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教育部制定兩項措施,你覺得真能減負嗎?

最近從網絡上看到了幾篇關於教育部提出:“教師不得通過家長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佈置作業,不得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的文章。

我查看了教育部網站,找到了以上說法的出處,他們分別是:

1、2018年9月30日教育部對“關於小學教育教學執法督察,明確教師批改作業職責的建議”的答覆。

2、2018年10月11日教育部對“關於停止小學老師用手機微信和qq對學生及家長佈置和提交作業的提案”的答覆。

也就是說,以上說法出自於教育部對兩個提案建議的答覆,兩個答覆的內容大體相同。其中都提到了:教師應當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學校和教師按照規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教師要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

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教育部制定兩項措施,你覺得真能減負嗎?

規定不得佈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佈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佈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的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並打印作業。

兩個答覆最後都強調了將進一步強化師德建設,完善管理,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明確教師不得通過家長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佈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

這是半年前的答覆,到現在也沒見哪個學校落實了。為什麼沒有落實呢?應該是存在難度吧。

假設如果按照教育部的答覆落實了,那麼真的將是學生和教師的福音。

我一貫支持教育部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客觀的說這兩個答覆中提到的要禁止的現象都是存在的。

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教育部制定兩項措施,你覺得真能減負嗎?

關於留作業,教師確實留的作業多,住宿的學生自不必說,在學校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是在學習,作業肯定多,學生負擔肯定重。走讀的學生晚上寫作業到十一點也是普遍現象,作業負擔也是很重的。但是為了提高學生成績,能考一個好學校。老師這樣做也是為學生著想。但是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老師還要為此而擔責。學生做了作業,老師除了檢查還要講評,那也是負擔。這種事兒老師是費力不討好,老師本身也不想這樣做。

老師留作業讓家長檢查批改的現象也有。那樣做是為了讓家長督促學生完成作業。有時候因為作業多,確實到學校以後老師檢查不過來,那麼就讓家長在家裡檢查簽字。多數情況都是要家長檢查簽字的,而不是像網上說的那樣讓家長批改,因為老師也知道很多家長是批改不了的。在用詞上“檢查”和“批改”,那性質是不一樣的。

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教育部制定兩項措施,你覺得真能減負嗎?

再來說通過微信群留作業和網上下載打印作業。這種現象就很普遍了,我的孩子班級就經常留這樣的作業,老師看到網上有一些對孩子學習有利的知識點,或者試卷、練習等,覺得有用就讓家長打印下來做一做。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這些也是老師犧牲自己課餘的時間上網找的,這也是老師的負擔。

如果教育部的答覆得到落實,那麼將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和教師負擔過重的現狀。這將是一個雙贏的措施。

首先,學生的負擔減下來了,不用做那麼多作業了,只完成校內的課程就可以了。星期天和假期就有自己的支配時間,多活動,多做有意義的事了。對學生來說可以提高自己的各種素質,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教育部制定兩項措施,你覺得真能減負嗎?

其次,教師的負擔減下來了,教師可以不必留那麼多作業,也不必批改那麼多作業了。上課按照教材講就行了。也不用上網查資料,找練習題了,更不用在微信群裡發佈作業耗費精力了。也不用每天費心檢查學生作業,為學生做不完作業而煩惱了,這樣做教師就會輕鬆很多。

學生負擔減下來了,教師負擔減下來了,家長是不是要慌了。

現在有部分家長抱怨老師留作業多,家長檢查作業負擔大,就一直喊著要減負。一旦學生的負擔減下來了,家長是不是認可呢?想一想,你家的孩子每天放學以後沒事兒幹,不用寫作業,孩子不寫作業會幹什麼呢?不會是用來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吧?

為了給學生和家長減負,教育部制定兩項措施,你覺得真能減負嗎?

不進行強化訓練的學生,學習成績還能保證嗎?當孩子把成績單遞給你的時候,你還要喊減負嗎?

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減負以後家長需要面對的。就怕學校減負後家長把學生都送到了輔導班兒。這才是真正的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作為教師,我是非常支持學生減負的。學校的減負很簡單,一紙文件馬上執行。但是家長方面呢?誰來解除家長的焦慮?孩子要升學,要考名校,誰來保證他們的孩子能進入名校啊?解決不了擇校問題,家長的擔憂永遠存在。校內減負只能讓家長把學生負擔轉向輔導班兒。

關於微信留作業和家長檢查作業,學生減負,你怎麼看?請關注和評論吧!留下您的寶貴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