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不難,為什麼沒有工作雲應用?

近日的一則“手機被暴力刷機”的新聞引起多方關注。

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不難,為什麼沒有工作雲應用?

據《環球時報》報道,因爭議、肢體衝突後對自稱記者的人員手機進行“刷機”,原陽縣已經宣佈對薛某進行停職處理,並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調查。


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不難,為什麼沒有工作雲應用?

紫竹商業評論作為關注科技的自媒體有些好奇:刷機有用,還要“雲服務”做什麼?

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不難,為什麼沒有工作雲應用?


新基建與雲空間

從專業角度,雲空間是分佈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理論上,有了雲空間,只需要一臺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而直接同步雲存儲,只是初步應用,早已實現了。

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不難,為什麼沒有工作雲應用?

近幾年, 各大IT企業都在向雲計算這個領域發起衝擊,雖然雲計算必須要以巨大的服務器集群才能夠實現雲的基礎建設,所以不是每個公司都能玩得起。但提供雲空間存儲、雲備份並不需要太多高科技技術,只是新基建中最基礎的設施建設以及日常維護。

跑偏的雲空間服務商用

相信我們手機上都收到過這種通知:你的雲空間已滿,請購買,否則將無法備份。還有處理文檔時也會收到這種讓人頭痛的提醒。

從蘋果換到安卓,紫竹菌依然沒有躲過這條提醒,但其實很少有人願意另外再花錢租用雲空間。原因有二:

其一,無安全感。從來沒有人敢於購買無限期續費的個人應用服務,因為這種按月或者按年續費的產品,其商業模式設計,本身就有違人性的,人們消費時都是沒有安全感的,在我已經買了一個硬件終端的前提下,你讓一個新科技技術變成分時租賃,這種利用信息不對稱“收保護費式”的商業模式,從來沒有成功的先例。

當然,這個無安全感,還包括把自己手機上的內容隨時傳輸到雲端的隱私安全等等疑惑。

其二,無實用價值。說起來,自己手機上那點內容,怎麼都可以倒到自己的硬盤上,真沒必要單獨再購買雲空間。

然而,這些雲科技的服務商們,卻一直孜孜不倦地向我們推廣著他的雲空間,同時,會時不時地收到一些技術能力低的人交的“保護費”。

不知不覺中,雲空間服務商用已經跑偏了。

為什麼沒有工作雲?

再回到這個遭遇暴力刷機事件,其實,如果那個被搶手機的媒體相關人員開通了雲空間備份功能,而且,他的同事也與他共享雲空間的話,那這位刷機者可能是白花了300元刷機費。

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不難,為什麼沒有工作雲應用?

所以,現代媒體相關人員都要隨時緊跟科技前沿,而媒體單位更要隨時給記者配備科技裝備。

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不難,為什麼沒有工作雲應用?

不過,紫竹菌覺得,暴力刷機事件最該檢討的是那些雲技術科技公司,你們的業務就只會整天逼迫個體用戶無止境地買你們的空間嗎?為什麼不能開發出這種剛需的應用場景?媒體單位給記者購買工作用雲空間,肯定是一個大市場啊。

這次疫情讓很多企業應該明白,不是生活剛需,你想賺C端(個人)的錢越來越難,但是,面對B端(企業)正是剛需的工作雲,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設計都很簡單,為什麼沒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