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虹計通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華虹計通(300330)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本報告期,公司在董事會的領導下,明確了“立足‘雲管端’一體化,為智慧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戰略定位,鞏固傳統AFC業務市場,同時,在軌道交通領域開拓新業務,在智慧城市領域佈局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通過加大核心技術的深耕和新技術的研發,保持公司的技術優勢,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調整公司組織架構,提升公司執行力;加強內控管理,實現降本增效;加強公司信息化建設,提升工作效率;重塑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062.44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5.78%,公司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512.13萬元,較上一報告期上升126.53%,主要原因是多條地鐵線路運營通車,主營業務地鐵AFC項目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23.9%;同時,公司降本增效措施顯現效果,費用支出降低;此外,本年度公司加大應收賬款催收力度,銷售回款情況有所改善,本報告期壞賬準備較上年減少,對本期損益造成積極影響,同時2019年經營性現金淨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加強軌道交通AFC系統業務的市場拓展力度,立足上海,輻射全國。2019年新增合同額4.2億元,先後成功中標天津10號線、無錫4號線、西安5號線一期、二期、杭州7號線等城市地鐵AFC工程,這是華虹計通首次進入無錫市場,也是時隔七年重返杭州市場。年內完成濟南R1線、瀋陽9號線、西安1號線二期、徐州1號線、呼和浩特1號線等AFC工程及互聯網票務平臺項目,助力濟南、徐州、呼和浩特步入地鐵時代。新成立的三個事業部新增合同7000萬元,中標上海軌交“一卡通”互聯互通改造項目和上海軌交車站系統接入MCC(多線路控制中心)配套改造項目等,完成上海化學工業區人車定位系統項目上線試運行、松江區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陸續在軌交創新應用、化工區公共安全管理等工業互聯網領域和區塊鏈業務領域,以及智慧人居和智慧園區等各自的業務領域方面實現了突破,成為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

1、技術優勢

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將技術領先與產品先進作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經過多年的努力,企業已經擁有一支由系統設計、軟件開發、終端產品研發等工程師組成的優秀研發隊伍,並形成了從系統解決方案、軟件和硬件產品、關鍵部件和模塊等多層面的技術成果積累。在公司的主要業務領域,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解決方案,在相關行業保持技術領先。後續,公司仍將不斷加強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和系統集成的技術優勢,拓展行業解決方案。

2、市場優勢

公司是國內最早進入非接觸式IC卡自動收費系統領域的企業之一,長期專注於軌道交通AFC系統和城市自動收費系統業務,並具有成功實施多個重要示範項目的業績,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在大股東華虹集團的支持下,公司積極佈局政務網絡建設和園區智慧管理等市場,與傳統市場優勢的協同效應和放大效應將逐步體現,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項目實施優勢

公司具有多年的技術與產品開發和項目實施的豐富經驗,在軌道交通AFC系統、城市通卡收費系統、大型會展票務系統及物品識別與物流管理等領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熟產業鏈,擁有大量具有示範效應的成功案例。豐富的項目實施經驗使公司有能力確保及時、專業、有效的響應客戶提出的業務和技術需求,並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和延伸服務,在項目實施能力上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

4、團隊優勢

公司全新的管理團隊擁有平均超過20年的豐富行業管理經驗,對市場及客戶需求深刻理解,對公司長遠發展具有前瞻性認識和思考,具備推動公司轉型發展的改革魄力,造就了公司具有很強的抵抗風險、搶抓機遇能力。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來發展戰略

公司堅持技術先行與行業專注,立足“雲-管-端”一體化戰略,主營業務從AFC向智慧軌交、智慧園區/社區、智慧政務、智慧票務等城市物聯網領域延伸和佈局,致力於成為智慧城市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等領先識別與支付技術,為智慧應用領域內的行業客戶提供全面可靠的解決方案和專業細分的行業產品。

(二)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1、AFC優勢業務發展與創新

公司為國內最早進入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軌道交通AFC系統)行業的企業之一,為國內該行業中的優勢企業。

公司具有在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條件下,成功實施AFC系統解決方案的豐富實踐經驗,在技術開發能力、實施工程數量及項目執行經驗上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作為公司的支柱業務,在市場層面,公司將根據國內重點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抓住“十三五”期間軌道交通建設快速發展的市場契機,充分發揮重點區域的營銷中心作用,積極爭取AFC業務在全國市場的拓展取得突破,在鞏固好現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進入新的城市。

