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一門被神話的學問,正在扼殺你的天性

古往今來,雖然人類是有理性的動物,但依然無法擺脫偷懶的天性和“走捷徑”的誘惑。

成功學:一門被神話的學問,正在扼殺你的天性


每個中國人的書單裡,肯定都有那麼一兩本類似的書:《為什麼你不能成功》、《關於成功的6條忠告》、《人生的10條黃金法則》、《李嘉誠的經商之道》、《卡耐基夫人給女人的36個幸福秘訣》......


直到現在出版業如此不景氣,這類書籍也是首屈一指的暢銷書。


而且,這類書有一個“神奇”的共同點:它們都在教你如何避免失敗,走向成功和幸福。


年輕時讀,覺得句句都是真理,有點兒閱歷後才發現,其實句句都是正確的廢話。


我們可以把這樣的一門學問,統稱為“勵志成功學”。


別看它在中國廣受追捧,卻是“舶來品”。上世紀90年代,以戴爾·卡耐基、安東尼·羅賓為代表的一批美國“成功學大師”開始進入中國。


卡耐基是成功學的始祖,他提出了“卡耐基訓練法”:1、建立更大的自信;2、加強人際交往能力;3、加強溝通技巧;4、培養領導技能;5、改善我們的態度和減輕壓力。


還有安東尼·羅賓的“必定成功公式”:1、找到一個目標;2、嘗試各種行動去實現它;3、如果發現行動不管用,就換一種方法,直到實現目標為止。


這些話被美國人總結為“便利店哲學”,因為其內容都是隨手可得、沒有實操性的口水話,把特例當成普遍規律來忽悠讀者。


然而,這些“便利店哲學”卻在中國迎來了春天,時年正值改革開放,一大批國人對於追求財富的慾望熱切膨脹,“勵志成功學”正中下懷,有了海量的簇擁者。


在“成功學”最火熱的那幾年,涉世未深的年輕學生、文化水平不高、賺了一筆後急需找方法的中小企業主,想要升職的上班族,想要高升的官場人士......

紛紛加入讀“成功學”的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