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也要懂的32個財務知識!


乾貨 | 外行也要懂的32個財務知識!


1. 企業的生命週期,可分為成長階段和老化階段。其中,成長階段的企業,可以分成:①早期的企業(孕育期)②成長中的企業(嬰兒期、學步期)③規模擴張當中的企業(青春期)④持續經營的企業(盛年期)。

2. 企業孕育期,產品階段,產品設計方案很關鍵。一個好的產品設計方案,首先要告訴我們產品是有價值的,包括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其次,它要告訴我們這個產品能夠引起足夠的關注度,也即注意力經濟。

3. 一個項目的開始是因為有市場,所以重要的不是我們能夠提供什麼樣的產品,而是我們是否能夠清晰地定義目標消費者群體。成功的企業都會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差異化的產品。

4. 一個行業是否適合進入?我們在分析這個問題的時候,通常用到波特五力模型。我們會去分析供應商和客戶的議價能力,採購的時候供應商是否很強勢,賣產品的時候由誰來制訂價格(議價能力)。還有,如果你一定要進到一個行業裡,你得準確回答2個問題:①你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裡?②整體上,你認為威脅到這個行業生存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你怎麼樣來應對?

5. 企業第二個階段(嬰兒期、學步期),運營規模擴張階段,你要學會營銷。因為我們要用營銷去確認產品的市場是什麼屬性?是一個新增的市場還是打開現有的市場?

6. 為什麼騰訊、阿里在銷售額非常巨大的體量下,還能夠維持50%以上的增長?因為它們是雙增長。理想的銷售額=N(客戶數量)×K(單個用戶的貢獻),所謂雙增長,就是說,用戶數量在增加,每個用戶花的錢也在增加。如果你的商業模式是雙因素增長,那你就具備了規模價值。

7. 該如何準確定義N(客戶數量)?如果他在我們這裡花了一次錢,打了一次交道,買了一次產品,享受了一次服務以後再也不來了,沒有回頭率,你就會很辛苦,因為你要不斷地去營銷以吸引新客戶。所以在規模價值裡,這個N的定義,不是在你這裡曾經消費過的客戶數量,而是經常在你這裡消費的用戶數量,也即活躍用戶。

8. 一個商業模式中,固定成本的投入越大,成功的概率越小。固定成本是指一個產品都不賣你需要的投入,表現形式包括水電、房租、固定員工的投入,以及持續開發產品的投入。所有的創新模式幾乎都在研究,怎麼樣才能夠把固定成本降下來。

9. 總資產週轉率越快,風險越小,一個企業只有速度快,才能夠做大規模。所謂總資產週轉率是指企業吸收投資人的錢,把這些錢投到產品當中去,產品賣掉,錢收回來,需要多長時間。舉個例子,你的產品週期如果是90天,你一年就有4次機會,你的總資產週轉率是4。

10. 企業第三個階段(青春期),企業不再依賴投資人的錢來維持週轉,它獨立了。一個企業如果做到持續經營,就代表創業成功

11. 創業者很不容易,在你證明自己能夠持續經營之前,你就是一個騙子。你跟別人說我會成功的,給我點兒錢,但實際上你在把人家給你的錢虧掉,你說你是不是個騙子?龐氏騙局就是這樣,創業者不斷地用客戶的錢和投資人的錢,來維護自己的週轉。

12. 一個企業有利潤是否就是創造價值了?不是。首先,你要有穩定盈利,不穩定不是價值。其次,價值是企業創造的利潤超過投資者預期。投資人給你1億,希望能夠賺10億,那你要賺超過10億才能創造價值,所以,大家會說投資人是貪婪的。

13. 企業該怎樣制定合理的利潤目標?你要根據投資者預期。什麼是投資者預期?承擔風險後能夠得到的合理回報。舉個例子,投資人給你1億,希望你給他10億,合理嗎?可以把要承擔的風險量化,假定投資人承擔你的項目風險,對應的合理回報是10%,投資者給你1億,你應該給他賺1000萬。

14. 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包括客戶價值(產品價值)、管理價值(規模價值)、股東價值(財務價值),並且有一定的先後順序,當產品有價值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做規模,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開始盈利,盈利到一定的階段開始創造財務價值。也就是說,如果你賣企業的話,一定要搞明白你是在哪個階段賣企業,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賣點,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到了第三階段,價值才是最大的。在企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尤其是雙增長的時候賣企業,也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15. 淨資產報酬率是股權估值的核心。股東得到的利潤比上股東的投入,就叫淨資產報酬率。你說你的股權值多少錢,先告訴我你的淨資產報酬率是多少,你能給股東什麼樣的回報。

16. 為什麼茅臺的股價那麼高?因為自由現金流高。什麼是自由現金流?是指一個企業賣產品賺的錢足夠他自己去做產能投資。一個企業可以分給股東的錢就叫做自由現金流, 自由現金流越高,股權就越值錢。茅臺的股價能夠到這麼高,是因為他賺很多錢,而且又不需要很多錢再投入。

