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吳中詩派,以吳中四才子為代表,他們工詩文又善書畫

吳中詩派是指明代弘治、正德年間,流行於江南一帶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被稱為“吳中四才子”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禎卿。其中徐禎卿進士及第後,入京加入前七子詩派,顯示了南北文學合流的傾向。明代中期江南一帶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城市生活日益繁榮,這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客觀環境。吳中詩派就是在這個背景上產生的。

明代吳中詩派,以吳中四才子為代表,他們工詩文又善書畫

祝允明

吳中詩派的詩人大都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工詩文,善書畫,卻又多科場不利,不能走一般士人通過科舉致身通顯的道路。因而他們只能隱居山林,放浪市井,嘯傲江湖,以強烈的叛逆心理傲視正統,疏離主流,表現出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風貌。

明代吳中詩派,以吳中四才子為代表,他們工詩文又善書畫

理論上,他們尊崇感情,強烈反對理學抑制感情的傾向。他們強調文學的抒情特點,提出“文即言,言即文”(祝允明《祝子罪知錄》卷八)的觀點,認為文學創作是“心動情之,自鳴於口”的一個自然過程,“非外身以為之也”(同上)。他們揚李抑杜,認為“稱詩不可以杜甫為冠”,李白才“應為唐詩之首”(同上卷九)。這也是因為李白詩情澎湃,奔放不羈,合於他們尊情的審美觀的緣故。對於前代的詩歌遺產,他們持尊唐抑宋的觀點,認為“詩死於宋(同上)。主張要繞開宋詩直接宗法唐人六朝之詩,以為“觀宋人之文無若觀唐文,觀唐無若觀六朝、晉魏。大致每如斯以上之,以極乎六籍”(祝允明《答張天賦秀才書》)。

明代吳中詩派,以吳中四才子為代表,他們工詩文又善書畫

唐寅

吳中詩派的詩以狂放不羈、真率自然、通俗淺近為特徵。詩的內容多抒發他們憤世嫉俗之情,表現他們倜儻灑脫,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以及對世俗人情的肯定。唐寅是吳中詩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狂放不羈,豪氣逼人,很能表現他的個性。如《煙波釣叟歌》中塑造了一位“不知朝市有公侯,只識煙波好風景”的八十釣叟的形象。他“飲如長鯨吸巨川,吞天吐月黿鼉吼。吟似行雲流水來,星辰搖落珠璣走。天長大紙寫不盡,墨汁蘸幹三百鬥”。傲視王侯,獨往獨來,是詩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在《桃花庵歌》中表現了詩人自我的形象。他隱居林泉逍遙灑脫,面對著榮華富貴與安貧樂道,他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明代吳中詩派,以吳中四才子為代表,他們工詩文又善書畫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明代吳中詩派,以吳中四才子為代表,他們工詩文又善書畫

文徽明

蔑視權貴,耿介孤傲的品格躍然紙上。他的詩語言通俗流利,隨便自由,衝口而出卻自然渾成。祝允明的詩也有一種舒張個性、縱情任性的狂傲之氣,不過,與唐寅比較起來則顯得深沉冷雋。如《口號》三首:

枝山老子鬢蒼浪,萬事遺來剩得狂。從此日和先友對,十年漢晉十年唐。

不裳不袂不梳頭,百遍迴廊獨步遊。步到中庭仰天臥,便如魚子轉瀛洲。

蓬頭赤腳勘書忙,頂不籠巾腿不裳。日日飲醇聊弄婦,登床步入大槐鄉。


明代吳中詩派,以吳中四才子為代表,他們工詩文又善書畫

徐禎卿

既不用誇張,也沒有想象,寫的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形,一個脫略形跡、疏狂自放的名士形象便鮮明地顯現出來。這樣的詩雖不像唐寅似的激烈,卻同樣包含著對抗理學的意味。文徵明的詩在本質上與唐、祝詩並無不同,但在風格上卻顯得溫雅閒靜,細潤輕靈。如《月夜登閶門西虹橋與子重同賦》中表達了他渴望擺脫市俗的喧囂,嚮往安逸恬淡的生活情趣。《感懷》詩中則夢想能像范蠡一樣功成身退逍遙江湖。吳中詩派在當時江南一帶頗有影響,“吳中自枝山輩以放誕不羈為世所指目,而文才輕豔,傾動流輩”(《明史·唐寅傳》)。與同時代的詩派相比,吳中詩派個性鮮明,卓然獨立。就其在詩史上的地位說,他們又是元末楊維楨詩派與明末公安派間的橋樑。

作者介紹:我是“幸運多多”,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