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十八式中的葫蘆壺,哪位玩家會不喜歡呢?

說起“曼生十八式”,很多壺友都會從腦海中搜索出18款經典的壺形來。其實真實的曼生壺不只是十八款,據考查,當年陳曼生確實有手繪一批紫砂壺設計圖,而不是十八款,是三十八款左右。人們之所以用十八式命名,是因為十八代表成年,也是受中國佛教的影響,人們常常用“十八”象徵完善、成熟、極致。

曼生十八式中的葫蘆壺,哪位玩家會不喜歡呢?

傳統的“曼生十八式”有石瓢、提樑、笠蔭、葫蘆、合歡、匏瓜、井欄、漢瓦、汲直、乳鼎、周盤、柱礎、石銚、鏡瓦、鈿合、半瓢、卻月、合鬥十八款。今天我們先不說這麼多,只說一說其中的曼生葫蘆壺。葫蘆壺是紫砂壺中常見的一種經典壺型,之所以常見和經典,這是由於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而且又有"福祿"的吉祥寓意,人們常用其來辟邪和招寶,意蘊豐厚,也是玩家比較喜歡的壺形之一。

曼生十八式中的葫蘆壺,哪位玩家會不喜歡呢?

汲古齋藏品 鮑曙巖 《葫蘆壺》

在傳統觀念裡道人稱葫為寶,寄法隱玄於中,對崇尚禪玄之文士,有更深廣之影響。曼生在葫蘆壺著刻寄意:“為惠施,為張蒼,去滿腹,無湖江”,把葫蘆壺推到了極致。惠施者,張蒼者,都是在葫蘆趣談中之二位雅君。作為梁惠王之相之惠施,為真真葫蘆形意玩家。張蒼者,蒼西漢河南陽武人,精通天文歷算,官至丞相,卒年百餘歲,乃福壽兩全之人。

曼生十八式中的葫蘆壺,哪位玩家會不喜歡呢?

汲古齋藏品 鮑曙巖 《葫蘆壺》

葫蘆是藝術品也是很好的遠古文化傳承的載體,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其作品大多出於民間藝人之手,由於他們以歷史題材為基礎,全憑純樸的感情與直覺的印象去創作,因此形成葫蘆藝術渾厚、單純、簡潔、明快的特殊風格,反映了人們那種樸實無華的精神。葫蘆是由圓構成的,象徵著和諧美滿。

曼生十八式中的葫蘆壺,哪位玩家會不喜歡呢?

汲古齋藏品 鮑曙巖 《葫蘆壺》

現代制壺大師鮑曙巖向傳統工藝致敬,把曼生葫蘆壺的氣、韻、型表現到了極致。他說:紫砂造型藝術強調錶現自然韻味,在紫砂壺造型樣式的創新和設計方面,結合傳統的審美習慣和造型觀念,決定了陶瓷造型在程式化和規範化的基礎上逐步漸變,追求富於感情的自然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表現一種人情味。

曼生十八式中的葫蘆壺,哪位玩家會不喜歡呢?

汲古齋藏品 鮑曙巖 《葫蘆壺》

鮑曙巖,字郎石,1964年10月生於宜興丁山白鮑祠陶藝世家,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齋號"御陶坊"。中國紫砂優秀中青年陶藝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

二十年來搏砂作壺,心摹手追明清、民國諸名家,特別受到師公--紫砂泰斗顧景舟大師冶壺思想精髓的深刻影響,從而形成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傳統而又現代的藝術風格。作品以全手工傳統光貨為特長,力求體現對形體,線條的精準把握能力,以唯美的造型,幾近不可復加的細節處理手法,彰顯個人作品獨特的書卷氣息和文化品位。

曼生十八式中的葫蘆壺,哪位玩家會不喜歡呢?

汲古齋齋主汲志斌(左)與鮑曙巖(右)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