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的人工智能全佈局

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的人工智能全佈局

本文聚焦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的人工智能應用,展示各自在業務場景中人工智能應用的賦能成效。

作者陳成

近年來,光大銀行通過與百度、阿里、騰訊、京東、新浪等互聯網頭部公司展開合作,將互聯網的流量和技術優勢與銀行的專業金融服務能力相結合,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賦能下,多項業務得到了創新發展,打造出了金融新生態,也拉開了光大銀行的轉型帷幕。

  • 陽光預警平臺監控的客戶數量近千萬戶,監測的資產規模超過2.6萬億元;

  • 2019年全年,光大銀行科技投入 34.04 億元,比上年增加10.52 億元,增長 44.73%,佔營業收入的 2.56%,其中金融科技創新投入 12.01 億元。

  • 截至2019年末,全行科技人員 1,542 人,佔全行員工的3.38%。

  • 數字金融業務通過開放服務引入新增零售客戶 255.8 萬戶。

  • 全行電子渠道交易櫃檯替代率達 98.48%,比上年末上升0.57 個百分點

  • 光大銀行網羅BATJ四大頭部互聯網公司,豐富自身在各業務場景的智能化應用。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1-1:光大銀行人工智能應用佈局、資料來源:光大銀行歷年年報)

光大銀行基本情況

光大銀行成立於1992年8月,總部位於北京。截至2019年6月末,在中國境內設有分支機構1267家,比年初新增開設15家,實現境內省級行政區域服務網絡的全覆蓋,機構網點輻射全國136個經濟中心城市。

光大銀行為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國際化佈局,在香港、首爾、悉尼和盧森堡等境外地區相繼設立分支機構。在英國《銀行家》雜誌2018年發佈的“全球1000 家大銀行”排名中,光大銀行位列第39位。

2019年,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328.12億元,同比增長20.47%,創下近六年最大增幅;淨利潤374.41億元,同比增長11.03%,創下近五年最大增幅;截至2019年末,光大銀行資產總額達47334.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63%;不良貸款率1.56%,比上年末下降 0.03個百分點。

在2019年年報中,光大銀行提出了“一個智慧大腦、兩大技術平臺、三項服務能力、N 個數字化名品”的“123+N”數字銀行發展體系。

一個智慧大腦”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和生物識別技術,重塑銀行智能服務。

2019 年智能思維新建模型 91 個,模型總數達到 316 個,促進零售 AUM 增量 446億元。生物感知日交易量超過 65 萬,遠程銀行全年智能服務量超 6,200 萬筆,客戶滿意度 99%。非人工服務全年進線量佔遠程客服中心的 77%,相當於 574個人工座席。

兩大技術平臺”實現業務敏捷響應,加速產品創新。雲計算平臺(IaaS)整體規模數量已突破 12,000 臺,全行應用系統上雲率 82%,資源環境 1 小時內交付。大數據平臺總集群規模 537 節點,數據總量約 1.8PB,數據入倉加載效率對比上一年度提升 10 倍,有力支持銀行的數字化運營。“三項服務能力”加速培育移動化、開放化、生態化服務能力。堅持移動優先,手機銀行、陽光惠生活、雲繳費三大 APP 月活用戶 2,155 萬戶。以開放的賬戶體系、產品服務及技術架構為基礎,開放的 API 接口數超 700 個,電子賬戶累計服務用戶破千萬。數字化生態累計服務用戶超 4 億戶。“N 個數字化名品”加快發展。本行不斷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以金融科技支撐的雲繳費、雲支付、隨心貸、陽光區塊鏈、普惠金融雲、貿易金融雲等名品充分展現了科技在國民經濟發展和普惠金融服務中的創新作用。

——雲支付為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智能化、綜合化支付結算服務,全年實現中間業務收入超 10 億元,年日均存款超 1,000 億元。