17. 什麼叫財務價值?財務價值是如果一個企業很賺錢,他的股權一定很值錢;一個企業如果不賺錢,他的股價也有可能很賺錢,因為可能是這個市場瘋了。如果說你做企業是投機著做,那你一定要在金融市場投資人瘋狂的時候,趕緊賣了跑;如果你把做企業當事業,那就要奔著持續經營去努力。

18. 財務價值要求盈利的質量和數量有規律,穩定,因為這樣才容易預測,我才能知道你未來可能會什麼樣。

19. 企業第四個階段(盛年期),持續經營的企業。企業到這個階段會想,怎麼樣才能夠繼續做下去,一直賺錢,甚至變得更強、更大,所以它必須要給自己的未來做投入。它仍然需要錢,但不是為了投眼下的產品,而是為了投未來。這個融資,我們稱之為資本融資。

20. 在這個階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投下去,可以給我們帶來利潤、利息、稅,這就叫總資產報酬率,它被稱為一個企業內在的增長率。中國的股票市場最近一輪上漲,漲的都是總資產報酬率非常高的股票。它不依賴於投資者,自己就能夠創造很高的資產回報。

21. 當企業給自己制訂的目標超過了他自己能夠做到的,怎麼辦?買,也叫資本擴張。它需要依賴融資(投資者給錢我去買增長),或者我去銀團貸款(問幾家銀行組合貸款),或者我去問投資銀行借過橋貸款。資本融資拿到錢,然後去做併購。

22. 併購想要達到的目的,我們稱之為協同價值。協同價值是1+1>2,體現在兩個層面上:業務協同與財務協同。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關心淨資產收益率(股東回報),在併購以後,股東的回報是否比並購之前提升了。

23. 扎克伯格為什麼頻繁來中國?馬雲為什麼要做公司的全球代言人?每個企業在互聯網時代都有兩個收入來源:1、主業;2、互聯網。互聯網就是指,你給你的客戶,打別人的廣告,ARPU值就是指你的客戶分攤了你的廣告收入。扎克伯格來中國,是希望中國商人去Facebook做廣告,這樣ARPU值會增加。馬雲在全世界跑,也是同樣的道理。還有阿里巴巴的雙十一,想要達到的目的也是ARPU值增加,這樣這個公司才能夠呈現規模上的增長,你看,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套路是不是都很像?

24. 戰略包括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企業戰略決定了一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財務戰略,決定了一個企業未來的規模。

25. 企業的效率就是細節。當我們能夠對每一個崗位、團隊、流程定義投入產出的時候,你才能夠談效率。

26. 什麼時候要搭集團架構呢?就是當我們發現一個企業的創造力在下降,執行力在下降的時候。首先,如果你用一套統一的制度來管理一個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你認為是規範,實際上卻應該叫僵化。其次,為了避稅。在中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所以我們可以把一個公司的交易拆成不同的地區,把利潤放在低稅區,把成本費用放在高稅區。

27. 想要做好管理,做好現金流,最重要的是頂層設計。組織架構就是頂層設計,還有交易結構的設計也很重要。你說我這個交易都做完了,來做一個稅收籌劃吧,這沒有辦法做,在交易之前你就要做稅收籌劃。

28. 你始終要具備借新債還舊債的能力。因為如果你問債權人借了錢,銀行會非常關心你的流動性。流動性的本質就是當一筆債到期的時候,如果你有借新債還舊債的能力,你就有流動性。

29. 什麼叫財務槓桿?就是向債權人借的錢與股東投的錢的比率。舉個例子,股東投了1000萬,債權人願意借你超過1000萬嗎?一般不會,所以財務槓桿很少能做到1以上,大部分企業的財務槓桿是0.8,因為公司法規定,一個企業有損失先由股東承擔,股東的錢虧完了虧債權人的。所以,從債權人的角度出發,他一定會先問你股東給了多少錢,他在股東的基礎上打一個折,打多少折取決於你的資產增值能力。

30. 財務人員未來的轉型一定是轉向統計。在未來,由業務數據生成財務數據是必然的趨勢。目前,大部分的企業缺乏業務數據的統計框架。統計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的框架,以及邏輯模型怎麼樣來建成,預計還需要15年。

31. 每一個企業都有野蠻成長的過程。在前期,要求自己合規,那是給自己挖一個大坑。財務只要明確哪些錢不能用就可以了。如果你一定要在完全合規的範圍之內,那你能發芽嗎?

32. 為避免突然死亡,公司最應該關注的財務抓手是什麼?現金流,你要永遠有借新還舊的能力,維持現金流不斷,才能夠避免突然死亡。其次,要維護創新能力,才能避免你的產品被市場淘汰。

這兩個因素,是保持一個企業活著不死的關鍵。

來源 | 知乎混沌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