同時,公司將緊跟識別技術發展的趨勢,持續深化互聯網技術和雲計算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的開發和落地,不斷將互聯網支付、生物識別支付和NFC支付技術融入到公司軌道交通AFC產品中,積極調整和優化產品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更智能的解決方案,實現智慧軌道交通站點的實踐應用。

2、新業務開拓與創新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各地紛紛開始探索智慧城市建設。近年來,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進步及場景化應用逐步走向成熟,以及產業政策的支持,大大促進了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建築等在內的智慧城市產業的落地和發展。智慧城市經過多年發展,也已從最早的智慧城市1.0階段進入以智慧化、精細化治理為重要特徵的新型智慧城市階段。自5G牌照落地,北京、成都、深圳等地相繼發佈5G行動計劃或規劃方案,智慧城市成為普遍展開的項目之一,各級地方政府也將打造智慧城市標杆應用作為重要工作內容被納入工作目標。

在此大背景下,公司擬抓住上海城市能級提升和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機會,通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而形成信息產業新業態業務。全力拓展智慧應用領域新市場,在業務發展中逐步優化業務佈局,精準拓展智慧應用業務,打造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基於集成電路行業,推進工業互聯網和區塊鏈業務領域發展;聚焦智慧人居、智慧票務、鄉村振興、智慧領域設備安康等垂直行業,深入瞭解和探索不同管理線條和業務模式,根據客戶需求,從軟件到硬件形成完整解決方案。此外,力爭在智慧政務領域實現突破。

(三)公司在經營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風險及採取的措施:

1、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國際經濟持續低迷,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等綜合因素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進程;新冠疫情擴大風險,國際政治局勢及全球疫情影響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外匯波動帶來進口採購壓力及匯兌損益等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勢必對公司後續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針對以上風險:(1)公司將持續地加大主營業務市場拓展,通過建設重點區域的市場營銷中心,從而加大市場的輻射面,爭取主營業務在全國市場的拓展不斷取得增長;(2)公司將通過加強項目全面預算管理,挖掘降本增效的潛力,以提升產品和項目的盈利能力;(3)充分合理利用募投資金,培育和發展新的業務增長點,降低經營風險及業績的大幅波動;(4)公司將密切關注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抓住發展機遇,規避宏觀經濟變化而產生的不利影響。

2、應收賬款風險

應收賬款風險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以及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業務逐漸增多,因系統項目驗收週期較長導致應收賬款規模增加。若宏觀經濟環境、客戶資金狀況等發生急劇變化或賬齡較長的應收賬款過大,則可能使公司資金週轉速度與運營效率降低,存在流動性風險或壞賬風險。針對以上風險:(1)公司將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趨勢,加強公司自身交付能力,嚴格銷售回款考核,最大限度地降低壞賬風險;(2)針對應收賬款制定穩健的會計政策,加強對賬期較長的應收賬款的催收和清理工作,逐步降低應收賬款餘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進一步改善公司經營現金流,努力降低應收賬款帶來的風險。

3、新業務快速發展帶來的人才儲備不足風險

作為高科技企業,人才資源是公司保持持久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公司現有核心技術團隊側重於AFC業務,當隨著公司業務不斷向城市物聯網領域延伸和佈局,面對快速發展的新業務需求,無論是管理人才還是技術人才,公司目前的人才儲備滿足不了。針對以上風險:(1)公司通過系統培訓,在公司內部培養、選拔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團隊凝聚力的領導人才;(2)公司採用市場化模式,通過不同渠道,引進各類高層次經營管理和技術研發人員,有效的補充了公司內部人才儲備的不足;(3)進一步完善包括股權激勵計劃在內的與企業的效益與發展掛鉤的核心團隊的長期激勵機制,保證核心團隊的穩定。

4、產品持續研發能力不足的風險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產品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保持技術領先和創新能力是公司面臨的巨大挑戰。針對以上風險:(1)公司將結合發展戰略,認真組織實施募投項目,緊跟新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的新熱點,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加強關鍵技術和重點新產品的研發,增強核心競爭力;(2)近年來,互聯網支付技術的快速發展已深刻影響了公司主要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公司的前期研發投入已開始產生效益。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的快速應用和5G時代的到來,將繼續對公司的主營業務的技術路線產生重大影響,公司已充分認識到技術研發能力的快速提升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求使公司保持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地位;(3)公司還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快速積聚公司發展戰略實施中的技術與產品資源及相關的研發及業務力量,滿足企業的持續快速增長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