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夷山肉桂


首先科普一下:關於武夷肉桂

(武夷肉桂,屬烏龍茶類。被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是以肉桂樹品種的茶樹命名的名茶,成茶外形緊結呈青褐色,湯氣香味刺鼻。肉桂茶其品質優異,性狀穩定。是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且被外地廣為引種。在多次國家級名優茶評比中,作為巖茶典型代表參評,均獲金獎。九十年代後武夷巖茶躋身於中國十大名茶之列,主要也就是依靠它的奇香異質。)(摘自百度百科)

既然是為“鑑賞”,便分為“鑑”與“賞”兩部分。

這裡的“鑑”,其實便是鑑別的意思。那鑑別什麼呢?(下圖為肉桂茶苗)

關於武夷山肉桂

肉桂是一種茶樹的品種,武夷肉桂,指的是“在武夷原產區種植的肉桂”。而當今,肉桂被廣泛種植,武夷山周邊縣市比如建甌、建陽,乃至閩南的泉州、漳州皆有種植,而後採用巖茶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冠名“武夷肉桂”,在市場上面銷售。

此處鑑別,鑑別的主要便是“武夷肉桂”與“仿武夷肉桂”的區別。

武夷山岩茶產區由於地貌土層以及氣候等原因,所產肉桂要比外地產的肉桂品質更佳。近來一些茶友寄來樣品與我分辨,可惜大部分皆為外地肉桂,高價買的次品,實在令人遺憾。如果能一分錢買到一分貨的肉桂茶,便是鑑別的意義所在。

如何鑑別呢?

關於武夷山肉桂

從茶葉幹茶條索的外形來看:正宗的武夷肉桂看上去更加厚重,條形更加緊結,兼而一般來說,條索更加完整。而外山的肉桂,一般則看上去輕飄飄的,條形更加鬆散。等體積的肉桂茶,武夷肉桂比外山肉桂的重量更大。

主要的,是要從茶湯上面來分辨:正宗的武夷肉桂,茶湯裡面茶味更重,香氣與茶湯的融合是比較完美的。外山的肉桂,茶味更淡(請勿將焙火的火味誤以為是茶味),香氣更加散漫不凝結。

關於武夷山肉桂

而耐泡度是一個比較好的檢驗切入口,採用正常的巖茶沖泡手法,武夷肉桂的沖泡數一般都可以泡到7泡以上的,而外山肉桂往往到4、5泡就已經淡然無味了。

再從口感上面來分辨:武夷肉桂的口感比之外山肉桂更加厚重,湯水結構更加凝結。若喝到湯水裡面“很有水份”的感覺,那基本可以判定此茶為外山了。

以上為“鑑”,那麼接下來談談“賞”。

愛茶之人若是對一個好茶不知如何欣賞,那也是一大憾事。

私以為,各類茶品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一些茶我們主要欣賞它的香氣,一些茶我們主要欣賞它的口感,一些茶,我們主要欣賞它的回甘,等等。

在武夷山,有句話叫“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足以說明欣賞武夷肉桂,主要欣賞的便是它的香氣。

它的香氣是霸道的,為何稱之“霸道”而非“高揚”、“清銳”呢,因為武夷肉桂在香氣濃烈的同時,還有的是原產地伴有的濃烈的茶味。香氣高而茶味淡的茶,喝多了未免會膩。而茶味重的茶卻剛好解膩。如此一來,一陰一陽,達到了一個平衡的點,飲武夷肉桂,暢快而不耿耿於懷。

武夷肉桂一般來說,有花香、果香、桂皮香、奶香四種香型。這些香型的產生的原因緣自其種植環境,採摘標準,製作工藝,焙火等原因,這裡便不多贅述。

而不管是何種香型,卻必定是沁人心脾的。品武夷肉桂,私以為品的便是湯水中香氣的變化,茶味與香氣的結合產生的氣息。越是上品的武夷肉桂,每一輪出湯都能給人帶來欣喜:變化無窮,變化有道。

幾泡之後,香氣漸淡,茶湯口感漸薄,此時品它的山場氣息。何為山場氣息呢?

這是一股幽雅的氣息,它存在與茶湯之中,前幾泡湯水香氣濃烈,茶味霸道,將這股氣息掩蓋其中,不易品得。而這氣息雖然淡雅,卻是一泡武夷茶的靈魂所在,自始至終。茶味會淡,會消失,香氣會淡,會消失,而堅持到最後的,必定是山場的氣息。

關於武夷山肉桂


謝謝各位朋友的觀看,以上只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導,或者有需要補充的歡迎評論區留言,謝謝點個關注或者轉發一下,本人時不時的抽獎送茶葉!送茶葉!

關於武夷山肉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