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

1月25日,國家組建6支共1230人的醫療救治隊馳援武漢;

1月30日,青島思達組建全國首支非公立醫療隊出征武漢;

1月30日後,全國16支非公醫療隊奔赴武漢並肩作戰……

一聲令下

思達勇士臨危請戰馳援武漢

庚子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突襲荊楚大地。面對肆虐的疫情,湖北告急,武漢告急,作為非公醫院的漢陽醫院更是告急。

1月20日,漢陽醫院成為武漢市第一批定點發熱門診後,醫院急診和發熱門診量增加了20多倍,住院量也比原來增加了5倍,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每天就有好幾十個。疫情如火,漢陽醫院的1100名醫生苦苦支撐了近一個月。在1月20日到1月24日,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漢陽醫院接連累倒了38名醫護人員。

“發熱門診等著做核酸檢測的人排隊到了馬路上,患者只能被安排在院子裡打吊瓶,誰來救救我的患者……”醫護缺乏、物資告急,漢陽醫院幾近崩潰,武漢市非公醫協會長馬黎漢一個電話打到了北京,向中國非公醫協尋求支援。

瞭解漢陽醫院的境地後,中國非公醫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憂心忡忡,遍數全國的兩萬多家非公醫院,誰能第一個上?

“郝會長,網上有人說,非公醫院沒有參與抗擊疫情,這是造謠!我們172名醫護人員堅決表態,要求到武漢最前線。”1月29日深夜,他接到青島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副主席、嶗山區醫養健康產業商會會長、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的請戰電話。郝德明心頭一熱,思達醫院雖然名氣不大,但醫療水平和整體實力都是全國一流的,讓思達帶這個頭。“公立醫院的醫療隊有專機、專列出行,這個行業協會可解決不了。當地物資緊缺,你們是去救人,不能給當地添麻煩。”郝德明鄭重地囑託,馬駿的話斬釘截鐵:“救人要緊,我們開著救護車去,自帶物資,堅決不給武漢添麻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不添麻煩,只為救人!馬駿在醫院微信群裡發出召集令,10分鐘內,名額就被一搶而空。馬駿安排吳偉和張貴敏兩個護士長篩選沒有家庭負擔的年輕護士出征武漢,這個命令還沒傳達下去,就被兩人截留了 “我最合適,讓我去”。“吳偉你不能去,你婆婆出車禍,還在重症監護室裡……”“家裡的事我能克服,武漢的病人更重要,我在重症監護室幹了19年,你說咱醫院誰比我有經驗……”馬駿的反對意見對吳偉無效,吳偉的丈夫辭掉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專職陪床,年邁的母親接過了往醫院送飯的任務,全力支持吳偉上戰場。

“我是武漢媳婦,救武漢就是救我家,我不去誰去。”軍醫出身的劉贇搶下了一個名額。“家裡安排好了,馬上就回青島,千萬等著我。”在老家過年的魏勇和張松亮報名後連夜趕回青島,其實他們什麼都沒跟家裡老人說。思達醫院還有兩名醫護人員一再要求參加醫療隊,但考慮到他們家裡的實際困難,被馬駿院長婉拒了。醫護人員的踴躍報名,讓馬駿更有底氣,他立即向青島市衛健委彙報,請求立即出發,得到的是鼓勵和肯定,青島市全力支持思達出征。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贇、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魏勇、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張松亮、總護士長吳偉、心內科護士長張貴敏。1月30日上午10時,青島思達醫院援鄂醫療隊整裝待發,青島頤生健中西醫結合骨傷醫院3名醫護人員主動加入醫療隊。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1月30日下午,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 《關於向武漢支援醫療隊的緊急通知》剛剛下發,全國首支非公立援鄂醫療隊已經從青島出發了。

一髮千鈞

逆行天使生死線上搶回一命

“我們有救了,謝謝你們來支援武漢……”吳偉永遠忘不了1月31日上午11時到達漢陽醫院的場景,漢陽醫院的醫護人員舉著鮮花迎接,患者們圍上來鞠躬、鼓掌、讓路,夾雜在濃重方言中的熱情讓隊員們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

“沒有啥說的,拼命就是了……”思達的援鄂醫療隊員吃住都在醫院,負責的是呼吸重症病房、急診和發熱門診,身邊95%都是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他們夜班缺人上夜班,白班還缺人就上連班,魏勇上崗第一天就工作了13個小時,吳偉在呼吸科重症病房裡抱著輸液袋往返跑,晚上小腿跑腫了,早上綁上繃帶繼續幹。張貴敏一個人抱起跟自己一樣高的氧氣鋼瓶,腰累得直不起來,吃上止疼片咬牙幹。

