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瞭解的信息特別多,高談闊論,是屬於知識淵博的人嗎?

星空之飄塵


我做的是企業負責人,經常因工作需要,應酬頗多。所以在應酬中,多年常遇到過不少“淵博者”。他們十分善談,無論你提到什麼,他們都能熱衷接話,並牽引談話方向滔滔不絕,彷彿無所不知,無所不精。但只要你是一個認知能力稍微達到一定水平的人,就會判斷出這些人和那些真正學問高的人是沒法比的,他們滔滔不絕的話語裡真正的信息量很少,大部分是大話,更多的是語言上故弄玄虛。自古以來,那些江湖騙子也是這種話術的熟練操作者,可以把自己偽裝成智者,耍得人團團轉。

也有一些確實知識淵博的人,讀過不少書。但他們並沒有慧根,沒有學者的天分,知識在他們那裡只是“知道”,無能化為真正的智識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或解惑他人、幫助他人,他們只善於通過嘴皮子來顯耀,把他人說得雲裡霧裡。對這種淵博者,我跟他們聊過一次以後就會自動疏遠。因為憑我的經驗,這些人大多精明狡黠、練達世故,且由於知識的豐富更加重了他們這種特質,他們比一般人更不可深交。

一個人的智慧層次、學識水平有時候不完全是知識量的積累,我更願意接近那些樸厚的好學者,而自覺疏遠看似滿腹經綸,卻滿口“大話”的的淵博者。

也許這是我的偏見、武斷,但卻是我現在認知水平的真實反應。


節日使者五阿哥


個人認為了解信息特別多,高談闊論,並不屬於知識特別淵博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懂的多,說的多,並不代表這些全部都是對的,或者說是事實。

我們都知道,古人曾經有一個詞語來專門形容這些瞭解信息特別多,高談闊論的人——掉書袋子。

比如趙括:

趙括在打仗之前,講起兵法來,可謂是頭頭是道,無人能敵。給人的感覺,他就是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常勝將軍。

可是,一旦到了真正的戰場之上。趙括立馬就暴露出弊端,不僅在戰場上打了敗仗,還丟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對於這種華而不實的人來說。即便他了解的信息特別多,高談闊論,可是他並不能稱為是知識淵博的人。

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

真正知識淵博的人,必定是大師!



論道天下歷史


大家好!我是生活中喜歡讀書的墨女子,每天分享讀書感悟知識,喜歡我的朋友可以一起學習交流。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的知識淵博?你就要留意他們所提到的信息是不是有理有據,依據出自哪裡?能否經得起事實的推敲。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位大家都熟悉的主持人:梁宏達,他是一位博聞強記、知識淵博的媒體評論人。由於他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和出口成章的口才,深得不少觀眾的喜愛。縱觀梁宏達老師主持的節目非常多,有文化、歷史、體育、娛樂等領域;代表作有:《老梁觀世界》、《老梁故事匯》、《老梁體育評書》、《老梁有看法》等等。

那麼如何判斷梁宏達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呢?

一、據不少媒體同行說過:梁宏達老師上節目基本不看稿子,也不用提字器,單單這一點估計是很多媒體人人無法做到。梁宏達在節目說過:自己從小記憶力就超強。

二、在節目上,梁宏達出口成章,隨口拈來把歷史的故事串聯講得有聲有色,令人佩服。本來在電視節目上,相信不少人都會緊張,忘詞是常有的事。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是無法掌控場面的。印證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三、在節目上樑宏達老師所評論的人物、故事等,需要對有關信息進行有效整理,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弄清楚後,必須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才能在電視節目播出來。如果事實是亂編亂套,是無法經起生活的推敲,要做好基本的功課。

那麼如何分辨那些是滿口跑火車、高談闊論的人呢?就是那些沒有事實依據、憑空想象的信息,雖然口才好,在事實面前顯得不抗一擊。


墨女子


從小就聽父母講:“話要想好了再說”,“言多必有失”。

高談闊論者,雖然瞭解的信息特別多,但他們算不上是知識淵博的人,對此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一知半解。誇誇其談者,往往口若懸河,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但腹內空空、表裡不一、自以為是。就是我們所說的“半桶水”,說話不著邊際、不分輕重,考慮久缺。

二、誤導他人。對事物一知半解,一件小事在他們口裡會成為大新聞,逢人便說,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以誤傳惡,會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和給家人帶來嚴重傷害。

三、愛炫耀,抵毀他人。有了點小成就,成天在大眾面前炫耀。自己喜歡的就吹上天,不喜歡的就極力貶低。殊不知,他們發表的觀點是得不到大眾認可的。那些有文化素養的人是不會貶低他人和炫耀自己的。