——普惠金融雲平臺和貿易金融雲平臺專門解決供應鏈場景中的核心企業和商圈的融資增值需求,覆蓋 32 家分行,帶來潛在客戶 3.4 萬餘戶。

——智能風控體系在風險管理、清收保全、資產質量管控等方面效益開始顯現,整合和挖掘行內大數據資源,提供風控產品,打通與外部場景線上業務合作的關鍵環節,有力推動本行與外部場景的合作,支持業務的創新發展。

——區塊鏈技術創新資金服務模式,與中國雄安集團共建“數字金融科技實驗室”,完成與螞蟻金服“雙鏈通”區塊鏈平臺對接,實現雄安工程項目資金管理平臺合作;聯合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同業機構共同搭建福費廷區塊鏈交易平臺。

——分佈式技術應用提升財富管理品牌,新一代財富管理平臺基於分佈式數據庫技術,實現互聯網代銷機構對接,助力“七彩陽光”淨值型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實現理財客戶增長 10.27%。

光大銀行人工智能具體應用領域

1. 智能投顧

2019年5月6日,光大銀行在手機銀行APP正式上線“財富體檢”功能,向客戶提供在線“資產檢視+資產配置”的創新服務。該模塊主要能為客戶實現挖掘財富隱患和防範財富風險等功能,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資產配置服務。

據瞭解,光大銀行在智能投顧業務領域上,經過歷史數據回測,積累大量數據與客戶案例,通過資產組合理論及大數據分析、金融量化模型和機器智能算法,對客戶的財富狀況進行全面診斷,讓客戶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資產和風險狀況,從而對資產進行調整配比。

另外,光大銀行還設有智能投顧服務平臺——陽光AI投,主要面向普通個人投資者,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全球化大類資產配置服務,具備風險測評、一鍵購買、智能調倉和售後服務報告輸出等功能。

2. 智能風控

在風控領域,光大銀行以金融科技賦能風險管理,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來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及應對能力。通過機器學習和數據深度挖掘等技術為發力點,優化審批、監測、預警、催收等功能,覆蓋貸前、貸中和貸後貸款審批全流程。另外,光大銀行智能風控體系還接入政府、場景和第三方徵信等行外各類數據,實現了電商、社交、出行、教育和醫療等多類消費場景的金融化和互聯網化數據接入。

在依託大數據推進智能風控的舉措下,光大銀行通過“隨心貸”為客戶提供全線上普惠貸款,截至2019年末,“隨心貸”餘額 779.42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145.92 億元。

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創新,光大銀行在欺詐檢測、風險評估、用戶畫像和預警催收等多個風控環節都有針對性的應用。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表1-1:光大銀行人工智能相關外部合作、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光大銀行陽光預警平臺監控的客戶數量近千萬戶,監測的資產規模超過2.6萬億元。光大銀行2019年三季度不良率為1.254%,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自2016年起,光大銀行的不良率從1.6%開始下降,側面反映出銀行在智能風控體系賦能下,整體貸款質量有所好轉。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2-1:光大銀行不良率資料來源:光大銀行年報)

另外,在貸款遷徙率表現上,光大銀行四項貸款遷徙率除2018年外呈現下降趨勢。正常類貸款遷徙率2016至2019年中期,整體水平較低,反映出光大銀行發放的貸款在初期質量較好,客戶還款情況良好。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2-2:光大銀行遷徙率、資料來源:Wind)

不過當貸款開始逾期,並處於次級類貸款分類時,會有較大程度地繼續向下遷移情況,表明貸款處於次級類貸款分類時,貸款質量容易出現進一步惡化。整體來看,光大銀行的各項遷徙率情況表現尚可,並且整體有下降趨勢,隨著智能風控體系的不斷優化完善,對光大銀行的貸款質量應該有較大的提升。

光大銀行的研發、合作

1. 研發投入

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銀行各業務場景的應用,離不開研究發展,而研發業務需要有較大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據光大銀行行長葛海蛟透露,光大銀行一直高度重視研發,特別是金融科技的投入。

2019年全年,光大銀行科技投入 34.04 億元,比上年增加10.52 億元,增長 44.73%,佔營業收入的 2.56%,其中金融科技創新投入 12.01 億元。

