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眼下,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築巢產蛋的時間,但也有個別“大齡青年”還在苦苦尋覓佳偶。

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臊眉耷眼的黑鸛(右二)。李理攝

“這個月份是黑鸛產蛋的時間,沒產蛋的也在修復巢穴,但也有少數仍在相親。這兩天,在北京房山拒馬河畔,我們監測到黑鸛集群相親的場面。”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說。

鏡頭中的黑鸛,嘴、腿、眼斑都是鮮紅鮮紅的,從顏色的新鮮程度上就能判斷出這些都是成年的黑鸛。亞成年的黑鸛,嘴、腿、眼斑的顏色都是褐色的。成年黑鸛羽毛黑亮黑亮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銅綠色的光澤,非常漂亮。

相親中的黑鸛見面後,會互相打量一下、看一看、問候問候。如果你有情我有意,雙方都會把尾羽壓得很低,同時把頭低垂下、揚起來,如此反覆。然後,會用頭、嘴、脖子互相蹭來蹭去。如果互相沒看上,一方會用脖子把對方推開。

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相親中的黑鸛。(紅外相機拍攝)

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相親中的黑鸛。(紅外相機拍攝)

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相親中的黑鸛。(紅外相機拍攝)

監測中隊員們發現,有兩隻黑鸛剛一見面,似乎有點意思,但是,深入接觸了一下,一方發現對方不是自己的菜,馬上用脖子使勁兒把還想跟自己蹭來蹭去的另一方給推開了。另一隻冷不丁被推開,向後退了一步,恰巧踩在了長滿苔蘚的河床上,一個趔趄差點沒摔倒。被拒的黑鸛再想上前,對方已經走開了。被拒的黑鸛悻悻地回到另外幾隻黑鸛旁邊,寫著一臉臊眉耷眼。看得隊員們偷偷直樂。

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互相試探的黑鸛。李理攝

“前兩天,很容易就能看到七八隻、八九隻黑鸛聚在一起,從現在開始,再往後看到集群的機會就很少了,大部分都在修繕巢穴、產蛋。”李理說。

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黑鸛集體相親。李理攝

黑鸛喜歡用同一個巢穴,一年又一年。但用個兩三年、四五年,也會放棄一兩年,這通常是因為巢穴裡的寄生蟲太多了,需要晾曬一段時間。但,這段時間,蒼鷺往往會乘虛而入、鵲巢鳩佔。黑鸛多了,蒼鷺也多了,拒馬河邊其他物種也多了起來。這說明,北京的生態越來越好,生物多樣性越來越完整。

黑鸛研究,涉及肢體語言的目前還很少,因為很少有人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它們。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2000年成立,就是從拒馬河流域的黑鸛保護項目開始的。從那時到現在,拒馬河流域的黑鸛,從最初的蹤跡難覓,發展到今天,數量已經穩定在50只左右,高峰期達到70只,部分已經向周邊的房山大石河、門頭溝永定河等區域擴散。

這20年來,人們的野保意識也越來越強。以前,當地老鄉們都管黑鸛叫老鷹鸛、烏鸛,現在,大家都“黑鸛”“黑鸛”的叫。黑豹在拒馬河邊有四個野外站點,老鄉們撿到受傷的野生動物,也會主動找他們,或者裝在紙箱子裡送到站點門外。這都令隊員們很感動。

20年來,通過長期監測、朝夕相處,隊員們對黑鸛的棲息地、覓食地、巢區的位置、肢體語言等都非常熟悉。

房山拒馬河畔,“國寶”黑鸛上演“愛情故事”

黑豹隊員們在水中安裝紅外相機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就生活在北京,生活在我們身邊,這是非常幸運的。在監測中拍下這些畫面,是希望解密野生動物的故事,展示野生動物的魅力、野生動物的美。希望我們都能更加友好地對待我們的鄰居。”李理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