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抵抗力弱易患病,怎麼預防對蝦疾病呢?

水產養殖家


一般認為,對蝦機體、環境因素、病原這三者的相互作用,才會導致對蝦的疾病。只要這三個因素中的一個條件不成熟,疾病就不能發生,因此我們應該從控制這三個因素入手,來進行對蝦疾病的預防。

1.苗種質量健康、強壯的蝦苗抗病能力強,因此放養時應該選擇體表光潔、軀體透明度大、全身無病灶、腹節長、肌肉飽滿、彈跳靈活、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個體大小均勻的蝦苗。在苗種運輸時,可用100ppm免疫多糖溶液裝苗,充氣加氧運輸,以提高苗種入池成活率。在日常的管理飼養中選擇營養全面、質量優良的餌料,有時還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功能性添加劑,以增強對蝦體質。

2.環境因素良好的環境應該是與對蝦生活的自然環境相似。也就是說養殖水體的各項指標應該符合對蝦生長的自然要求。養殖過程中做好對水質的控制,使水體的溶解氧、pH值、鹽度、溫度、氨氮、硫化氫、水色、透明度、單胞藻數量等均能夠符合對蝦的生長要求,有利於抑制疾病的發生。

3.病原的控制對蝦養殖過程應該儘量減少病原的攜入。放苗前要徹底清塘消毒,殺死池塘中的病原微生物。苗種入池前,採用“強克101(超碘季胺鹽)”2ppm浸泡30分鐘後入池。在養殖過程中要定期施用藥物進行消毒。

二、蝦病的診斷

對蝦為底棲性動物,幼生期或覓食及生病時,才可能浮游,因此應注意:

清晨對蝦是否靠岸靜伏或齊集於下風處無力的漂浮;餌料網內發現行動遲緩,反應不靈敏的對蝦。有上述情況表示對蝦可能得病。健康對蝦的體色應是晶瑩亮麗、色澤分明,若體色發紅、發藍,轉淡變深,均是不好的現象。病蝦的各種器官,尤其是鰓部與肝胰腺都會有明顯的色澤改變,腫大或萎縮。我們也可通過觀察對蝦的糞便來判定其健康情況。飼料網內有糞便較無糞便為佳,糞便越粗、越長者越佳。糞便為紅色,則可能是吞食死蝦或病蝦造成的,應注意。

三、對蝦疾病防治常用藥物的使用

在防治蝦病時,藥物使用應注意以下原則:使用的魚藥應“三證”(漁藥登記證,魚藥生產批准證,執行標準號)齊全;使用的魚藥應高效、低毒、低殘留,最好使用生態製劑,不得使用含有機磷等劇毒農藥清池消毒。另外,注意不能使用抗菌素作為預防消毒藥物,因為抗菌素經常使用,病原體很容易產生抗藥性,等疾病發生時會增加治療難度,同時抗菌素的毒副作用大,用多了會產生危害。用藥物治療蝦病時應注意:對症下藥,切忌用藥不足或用藥過量。幾種常用藥物的功用及使用方法:

1.茶粕使用時間以上午8時~9時為好。魚、蝦混養池不宜使用,因為魚、蝦對茶粕的忍受性差別很大。因此可用茶粕來殺死池中雜魚;可用茶粕來促進對蝦脫殼、調節水色。放養後用茶粕5ppm來殺死水中羅非魚。對蝦脫殼時可用3ppm~6ppm刺激其脫殼,若要定期使用可15天~30天使用一次。池水中pH在9.0以上時,酌量使用可降低pH值。若被鐘形蟲寄生(俗稱“卡毛“)時,可用茶粕10ppm~15ppm藥浴2天再換水。正常對蝦脫殼會受月亮盈虧影響,因此在農曆初一及十五對蝦大量脫殼前後不要使用。水質偏酸須以熟石灰來調整的地區,也不宜使用茶粕。

