶順洋行做學徒的時候,曾無意間聽到老闆與別人的談話:“上海市面此後必大,汝於地產上頗有大志,再貢數語,如揚子江路至十六鋪地場最妙。此外則南京、河南、福州、四川等路可以接通,新老北門直北,至美租界各段地基,爾儘可有一文置一文。”

也就是說,上海市中心與租界附近的房價必漲,未來房地產絕對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特別是美租界附近。這些話在這個年紀輕輕的孩子的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從獲得第一桶金開始,徐潤便“有一文置一文”,這也正是他努力的方向。

其二,徐潤並非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背後勢力便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在主持洋務運動時,李鴻章將輪船招商局由官辦改為官督商辦,並委託徐潤來經營。在他的管理之下,輪船招商局招股200萬兩,資本充實,運作自如,徐潤的經營能力也得到了李鴻章的認可。

此時的徐潤具有商人與官員的雙重身份,這也為他的生意帶來便利與助益。在這期間,徐潤涉及了航運業、保險業等等,再加上茶葉方面的成就,這為徐潤踏足房地產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李鴻章


其三,在徐潤做買辦期間,常與洋人打交道,這不僅讓他提升了與人交往的技能,更是獲得了人脈這筆寶貴的財富。

關於上海租界的街區的未來規劃,徐潤總是能提前從洋人那裡得知。這時候,徐潤便將那附近的地買下來,等規劃落地,徐潤再將地轉手賣掉。就這樣“低買高賣”,徐潤的房地產生意經營的紅紅火火。

其四,當時有很多與徐潤一樣的有錢人,但是他們熱衷於擴大自己原來的生產,而並不涉及房地產業。即便涉及,他們也更喜歡買耕地,做一個收租的地主。

但是徐潤不同,他專心做房地產經營,買宅地、房子,然後出租。由此可見徐潤對於當時上海房地產的信心以及他獨特的眼光。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徐潤的房地產之路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收益越大,風險便越大。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軍艦駛抵吳淞口,並揚言要攻打江南製造局。港口的封鎖直接導致上海的對外貿易暫時中斷,當地的企業、錢莊一度陷入資金鍊即將斷裂的困境。

如此境況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飛漲,而其他商品的價格急劇下降。當時更有傳言,說整個上海市面的現銀只有不到100萬兩,在劇烈的恐慌之下,人們堅信“現金為王”,錢莊與債權人對徐潤及寶源祥房產公司失去信心,22家錢莊同時上門索債。

面對這樣的局面,徐潤不得不將自己的房產低價轉賣,換得現金賠給錢莊。事後,徐潤感嘆“受虧至八九十萬,豈不痛哉!”實際上,中法戰爭並未在上海打起來,當經濟好轉,房價繼續飛漲,這才是徐潤更痛苦的地方吧。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徐愚齋自敘年譜》部分

徐潤的麻煩並沒有這樣結束,盛宣懷奉命查處徐潤,他發現徐潤曾經從輪船招商局的賬上挪用16萬兩銀子的公款,用作他的房地產事業。同時,徐潤還利用招商局的名頭為自己貸款做擔保。

於是,盛宣懷提議“應請旨將二品銜浙江補用道徐潤革職”。就這樣,徐潤失去了他官員的身份。值得一提的是,徐潤的房產經過嚴重低估之後,低價抵給了輪船招商局,用來補16萬兩銀子的漏洞。

徐潤在《上海雜記》中說這段經歷:“廢之半途,毀於一旦,反致大虧,命耶運耶。”

當然,徐潤挪用款項是不可否認的,他為此付出了代價。作為潛規則,挪用公款在當時屢見不鮮,但是在特殊境遇中,這便是他的弱點。

實際上,徐潤房地產生意還有另外一個致命的弱點,那便是風險自擔。在徐潤投資的220萬兩銀子中,大部分是用自己的房地產去做抵押得來的,另外就是自己持有的輪船招商局、上海茶葉公所的股票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巨大的收益背後,徐潤的資金鍊存在的風險更大。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盛宣懷


“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方為上策

經過這場“血虧”之後,徐潤用了兩年的時間將債務還清,離開上海到了北方。在這裡,他再次受到李鴻章的垂青,開始專心經營開平煤礦。

可能有人會認為,在房地產上蒙受巨大損失的徐潤再也不會涉足房地產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他仍然關注房地產業的動向,只是這次,徐潤再也不會使用抵押貸款的方式了。

徐潤變賣家中金銀首飾、古玩字畫等等,獲得一筆資金,逐漸在上海、天津、塘沽、灤州、北戴河等地購地建房,穩紮穩打地經營,如此一來也獲利頗豐。雖然“戰績”再不如當年,但是也是小有成就,保障了自己的晚年的生活。


房地產業的“賭徒”:晚清上海的“地產大王”徐潤的創業之路

徐潤

在上海經營房地產的徐潤就像一個“賭徒”,他只看到前面的巨大利益,試圖獨享,卻沒有居安思危,做到風險分散。他在賭局勢穩定、房價不斷上漲。只可惜社會動盪不安,市場暗流湧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參考文獻:

《徐愚齋自敘年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