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十三課《花鐘》教材解析

《花鐘》是三年級語文下冊部編教材第四單元第十三課。

《花鐘》一文主要寫一天之內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的現象,並探究和分析了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時開放的奧秘。

三下第十三課《花鐘》教材解析


課文共有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概括地寫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接著按時間順序列舉了牽牛花、薔薇等9種花的不同開放時間,描繪出一天之內百花爭豔的盎然生機。第二自然段先用問句自然過渡,接著列舉了不同植物開放時間不同的兩種原因,一是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二是跟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第三自然段介紹了一位植物學家根據花的不同開放時間修建了一座"花鐘",其做法很有趣。

三下第十三課《花鐘》教材解析


課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在第一自然段中寫花的開放,語言表達形式極其豐富。同樣直接寫花開,所用動詞多不同,比如,“午時花開花了"用的是"開", "萬壽菊欣然怒放"用的是“怒放",“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用的是“舒展”。還有的不是直接寫花開,而是運用擬人手法把花開寫活了,比如,“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紫茉莉甦醒過來",曇花"含笑一現”。這些多樣的表達在讀者頭腦中很容易形成畫面,給讀者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間。

三下第十三課《花鐘》教材解析


本文的插圖展現了“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的畫面,讓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聞其香的感覺,為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下第十三課《花鐘》教材解析


(來自教師教學用書,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