2.石灰對蝦放養前,用於池底消毒殺菌。養殖後,池底中央及下風處會堆積大量汙物,可酌量增加用量。乾涸而底土呈中性(pH值為7.0)的蝦池,可用石灰調節到8.0以上。熟石灰傍晚使用效果較好,可作為水中酸鹼度之緩衝劑,提高藻類對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增加光合作用。

3.漂白粉漂白粉是一種強氧化劑,揮發性很強,不宜儲藏,開封后立即使用。若無法買到99%高濃度漂白粉,則在使用前先以淡水溶解,取溶液潑灑,丟棄其沉澱物。使用漂白水應注意培養水中有益微生物及藻相。使用漂白水應配合有益微生物的使用,以免池底老化。

4.馬速展放養前池水放幹並曝曬後以1ppm的濃度殺滅無經濟價值的小型蝦及卵。可先將蝦池注水30釐米,每公頃施用3千克馬速展,經48小時浸泡後排乾池水,經2次~3次注排水。注入養殖水約1周左右,藻類生長良好即可放入蝦苗。

5.沸石粉對蝦浮頭時用來急救,增加溶氧,改善池底,但只能維持兩週。

對蝦養殖末期,對蝦排洩量增加,可15天施放一次。






農民孟老大


對蝦抵抗力弱易患病,怎麼預防對蝦疾病呢?

我們在做水產養殖過程中,最怕的就是自己所養殖的產品出現疾病,一旦出現疾病輕的只是影響到養殖產品的生長速度,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讓養殖者血本無歸。因此在水產養殖中對於疾病這一塊來說都是從預防開始做起的,那麼在養殖對蝦時對蝦的抵抗力弱容易患病時,怎麼預防對蝦疾病呢?


對於這一問題其實也是困擾很多養殖戶的一個問題,就個人養殖經驗來看,建議從以下方面來解決對蝦體質弱易患病的問題。

  1. 首先是水質一定要養好,很多時候蝦在養殖過程中出現問題,都是因水質不好引起的,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先將水養好,水質穩定之後蝦的體質才會好起來。另外一個就是水質好了之後,說明水中的益生菌佔據了優勢,這時水中的病原也會受到抑制,個人建議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水質變化情況來適量用藥改底、培藻才行。
  2. 第二個就是苗種的選擇也很關鍵,如果苗種是那種很差的苗種的,則在之後的養殖過程中也易出現問題,因此在選購苗種時一定要到正規的大苗場去選購,最好是貨比多家之後再下手,同時在買之前多向同行打聽下,哪家的苗好養一些,這樣買到好苗的幾率會更大。
  3. 合理用藥預防,這一點在水產養殖中是少不了,在養殖對蝦過程中同樣也需要平時用藥去預防一些疾病,這樣蝦的健康度才會更高,例如颱風之前用VC之類的來減輕蝦的應激,大雨過後再用殺菌藥來防止疾病爆發等。另外平時也可以在飼料中拌一些可促進蝦健康度的藥物,例如膽汁酸、大蒜素、各種益生菌都可以。總之,當蝦的體質差時,要從各方面來提升蝦的健康度才行,要不光注意某一個方面是很難將蝦的體質提高。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對於以上的問題沒有具體的病症描述,這裡列舉了幾種比較常見的對蝦抗力弱容易得的病和相應的預防方案,可針對性的採取應對方法。

痙攣病和肌肉白濁病


通常在溫度高的夏季容易發生,發病開始時蝦體肌肉痙攣並向腹部彎曲,身體僵硬,遊動緩慢,側臥於池邊水底。有的伴有腹部肌肉變白。死蝦沉在池塘低,早期發病吃料正常,所以不易察覺,故需要通過料臺觀察。

此病多發於高溫季節,致病的原因有:蝦塘水深不夠、鹽度過高、缺氧、放養密度太大、捕撈受驚擾、底質惡化、營養物質缺乏等引起。

防治:

