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在線教育的發展前景會如何?

80後李雷


由於疫情的影響,讓教育行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本的上課方式給部是在線上教育。因此很多人認為今年會是在線教育風口。

一個行業的前景,其實並不是由頭部企業來決定的。

就比如教育培訓行業,雖然有些教育機構看似體量大到佔據了教培行業的半壁江山,但實際上,整個教培行業還是由無數中小型教育培訓機構組成的。

而在線教育其實也是一樣。

有些有實力的企業投廣告、做宣傳,如猿輔導、學而思網校,動輒數億元的投放,藉助疫情“停課不停學”的風口,的確能夠給企業帶來極大的增量,但是對於很多體量小的在線教育公司來說,這個風口,也很可能是個坑。

暫且不說能否擁有增量用戶,單就多數在校教育曲解”停課不停學“,將其視為簡單的網課來說,很多在線教育公司本身就對教育本質沒有基礎認知。只是為了收割用戶,來做所謂的“停課不停學”。換句話說,當在線教育企業對教育本身都缺乏認知,這次的疫情風口反而加速了企業的滅亡。

回到命題,大概題主是擔憂疫情結束,在線教育重回去年的寒冷狀態吧,其實大可不必擔憂,復課之後,在線教育依舊有一段時間的紅利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復課後學生的學習進度一定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這個時候,如何幫助學生做好進度調配,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成了學校以及在線教育的發力點。


總之,疫情結束與否,影響不了真正懂教育的在線公司,而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在線教育企業,給他多少個風口,也一樣是被風吹走的下場。


小哥哥笑哈哈


長期來看,在線教育絕對是一種趨勢。


很多人都將這次的疫情跟2003年的非典做對比,確實,環境的改變會推動行業的發展,甚至改變行業的模式,淘寶就是誕生於2003年,這也對應上了在線教育短期內呈現小井噴的現象。但電商行業真正的爆發,並不是在2003年,而是在網絡普及人人都能接觸PC、消費者接受網購、整個電商生態產業鏈實現共振的2009年。


所以距離在線教育實現真正爆發,還有三個必要的條件。一個是基礎建設,包括以5G為代表的高速網絡載體、功能齊全易上手的第三方在線教育平臺以及優秀的師資;第二個是消費者的主體意識發生改變,消費者變得願意接受、願意支付;第三是產業鏈實現共振,整個教育行業的基礎性聯動。



目前這三個必要條件在疫情催動下,正慢慢完善。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確,在線教育不是電商,這兩者也不能相提並論,現階段單純把教育搬到線上,並不能完美地解決問題。

只有長期堅持做好教育的本質,才能讓不斷推動這種趨勢。


美閱教育


因為疫情的影響,所有機構的線下課程無法開展,線上網課成了所有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唯一途徑。可以說,疫情是線上教育的強效催化劑,加速了教育行業OMO教學模式的發展和變更。

從大環境來說,現在在線教育的發展和火爆,完全是疫情一手促起來的,若不是為了服務需要,很少會有線下機構會突然引進線上網課、開展線上教學。

所以,我們可以預測的是,只要疫情一結束,線上教育肯定會快速跌入低谷。但也因為本次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依然會佔有一部分市場,保持一定的紅利。至於在線教育的發展前景如何,我們也就不得不談一下在線教育所涉及到的三個主要群體。

第一個群體是公校。

在OMO教育模式的普及和推廣方面,雖然有著國家“聽課不停學”政策的導向,中小學也在有序的推進在線課程的開展,但對公校來說,線下課程轉線上只是目前的權宜之計,疫情一結束,中小學的課程將會立即恢復線下狀態,線上即使存在也只會是可有可無的輔助。

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時間不允許。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已經以北京地區為中心在全國倡導開展“課後三點半”,減少孩子在校的學習時間,減輕學習壓力。目前,幾乎全國的所有省市都已經響應了號召,孩子下午4點鐘左右就已經下課。若是選擇將孩子的線下課程放到線上,那孩子的上午或下午是否就完全沒必要線下上課了……

  • 家長不允許。線上網課的開展,是需要家長輔助才可以開展的,因為需要電子設備,更需要家長監督學習效果。但假如公校的線上網課成為常態,課程時間只能放在孩子平時線下課程的時間,不可能放在晚上或周天。而這段時間,家長都在企業工作,如何配合開展?讓孩子一個人在家一個人自學?若是孩子能做到自覺和安全,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家長把孩子送到託班?難道國家是想將託班變成孩子學習路上的常態?與其這樣給家長增加負擔,直接在學校開展線下課豈不是更好?

所以說,疫情結束之後,公校的課程在OMO教育模式的發展促進上,作用將會微乎其微。

第二個群體:校外培訓機構

雖然OMO教育模式的崛起來源於國家“聽課不停學”的政策導向,但是要論及OMO教學模式的真正發展,校外培訓機構的參與佔絕大部分因素。不管是疫情期間還是疫情之後,都會是如此。

首先,對校外培訓機構來說,他們上課的時間本就是孩子公校課程之外的時間,但是孩子們的這部分時間又是十分有限的,與其讓家長來回接送孩子,直接開展線上的互動教學模式,將會大幅度節省家長和孩子的時間成本。所以將線下課程結合線上OMO教學模式進行推廣,將會是課程模式的全新升級,更能滿足家長和學生的學習需求。

雖然因為疫情,將線下課程轉線上也是很多線下培訓機構的權宜之計,但是經過這次疫情,不管是考慮到後期機構的應激發展,還是考慮到市場的激活程度,他們都肯定會在發展運營中將搭建OMO教學模式提上日程。

第三個群體:家長

剛才在談及公校群體的時候就已經提及過,在家長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開展線上網課,將會受到他們極大的牴觸。同樣的,對家長來說,不管是何種模式的網課,都是對家長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衝擊。

但不得不提的是,相對於網課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更重視的是課程對孩子的重要程度和關鍵影響。也就是,只要條件允許,只要能有效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和成長,他們會做出很大的讓步,甚至會極力促成孩子線上教學的開展。

所以,從C端家長的接受程度來說,線上網課是否能夠普及,完全在於校外培訓機構給出的OMO教學模式是否合理。


終端客戶的需求,決定了在線教育市場的潛力;B端機構的產品形式也決定了C端市場的需求度。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線教育在未來肯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其在市場的普及,還需等待較長的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