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讀詩|故事:顧春芳《聽風》

草堂讀詩|故事:顧春芳《聽風》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顧春芳的詩《聽風》,也來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

顧春芳,筆名四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詩集《四月的沉醉》。

一起來聽聽這首《聽風》:

聽風

是否你已經很久未曾聽見寧靜,

在喧囂的掙扎和搏鬥中。

寧靜是一個神聖的國土,

一切流亡者的精神的故國。

倘若在某個清晨或午夜,

你能聽到月光在風裡的輕吟,

除此以外再無其他的紛擾,

你要相信那是最高的神的饋贈和召喚。

如果遇見和風捲過白楊的枝頭,

請一定停下你的腳步 抬起頭顱

那是天使的手指觸動的豎琴 世界將

融化在那光裡 領受那群葉的聖歌和祝福。

這世上還有人像我常常迷戀窗外的一片葉子嗎?

從一片嫩芽的初生到落下 從不厭倦。

宇宙間最驚心動魄的生命的圖景,

最深致的智慧在那裡向我全然敞開。

一切人世的艱難和與傷害,

並不足以把微笑的嘴角剪平。

在我們的靈魂得到永恆的寧靜之前,

必需將我們的內心注滿感恩。

如今 一株野花也會叫我落淚不止,

它的花籽為何只掉落在此處而非別處。

為何只盛開在此時而非彼時,

雙腳所及的每一塊泥土難道不都是棲身之處嗎?

我驚異於所有的飛鳥,

我用無限崇拜的眼神仰望過它們。

那歌唱著掠過大地時的輕盈,

這自由的印象永遠只是第一次顯現。

解除思想才是思想最大的進步,

在這世上無需思考的意義才至關重要。

比如呼吸、心跳、美和愛,

以及用無限的時光和激情去親近自然。

顧春芳家裡只有她一個孩子,而且因為算命先生說她16歲以前不好養,可能隨時都會有意外,所以她小時候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家裡人看的很緊,她也沒有兄弟姐妹,因此常常感到孤獨,比較多愁善感。一個人的時候,顧春芳最喜歡畫畫和看書,因此上小學的時候,她文字的感覺就比較好。拿到語文課本,她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詩找出來從頭到尾讀一遍,因為詩歌最短,字數最少。顧春芳當時更喜歡古詩,因為在還沒有讀到泰戈爾以前,她以為現代詩可能就是語文課本中那些激情滿懷的讚歌,直到有一天她讀到了泰戈爾,讀到對她人生影響最大的第一本書,泰戈爾的《吉檀迦利》。

那時還是一個小學生的顧春芳,覺得自己面對的不僅是美好的詩句,而是在這個詩歌背後的一顆神聖的心,這顆神聖的心向她敞開的是一個高貴的靈魂。泰戈爾向顧春芳敞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一個由語言所貫通的人與萬物、宇宙交流的世界。

之後求學的過程很漫長,刻苦學習的同時,詩歌也成為顧春芳的一種內在的生活方式,她可以藉助詩歌來表達、來思考,來自我慰藉。

顧春芳在北大哲學系做了一年訪學,後來又做藝術學的博士後,在這期間因為太用功,常年熬夜,2012年她兩次休克送醫院搶救。休克導致的後果,就是她一度聽力出了問題。那時候耳朵裡沒日沒夜地囂叫,就像飛機起飛,巨大的聲音成天在腦子裡,讓人煩躁到崩潰,而且越是安靜的地方她越是痛苦,到了晚上根本沒法入睡。耳朵的問題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用,顧春芳只能通過調整自己心理慢慢恢復。有一天,她走在靜園附近的林蔭道上,突然聽到頭頂上風吹白楊樹的聲音,特別美妙!於是她抬起頭,看著高高的白楊樹的葉子在風中有節奏地翻動,她以前從來沒有覺得那個聲音那麼好聽,所以就在白楊樹下站了很久,那一刻她好像整個身心都融入到那種聲音、那種光裡面去了。

自那以後,顧春芳覺得每一片風景都美,每一棵樹,每一朵花,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很美,就好像窺見了過去從沒有注意到的內在的深意。她感覺到了在平常之下的不平常,所以那段時間她寫了大量的詩,其中就有這首《聽風》。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顧春芳的詩歌《聽風》,以及詩歌背後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读诗|故事:顾春芳《听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