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個不工作的“間隔年”

我看了魯林希的文章《我為什麼選擇休學一年?關於“Gap Year”的那些事兒》後,讓我有了新的領悟。今年是我工作2年多了,經過兩年工作,連續升職,也做到了主管,但是我並沒有太大的成長感,而是感覺停滯不前,為此我在考慮我是否也需要一個“Gap Year”。工作兩年我擺脫了父母的經濟支持,開始經濟獨立。生活上我也是自己租房,自己照顧自己,生活獨立自主。是時候給青春一場壯行了,只為遇見真實的自己。

在兩年生活裡,最困惑我的不是經濟、不是生活,是人生價值意義是什麼?功名利祿是最常見的追求,家庭幸福,愛情事業等等很多都是我們所追求的,但是什麼是我最想要的,一時之間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是我目前只在一家公司工作過,只在廣州這個城市工作,我的眼界太小,還不知道世界是怎麼樣的。我想我需要給自己一個“間隔年”,這一年我想跳出傳統的工作,跳出朝九晚六的白領生活,跳出在一個小世界裡打轉。我想我需要計劃,我需要行動。

在國慶假期裡,我嘗試了不受工作影響下的,為期一週時間的思考。國慶結束後,我開始寫作,堅持每天都要寫一篇文章,當然開始寫的都是憑感覺寫,想到什麼主題就寫什麼主題。經過一個月的嘗試,也寫了有超過30篇文章,當然都是比較粗略,相當於初稿,需要去迭代。公司的收購情況不明,不知道我們小組,是否會被遣散裁員,我是蠻希望被n+1遣散的,這樣我的間隔年的開始也有一筆資金的支持。但是不確定性下,我也不奢求了,因為等是非常危險的。

生活和工作上都給我帶來了些許的迷茫,我知道應該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迷茫,但是如果我們不探索,我們可能會繼續迷茫下去。“間隔年”在發達國家非常流行, “間隔年”,英文中叫 Gap Year,是西方的一種叫法。

“間隔年”的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並不急於盲目踏入社會,而是停頓下來,做一次長期的遠距離旅行(通常是一年),用一段時間放下腳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自己已經畢業了,也已經工作了,但是我依然需要這次長期的遠距離旅行,用一段時間放下腳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還有一種“Career break”的說法,指的是已經有工作的人辭職進行間隔旅行,以調整身心或者利用這段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總之,無論是學生的gap亦或有工作一族的gap,都是為了從固定不變的生活模式中暫時跳出來,去另外一個環境體驗新的生活,經歷更多以更好地認識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人生的際遇就是這樣,其實,只需要“跳出來一下,或許就能得到可以支撐整個人生的幸福”

令我困惑的是,在工作兩年後,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情?

彷徨的眼神,突然變得嚴肅,憤怒。他不知道不工作還能做什麼?他不知道除了賺錢,還能做什麼?他不知道他人生的追求是什麼?突然他想到了什麼?他願意花一年的時間,在他即將度過他25歲的日子裡,他決定了,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尋找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找到他的靈魂歸宿。用一年的時間來認識自我、開闊視野、促進心智成熟、確立下一階段的人生目標。

如果只是想,而沒有行動就沒什麼意義了。既然決定了要給自己一個不工作的“間隔年”,就不得不面對:這一年我要做什麼?我的生活自己哪裡來?需要多少資金?敬請期待下期揭秘,記得關注喲!

我需要一個不工作的“間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