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規範運作,這些機構不可或缺,才能各司其職,制衡發展

大家好,我是相伴職場的Jack,希望您能關注我的頭條號,請點擊右上角按鈕“關注”兩字。個人申明:絕對原創,請支持原創!

企業規範運作,這些機構不可或缺,才能各司其職,制衡發展

企業中,有很多頭銜、職位和機構,經常會讓人搞不清楚這裡面的差別,如果搞不透,就沒法真正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和功能,一旦越位,就可能會對企業經營管理產生重大影響,所以,今天交流下這幾個之間的區別!

  • 股東:顧名思義,就是公司的投資人,就是投錢的,這個查工商登記可以看出來,當然工商上有些人是掛名的,背後有實際投資人,股份最多的,叫實際控制人;
  • 股東會:就是投資人/股東組成的決策機構,有些股東懂行,懂企業運作,有些只是投錢的,但也不能對所投的錢不管不顧,股東會說白了就是投資情況進行管理決策的機構,是否要增資,是否要併購,是否要分紅,是否要破產清算等,重點涉及企業投資收益及股權變動等事宜;
  • 董事會:顧名思義就是“懂事會”,股東投了錢,可是對企業的實際運作細節、財務運作等,肯定沒法做到了如指掌,那怎麼辦呢?下面的高管層會不會聯合矇騙股東呢?董事會就是介於股東與經營管理層中間,對股東會負責,審視企業的各項經營決策以及財務數據,最近騷擾門事件的上海財大錢逢勝副教授,就是擔任幾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幫股東審視公司的財務運作,為股東提供分析數據和報告。董事會里面的角色會比較多,有懂財務的,有懂行業的專家,有懂戰略的,有懂法律的等等,主要是看股東的能力結構和監管意圖;
  • 董事長:也稱執行董事,董事長是董事會推選出來的代表,代表股東,代表董事會執行日常的董事會職責,對董事會負責,某種意義上說是股東直接委派在公司的“監工”,監督職業經理人以及公司的經營管理層,當然,現在很多公司的董事長就是實際控制人,董事會可能就是實控人說了算的,小公司通常是這樣的,但上市公司或者大公司可能就複雜一點;
  • 決策委員會:公司經營管理會涉及很多決策,比如投融資決策、戰略決策、資本運作決策、薪酬策略決策、重大人事調整決策等,這些都是事關公司命運的決策,都是需要經過在決策委員會進行商定。通常情況下,決策委員會都是由隸屬董事會或者董事長管轄,因為必須要跟股東層有交代。小公司通常不會設,直接走董事長或者老闆直接跟高管層商討決定。
  • 監事會:一看名字就知道是監督各項決策以及日常經營管理,看看各項決策是否從計劃落實到位,效果如何,也是對股東負責,相對比較獨立,監督管理層,監督董事長,監督公司的各項決策,這部分人肯定要懂審計,要懂經營管理,必須是股東最可靠、最信得過的人擔任,才能剛正不阿,有點類似於古代的御史大夫,以及現在的中紀委!
  • CEO:首席執行官,就是公司請的最大的職業經理人,統籌公司全局,對經營管理結果負責,這個位置只有經營管理權,所有權是在股東。CEO是對經營結果負責,最擔心的股東或者董事長干預經營管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矛盾對企業經營非常不利,容易導致外行管內行,那職業經理人的作用就很難發揮作用,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我之前分享組織變革中經常會出現“皇權”與“相權”的衝突,投資人(老闆)也不容易哈,擔心、焦慮、身家性命可能都投進去,想要一竿子杵到底,管全局也無可厚非,但客觀上對人才的發展、引進非常不利,因為作用發揮不了,傀儡角色誰都不願意幹,最終是不利於企業發展!
  • 綜上所述,公司設置這麼多職位、機構,其核心是要保證投資者/股東的利益,以及建構利於職業經理人發展的平臺,平衡資本方與專業人才的協同發展問題,實現資本價值與知識價值的有機發展,真正達成1+1》2市場效果!


企業規範運作,這些機構不可或缺,才能各司其職,制衡發展
  •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相伴職場的Jack】,絕對原創,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