1. 合理的控制放養密度,高溫季節提高水位,

2. 對因水體溶氧不足引起的肌肉白濁應及時增開增氧設備,配合顆粒氧以及氧化性改底。

3. 定期活菌做水,定期進行底改,增加水體的有益菌群,保持水體的穩定。

4.在水溫和氣溫均較高的白天儘量避免捕捉、搬運或以其它的方式刺激對蝦,避免對蝦因應激引起肌肉白濁。

5.投餵優質飼料,喂料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鈣等,增加對蝦抗病能力和抵抗力,預防對蝦痙攣。

對蝦軟殼症

軟殼病蝦殼軟,蝦殼與肉極易分離,生長速度緩慢,體質瘦弱,活力差,彈跳無力,患病的蝦抵抗力極弱。

引起軟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水體硬度不夠,投餵的飼料營養不全面,鈣和磷的比例不平衡;對蝦因吃料不足處於飢餓狀態。這是南美白對蝦發生軟殼病的主要原因。

2.池塘水質惡化,底部惡化,水質有害物質過多。

3.對含有機磷的殺蟲劑使用過多,直接引起對蝦軟殼病。

4.池水中PH值過高,從而使水中溶解磷的濃度下降,對蝦可利用的磷不足導致對蝦軟殼

防治:

1. 選擇優質飼料,投料時添加維生素、鈣等元素。

2. 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前後,及時補充鈣,多礦,及維生素進行全池潑灑,並適當換水,刺激對蝦正常脫殼。

3.定期使用芽孢,乳酸,光合細菌等有益菌製劑,維護好水環境及底部的改良,穩定水體。

對蝦黃腮黑鰓病

鰓部主要起呼吸作用,當病原感染時往往鰓部先有表現。黑鰓黃鰓是最常見的鰓部疾病。

引起黑鰓黃腮原因主要是底部惡化引起的細菌感染,鰓部寄生蟲的繁殖,真菌感染。出現黑鰓黃鰓說明水質、底部已經嚴重惡化,池底發臭,池塘底部致病菌繁殖很快。

防治:1.如發現黑鰓黃鰓,先對病蝦進行鏡檢。排除寄生蟲和真菌感染,檢測水體各項指標,底部改良。

2.在此期間注意增氧,加強增氧機的使用,同時配合過氧化鈣,保持池塘溶氧量的充裕,幫助緩解對蝦的呼吸困難。

3. 減少投餵量,拌料時增加維生素C,提高對戲免疫。

4. 注意不能使用刺激性的消毒劑,沸石粉,以免刺激對蝦的鰓部,加重黑鰓的發生。

對蝦驚跳

在養殖中對蝦驚跳時有發生,而對蝦驚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缺氧。池塘水體中溶氧量不足,對蝦呼吸困難引起對蝦驚跳,建議在平時養殖過程中確保溶氧量充足,定期使用氧化性底改和增氧劑。

2. 應激。大雨,颱風,連陰雨等天氣突變時,引起對蝦應激而產生的對蝦驚跳。此時應外潑維生素C,抗應激產品,減少對蝦的應激,在天氣變化之前做好抗應激防控措施。

3. 底部惡化。對蝦棲息在池塘底部,水體底質的惡化,水體有害物質過多,引起對蝦驚跳。應深度的改底,解毒,定期用底改產品進行底改,保持池塘底部環境的良好穩定。

4. 急性中毒。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指標突然升高,引起對蝦急性中毒而導致對蝦驚跳。此時應先檢測水體各項指標,然後活菌做水,確保水體各項指標正常後同時進行抗應激和解毒工作。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最後祝福大家在種植或養殖的過程中能夠順順利利,做一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幸福的農民,同時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好運連連,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邊緣的荳子