在呼吸病房當班,吳偉每天要負責至少20位住院病人,如果在重症監護室,也要負責至少5位病人。她要做的不僅是打針、喂藥等護士工作,還包括吃喝拉撒的護工工作。每天8個小時,工作量大到驚人。“我們每個護士,一天最多能加藥600多個吊瓶,特別是中午,醫生和別的護士去吃飯了,我們負責值班的護士就感覺呼喚鈴此起彼伏,經常要抱著幾個吊瓶百米 ‘衝刺’。”吳偉說,原本呼吸科的醫生護士幾乎全病倒了,醫護人員都是從別的科室前來支援的。吳偉作為普通護士熟悉了兩天,第三天就用嫻熟的技術征服了所有人,呼吸機發生故障,大家都向她求助,第三天她不但獨立頂班,而且成為了帶教老師,後來更是撐起了一個呼吸重症病區。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漢陽一線。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漢陽一線。


“護士,你能不能餵我吃兩口飯……”吳偉始終忘不了她剛到武漢時,在呼吸重症病房護理過的一名老人。“當時是隔壁床的患者幫老人按了鈴,病情危重的老人雙手顫抖著抱著一碗粥,希望能吃到碗底的一點米粒。”吳偉說,她永遠忘不了老人當時眼睛裡的渴望,但當時她抱著一個輸液袋要去幫患者換藥,她點頭告訴老人,等自己幾分鐘,她去隔壁病房換了吊瓶,一路小跑過來,卻看到老人已經永遠停止了呼吸。“要是我再努力點,要是我早知道她要走了,我怎麼都要讓老媽媽吃上最後一口飯……”吳偉說著,眼淚又流了下來,這個遺憾讓她不能忘懷,也激勵著她在武漢更加努力地戰鬥。為了保護醫療前線的“戰友們”不被感染,也是為了防止患者交叉感染,吳偉被漢陽醫院任命為院感負責人,配合漢陽醫院的工作人員設計打造標準化的隔離病區,呼吸三病區改建完成後,成為了漢陽醫院病區改造的模板。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吳偉(右一)。


2月3日上午10點半,有一名已經確診新冠肺炎的男子被送到急診科,當時這名發燒38℃的男子已經處於昏迷狀態,血氧飽和度不到80%,肺部CT顯示是一片白色,也就是俗稱的“大白肺”,生死只在一線之間。“病人可能會隨時猝死,不及時打開氣道,肯定就沒命了。”思達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贇是軍醫出身,現場來不及考慮氣溶膠傳播病毒的危險,只戴著護目鏡和口罩,上前為患者完成了氣管插管。整個過程用了不到3分鐘,等麻醉科醫生衝過來接手時,患者已經在呼吸機的幫助下緩了過來。

“劉老師,你是心內科大夫吧,插管你也行,真牛……”漢陽醫院麻醉科醫生豎起了大拇指,在缺少正壓頭套的情況下,不顧自身的風險,隻身上陣完成了插管動作,在漢陽醫院的醫生眼裡是在拼命,而在劉贇看來,這只是醫生的本能。“遇到那種緊張情況,作為一名醫生,肯定沒有時間想其他的,救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劉贇說。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一線兩牽

青漢兩地深夜進入“話療”時間

每天深夜10時是援鄂醫療隊員們下班回到宿舍的時間,也是馬駿每天固定的“話療”時間。“給家裡打個電話,你閨女都擔心了。”“物資已經在路上了,你們別不捨得用,安全要緊……”剛到武漢的第一個周,面對著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和超負荷的工作,隊員們心裡有緊張、焦慮、恐懼、遺憾等很多負面情緒,馬駿和他的心理疏導組成了隊員們最好的傾訴對象,陪著他們哭,陪著他們笑。等著隊員掛了電話上床休息時,馬駿拿著手機仍然滿臉熱淚,他已經被前線醫護人員深深感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馬駿在日記中記下“這些天夜不能寐,心潮翻滾,常常驀然落淚……雖遠隔,心與大家貼在一起,時間與你們同步,同起同睡同奮戰。”