截至2019年末,全行科技人員 1,542 人,佔全行員工的3.38%。

2019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光大銀行曾宣佈,2020年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將提高到3%以上、全行科技人員佔比將達到4%。

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研發上,光大銀行孵化了客服智能語音項目和全終端視頻客服項目,引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技術,建立了統一生物識別平臺。光大銀行還與騰訊共同成立了“光大-騰訊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其中雙方將加大在智能風控領域的合作。騰訊在國內佔據了社交軟件的大半江山,與光大銀行合作,能夠為光大銀行提供社交數據接口,豐富客戶的用戶畫像,以及提供騰訊自身的風控技術解決方案或產品,進而強化光大銀行整體的智能風控能力。

此外,光大集團下設光大科技有限公司,能夠助力光大銀行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戰略轉型。光大科技既對銀行等成員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面向廣闊市場開展創新合作和技術輸出。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上,光大科技基於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能夠向所需業務輸出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推薦引擎、輿情分析、知識圖譜等在內的多種人工智能應用服務。

2. 外部合作

在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等壓力下,商業銀行不斷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發力零售業務和消費金融業務,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場景化獲客以及滿足長尾客戶的需求,而這些恰恰是金融科技公司擅長的。

在外部合作上,光大銀行持開放與合作的態度,加強與重要夥伴的合作關係,與多家頭部科技、互聯網和金融科技公司展開深度合作,網羅BATJ四大頭部互聯網公司,豐富自身在各業務場景的智能化應用。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表3-1:光大銀行人工智能相關外部合作、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人工智能合作關鍵信息來看,出現最高頻次的依次是智能風控、智能客戶、智能網點和智能投顧。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3-1:光大銀行人工智能合作關鍵詞、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在智能客服領域,光大銀行有陽光小智智能客戶應用,該應用基於人工智能和語音語義技術,能夠實現客戶服務自動化,並且在機器學習技術的加持下,能夠豐富智能客服的知識、增加能處理的交易種類、優化客戶服務流程、提高客服機器人的語音識別率。

在智能網點和渠道建設上,光大銀行不斷推進零售網點轉型,減少低效網點,提升網點產能,推進收入轉型。

在2019年,光大銀行更將電子銀行部更名升級為數字金融部。

截至2019年末,全行電子渠道交易櫃檯替代率達 98.48%,比上年末上升0.57 個百分點;以手機銀行 APP 為核心,構建財富 E-SBU 移動金融生態鏈,月活用戶 1,007.13 萬戶,本年新增 441.45 萬戶。

“雲支付”的整體交易金額達 10.4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5.16%;;聚焦區塊鏈創新應用,打造“陽光區塊鏈”,推出“區塊鏈支付”“區塊鏈託管”“區塊鏈代發”等金融產品。

民生銀行基本情況

1996年1月12日,中國民生銀行在北京正式成立,作為中國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共有分支機構近2800家,員工超過5.8萬人。一直以來,民生銀行堅持“數據+技術”雙輪驅動,持續推進建設數字化智能銀行,同時,作為國內首家推出直銷銀行的銀行,民生直銷銀行的知名度和客戶滿意度位居行業前列。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1-1:民生銀行人工智能應用佈局(資料來源:民生銀行歷年年報)

2019年,民生銀行集團(包括民生銀行及其附屬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8.19億元,同比增加34.92億元,增幅6.94%。全年營業收入1,804.41億元,同比增加236.72億元,增幅15.10%

民生銀行人工智能具體應用領域

1. 智能營銷

在智能營銷賽道上,民生銀行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客戶的各項數據標籤進行分析,生成用戶畫像,形成“千人千面”的智能化營銷體系。首先,民生銀行在客戶選擇上,進行的是客戶分層服務,實施分層分類經營,按照客戶價值搭建差異化營銷管理體系。其次,民生銀行構建的智能營銷管理體系,實現從WHAT到WHY,再到HOW的科學實施流程。民生銀行還針對該體系,設計了相應的營銷指標,再經由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生成客戶的用戶畫像,通過智能化營銷來解決銀行傳統的營銷痛點。針對長尾客戶,民生銀行還開展智能、敏捷獲客,以提升線上獲客數量和客戶服務體驗。