您好我是敏妹,很高興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下面敏妹說說對蝦養殖技術。

南美白對蝦是當前世界上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優良品種之一(其它二種為斑節對蝦、中國對蝦)它具有生長快、抗病能力強,養殖經濟效益顯著。健康養殖即生態養殖,就是要求在養殖過程中必須保持良好的水環境,避免與減少病原體的入侵和環境汙染,提倡科學合理的養殖管理措施,走病害綜合防治之路,也就是防治病害發生,維護養殖生態平衡和水產養殖發展的基礎。

一、池塘條件

1、養殖場地:

半精養池可在現有海水養蝦池基礎上改造,面積一般為40—50畝,池深1.5米,池底平坦且向排水口傾斜,進水口與排水口要嚴格分開,間隔距離越大越好.精養池一般為10畝左右,池深2.5—3米,最好為圓形或正方形去角成圓弧形,池底向中央傾斜,成鍋底形,排水口位於池中心.工廠化養殖池面積為400—600㎡/個。池深1.5米以上

2、徹底清塘消毒:

池塘在放養前必須做到清於、消毒、暴曬。池塘清除底泥後,用生石灰70—80kg/畝化漿均勻潑灑,以殺滅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生物;經3—4天曬池後沖洗池塘,將石灰水沖掉;再進水5—10cm,使池水PH值為8.0­—8.6,然後按200—250g/畝用量全池潑灑長效水體消毒劑、溴氯海因等,徹底殺滅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二、放苗前準備

1、水質條件:

水質要求清新、無汙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5,透明度30—40cm,池底H2S濃度不超過0.01ppm.

2、配備增養機:

對精養池、半精養池的池塘一定要配備增養機。配備數量根據計劃單產指標來定,如畝產指標400kg,每畝配置1.1千瓦電機頻率50赫0.5臺,如畝產指標600kg,配置0.8臺.在具體生產中1.1千瓦的增養機可供4畝養蝦水面的增氧.

三、培養基礎餌料生物

蝦苗入池前,培養足夠的基礎餌料生物是養蝦前期提高蝦苗成活率,增強蝦苗體質,加速蝦苗生長的關鍵性措施,同時餌料生物對淨化水質,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減少蝦病病害,穩定水質將起重要作用。

培養基礎餌料生物的時間按採取不同的養殖方式和納水辦法確定。一般養殖池在放苗前10—15天進行,培養方法可在清塘後一週左右,進水50cm,施有機肥和化肥培養基礎餌料生物。施尿素3kg/畝,過磷酸鈣0.5kg/畝,或全池潑灑活力菌0.5g—1g/立方米,使池水呈黃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40cm,PH值在8.0左右.施肥量要根據蝦塘底質等情況靈活掌握

四、蝦苗放養

1、蝦苗選擇:要選擇健壯活潑、規格均勻、體表乾淨、腸道飽滿、反映靈敏、軀體透明度大,無病灶、活力強的南美白對蝦蝦苗。

2、規格:一般規格為1.0—1.2cm,最好是體長1.5cm以上.

3、適時放養:南美白對蝦苗最適生長水溫為22℃—35℃,此水溫範圍內,放養蝦苗生長速度快,攝食量大,體質健壯、抗病力強。

4、放養密度:一般蝦塘為1.5—2萬尾/畝,半精養蝦2—3萬尾/畝,精養蝦塘3—4萬尾/畝,工廠化養殖每平方米200尾,每畝放養10萬尾以上。具體放養密度根據池塘條件、養殖技術、管理水平而定。

放養蝦苗時,要做好“兌水”工作,使苗袋裡的水溫和池水溫度基本上保持一致時,才能在上風頭的池邊和左右兩旁進行開袋放養。

五、飼養管理

1、池塘水色的調控:養殖南美白對蝦理想的水色是由綠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黃綠色或黃褐色,常規的調控方法是在池水中按比例施入氮肥和磷肥。到養殖中、後期由於殘餌及蝦體排洩物增多,水色變深,要適量換水、加水或施入一定的沸石粉或生石灰來控制水色。