抗擊疫情是一場生死戰,這場惡戰不光拼技術,還要拼物資。剛到漢陽醫院第一週,面對驟增的病人,醫護人員極度緊缺,物資短缺。在最艱難的時期,由於防護服領口過低,隊員們用寬膠帶將領口和口罩粘住。沒有N95口罩,隊員們就戴3層外科口罩。即便這樣,隊員們還要把生活物資讓給患者。得知前線的隊員們缺乏各種物資,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時,馬駿流著淚撥通了漢陽醫院的電話,但漢陽醫院此時各種醫療防護物資非常缺乏,他們自己的醫護人員的防護服已經穿了4天。對武漢的第一批援助物資是由援鄂醫療隊員出征時攜帶的,但因為出發得非常倉促,醫療隊只帶了為數不多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根本堅持不了幾天。“武漢前線沒有辦法,我們就在青島想辦法,我們支援武漢,不但派醫護人員,還自帶‘乾糧’,而且不能給政府添亂,必須自籌。”馬駿說。

1月底的島城已經是“一罩難求”了,更何況是護目鏡、醫用防護服等重症監護室使用的高端防護裝備,作為一家心臟專科醫院,平時儲備這些物資很少。馬駿將援鄂醫療隊的困難和現狀寫成帖子,通過發微信、打電話,向青島市區兩級政協、工商聯的朋友們打聽籌集,青島思達醫院的同事們組成各個工作小組,分工協作,購買物資,再想方設法將物資送去武漢。僅僅用了1天的時間,包括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在內的5萬元物資緊急籌集完畢。2月2日,馬駿和副院長許長智清晨駕車趕往濰坊,將這批物資硬塞進了濰坊衛恩醫院這家非公立援鄂醫療隊的行李車裡,確保青島援鄂醫療隊員在第二天就順利收到物資。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非公立援鄂醫療隊的困難,同樣牽動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和市衛健委的心。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薛慶國親自協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市衛健委主任隋振華給馬駿回覆短信:“一視同仁,全力支持。”隨後市衛健委緊急調配了一批防護服、護目鏡和醫用口罩給前方隊員。嶗山區政府也送來了1000個醫用口罩和200套防護服。2月5日,第三批援助物資被空運到長沙,後由快遞公司用車送到援鄂醫療隊員手中。“周圍其他省市的非公立援鄂醫療隊員得知物資是青島市支援的,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鄉的溫暖。”吳偉說。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馬駿(右一)看望慰問吳偉家屬。


馬駿帶領後勤保障小組運往武漢的第五批物資,重點準備的是前線“斷糧”很久的高質量醫用防護口罩和醫用防護服。青島思達心臟醫院先後捐贈給漢陽醫院醫療設備6臺價值40萬元,此外還有大量防護物資郵寄到漢陽醫院,同時醫療隊完全自籌防護物資及生活物資5批次,共計56萬餘元物資全力保障武漢前線。隨著國家防疫措施到位,武漢調配物資得到保障,正月十五,馬駿騰出時間買上慰問品,親自到5名援鄂醫療隊員家裡走訪慰問,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一呼百應

全國16支非公醫療隊跟隨出征

抗擊疫情關鍵時刻,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逆行出征,用勇敢無畏、精湛醫術、醫者仁心在漢陽醫院守護一片天空。作為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思達醫院起到了極強的號召力和帶動力,一者呼而百者應,隨後有16支非公醫療隊、165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漢陽醫院。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醫院共有3.4萬家,其中非公立醫院2.2萬多家,佔比65%。“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面前,社會辦醫人也必然會挺身而出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我知道思達醫院的水平和實力,我也相信他們一定會完成使命。”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說。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初到漢陽醫院,寒意襲人,離開漢陽時,春意綻放。思達醫院隊員們在95%以上為新冠肺炎患者的急診科、發熱門診及呼吸ICU等高危科室工作,病人多,任務重,在高強度、高壓力、高風險的情況下,醫療隊在2月5日整建接管了醫院呼吸重症三病區,共收治較重患者58人、危重症10人,出院7人,符合出院條件患者35人。所有隊員秉承“思您所想,達您健康”的服務宗旨,用心服務,贏得大多患者的讚揚及信任。在醫護共同努力下,呼吸重症三病區實現了住院患者零死亡率;最快治癒出院率;零醫務人員感染率,零交叉感染率。

全國首支援鄂非公醫療隊——為什麼是青島思達?


“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們是最堅強的戰士,他們衝鋒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爭分奪秒搶救患者,與疫魔進行殊死較量,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湧現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英勇事蹟。我們行業協會已經發布了通報表揚,對這支醫療隊的全體隊員,還有馬駿院長在行業協會內通報表揚。”郝德明說。


來源 | 青島早報記者 黃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