另外,民生銀行還新推遠程銀行,支持人臉識別轉賬,還支持華為3D人臉識別登錄,極大地豐富了客戶體驗。2019年三季度末,民生銀行存款總額近3.4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400多億元,增幅近8%,其中個人存款總額6905.23億元,較年初增長1152.34億元,提升了20個百分點;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達3.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500億元,增幅為8.32%,其中零售貸款13473.17億元,較年初增加1167.72億元。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2-1:民生銀行存款情況,資料來源:wind)

2019年初,民生銀行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級的直銷銀行3.0版,據瞭解,此次升級版本是在2.0的“4朵雲+1範式”基礎上,迭代升級成為“四朵雲+開放式+鏈接器”,構建出了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生物識別等技術在內的3.0版本。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銀行直銷銀行客戶數達2406.29萬戶,管理金融資產1272.38億元。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2-2:民生銀行電子銀行、直銷銀行客戶數資料來源:民生銀行年報)

2. 智能化渠道建設

在渠道建設的智能化升級上,民生銀行主要推進營業網點的智能轉型、服務升級和推進銀行場景化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銀行共有132家分行級機構、1144家支行營業網點、1254家社區支行、153家小微支行、3225家自助銀行,擁有自助設備6550臺、遠程服務設備976臺,完成智能化廳堂模式轉型網點累計1033家,網點覆蓋率達91.01%。

截至2019年末,本公司零售線上平臺用戶數達 7,041.18 萬戶,比上年末增加 1,111.20萬戶,增幅 18.74%;零售線上平臺交易替代率 99.68%;客戶交易活躍度保持銀行業領先地位。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表2-1:民生銀行智能化渠道建設、資料來源:民生銀行年報)

3. 其他智能化應用

在其他智能化應用上,民生銀行還在智能投顧、智能風控和智能客服上有相應的應用,主要是運用互聯網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結合投資決策、現代風控模型和大量數據,為客戶的投資決策提供參考、為銀行客戶資信情況進行評估和為客服帶來新的客服體驗。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表2-2:民生銀行其他智能化應用、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民生銀行的研發、合作

1. 研發投入

在智能化應用技術投入上,民生銀行擁有多項自主研發新技術,例如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服務體系,並將這兩項技術對自身風控技術進行賦能,廣泛運用授信准入、風險授權、限額設定、資產減值、風險報告等領域的應用,構建了相對完善的智能風控體系。

另外,在財務報表識別上,民生銀行擁有AI財務報表識別機器人,採用了CNN卷積神經網絡算法和OCR文字識別技術,可以對財務報表數據識別生成自動化流程,完成相應的數據需求。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表3-1:民生科技、資料來源:民生科技)

民生銀行運用積累多年的金融業務及技術經驗,設立了子公司———民生科技。民生科技致力於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進行技術研發,為民生銀行集團、金融聯盟成員、中小銀行、民營企業和互聯網用戶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

2. 外部合作

民生銀行聚焦業務模式轉型升級,重視場景應用,積極與其他公司展開合作。在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上,民生銀行致力於打造合作、共建、共贏的“科技+金融”生態圈,結合行業經營和行業能力,聯合廣大技術供應商,共同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的新型服務。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表3-2:民生銀行人工智能相關外部合作、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人工智能合作關鍵信息佔比來看,民生銀行傾向於與智能風控、智能營銷、生物識別、智能網點、智慧社區等供應商合作,這和民生銀行積極推進社區銀行的策略相關,給用戶營造出智慧銀行的印象。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圖3-1:民生銀行人工智能合作關鍵詞、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另外,民生銀行還與阿里、360、華為以及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展開針對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合作,積極汲取外部先進技術,完善自身智能化業務場景服務體系。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全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