然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博古通今,知天文、曉地理而博學多才、無所不知。

所以我認為,我們熟知的諸葛亮,就是屬於知識淵博的人。


藍袍愛詩哥


知識淵博的意思是學識深而且廣。

那麼判斷一個人是否知識淵博就要從學識的深度廣度來入手。

深度是說一個人對於自己掌握的這些知識是否理解透徹,而不是隻流於表面的記下來。學識深的人能從瞭解的信息中總結出結論,悟出道理,不斷精進。

廣度是說一個人掌握的知識種類多,涵蓋領域廣,俗話說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有的人瞭解信息多,那麼這些信息是來自某一專業領域嗎,還是說各個領域都有涉獵呢?後者才有知識的廣度。

有的人高談闊論,那麼是想當然地誇誇而談拾人牙慧,還是說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呢?後者才有知識的深度。


紅死魔的面具


你說的這種朋友應該是低級而又有趣的朋友。低級而有趣的朋友,這種朋友雖然低級但有趣,極富娛樂價值,說起笑話來,他最黃;講起故事來,他最像;消息,他最靈通;關係,他最廣闊;好去處,他都去過;壞主意,他都打過。

知識淵博不敢說,但是世界上任何話題他都接得下去,至於怎麼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學問,就在不讓外行人聽出他沒有學問。

這種人,哪個場合有了他,那個場合便充滿了快樂。

《射鵰英雄傳》里老頑童周伯通,雖低級但有趣,是最讓人喜歡的一個角色,他雖然武功蓋世,卻是兒童心態,整天瘋瘋癲癲的,愛搞惡作劇,玩心太重,圍繞著他發生了許多喜劇,使得打打殺殺腥風血雨的江湖,多了不少浪漫歡快的生活氣息。

回答完畢,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勞駕點贊。


謀略國學


知識本身源於採集,多看書就可以了。而真正利於大家的知識來源於智慧,智慧從哪裡來,自然本源,道,或者佛家說的戒定慧中生出,只有知識的人止於知識,而有智慧的人,可以生出各種利益大家的知識。謙卑是良好的品質,易經64掛,以謙掛6爻皆吉利,平地起高山,君子之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4e201c97de04df7a2684d4e380bf80d\

米花禪


你好,我是宋崎駿,專注於讀書分享,我來回答下你的問題。

信息是有很多類別的,向別人傳遞過來的信息也算信息,從書本上獲取的信息也算信息,但並不是信息越多,就可以稱為“知識淵博”。


如果說稱一個人知識淵博,實際上指的是對方在對於“事實性”知識的瞭解上比一般人多得多。


什麼是“事實性”知識呢?就比如說,鴉片戰爭哪一年發生的?1840年;能講講蘇軾的生平嗎?對方也清晰的講出來了。不光是中國歷史,外國曆史對方也能講,也知道非常多,還能給中外做對比什麼的,那已經足以說明他的知識是淵博的。


高談闊論的情況比較複雜,如果是對方按照自己的感受來評價什麼事情,而沒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其實這種行為就是“打嘴炮”,並不能讓他人信服。


所以說,你只需要瞭解啥叫“知識淵博”就可以了,你就看他講的是不是事實性知識,然後看看他的“高談闊論”是否有事實依據來做證明,推導過程是否嚴謹,如果是,他就可以被稱為知識淵博。


如果他講的都是新聞、或者是故事什麼的,這都不能成為知識淵博,要稱一個人知識淵博,他必須知道大量的事實性知識。


宋崎駿


明事理、懂天地之道能順應自然的人,不一定博學,不一定懂很多數學、歷史、天文、地理、藝術等學科的知識。比如孔子孟子不會做英語,老子莊子不會做數理化。反之,我們覺得博學、高學歷的人不一定明道懂理,駭人聽聞的雲南大學馬加爵殺人案和復旦大學投毒案不就說明了這點嗎?這便是《道德經》中所說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二十修心悟道


應邀來回答你的問題,一個高談闊論的人並不代表他知識淵博,他只是想在人前表現自己,總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這種人往往心直口快,自控力極差,不過誰和這種人處一塊倒是不會寂寞,你可以從他嘴裡聽到各方面的信息,不過可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他自己也都是道聽途說,純屬亂彈琴。真正知識淵博的人不會誇誇其談,他們不會無謂的浪費寶貴的時間,知道自己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他們一般是以行動代替言論,用成就來表現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