2、維護蝦池生態平衡:實踐證明凡浮游生物少的池塘,對蝦發病早,體長僅5cm就可能發病;反之,體長8cm以上才見個別蝦體出現病症。浮游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改善對蝦生長的水質環境和底質條件,減少對蝦的危害。通常池塘消毒後3天,以1㎏/畝用量的活性微生態劑拌於沙土中,撒於池底,然後納水、肥水、肥水時用底質改良劑2g/立方米全池潑灑,可有效維護蝦池生態平衡。

希望敏妹以上回答能幫到


鄉村敏小妹


對蝦疾病的預防

一般認為,對蝦機體、環境因素、病原這三者的相互作用,才會導致對蝦的疾病。只要這三個因素中的一個條件不成熟,疾病就不能發生,因此我們應該從控制這三個因素入手,來進行對蝦疾病的預防。

1.苗種質量健康、強壯的蝦苗抗病能力強,因此放養時應該選擇體表光潔、軀體透明度大、全身無病灶、腹節長、肌肉飽滿、彈跳靈活、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個體大小均勻的蝦苗。在苗種運輸時,可用100ppm免疫多糖溶液裝苗,充氣加氧運輸,以提高苗種入池成活率。在日常的管理飼養中選擇營養全面、質量優良的餌料,有時還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功能性添加劑,以增強對蝦體質。

2.環境因素良好的環境應該是與對蝦生活的自然環境相似。也就是說養殖水體的各項指標應該符合對蝦生長的自然要求。養殖過程中做好對水質的控制,使水體的溶解氧、pH值、鹽度、溫度、氨氮、硫化氫、水色、透明度、單胞藻數量等均能夠符合對蝦的生長要求,有利於抑制疾病的發生。

3.病原的控制對蝦養殖過程應該儘量減少病原的攜入。放苗前要徹底清塘消毒,殺死池塘中的病原微生物。苗種入池前,採用“強克101(超碘季胺鹽)”2ppm浸泡30分鐘後入池。在養殖過程中要定期施用藥物進行消毒



回來就睡了去哈哈


如何預防對蝦流行病

  危害對蝦養殖的主要流行病是白斑稈狀病毒。另外還有斑節對蝦稈狀病毒病、對蝦中腸腺細小病毒、黃頭桿狀病毒及支原體、衣原體、細菌等引起的疾病。這些病一旦發生是難以治療的。因此,防治結合,防重於治應是長期的戰略方針。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擇健康無病毒蝦苗。選擇健壯不帶致病病毒的蝦苗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其主要的手段是通過肉眼觀察蝦苗活力狀況及利用PCR或核酸控針進行病毒檢測。

  二、封閉式養殖管理。放苗前對養成池及養殖用水進行徹底消毒。在養殖期間,不投餵帶有病毒的鮮活餌料,不抽帶有病毒的海水,而以談水作補充水,各池操作工具分開,防止互相傳染。

  三、優化養殖條件,提高對蝦抗病力。這主要是為對蝦創造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提供優質餌料,減少刺激因子,避免對蝦發病。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即便是對蝦受到病毒感染,仍可以不發病而繼續生長。如湛江一高位池養殖場,養殖至五十多天時發現五口池的斑節對蝦感染了白斑桿狀病毒,但水質好的三口池依然生長正常,直到收蝦也沒有暴發病,而另外兩口池因水質差,連續下刺激性強的消毒劑而迅速發病,導致失收。

  四、探索新途徑,提倡生態防病。生態防病就是利用生物群落之間相互作用,保持蝦池生態系的平衡,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如近年來提倡的魚蝦混養、蝦貝混養、蝦池投放江籬等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探索。





農人老毛


提高蝦體免疫力,改善水質,可以在日糧中添加優蘭寶-絲蘭提取物可以提高對蝦免疫力,緩解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的累積,改善水體,提高抗病力。


動保傳達者


1.選擇好的飼料

2.平時多用點多維之類的

3.適當用點護腸胃的保健品

4.注意保持好池水

5.多開氧機,多改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