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國:基層民警全程全時堅守看守所抗疫一線 過度勞累倒在崗位上

李向國:基層民警全程全時堅守看守所抗疫一線 過度勞累倒在崗位上

抗疫一線 過度勞累倒在崗位上

李向國,男,53歲,廊坊市香河縣看守所所長,榮獲“全省優秀公安監管民警”稱號。2月6日零時30分,李向國在疫情防控崗位上突發腦溢血倒地,如今正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救治,尚未脫離生命危險。這是李向國13天來頭一次“走”出看守所,離開他的疫情防控崗位。

他在單位過了八個除夕

“來人,來人!”當晚,隱約聽到有人呼救,輔警魏佔環趕緊起身出門。只見隔壁李向國屋裡亮著燈,人趴在地上,意識不清。魏佔環急忙喊人,撥打120。值班民警蜂擁而來,一起把李向國抬上救護車。在大家的印象裡,李向國身體一向不錯。“那麼壯實的一個漢子,怎麼就突然倒下了?當時他就趴在這兒……”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副所長閆利軍一時語塞,紅了眼眶。

李向國的辦公室也是宿舍。正對著他的床,有塊24小時不滅的屏幕,連著所裡的監控,各點位情況一目瞭然。疫情防控期間不能進入監區,他就隨時在線巡查,不時用電臺喊上幾句,“王所,看看那個監室啥情況?”“小李,消毒徹底點兒,把垃圾都收乾淨。”“抓緊檢測體溫,向內勤彙報……”如今,這間辦公室突然靜了下來。

這是李向國調任所長的第八年,也是他在單位過的第八個除夕。從到任的第一年,他就給自己定下了一條規矩——每年除夕必須在崗堅守。“這兒崗位特殊,越逢節假日在押人員越容易出現心理波動,需要格外警惕。”看守所指導員彰海豐說。

看守所職責特殊,疫情防控責任甚重。“幹我們這行,時刻都繃著一根弦,精神高度緊張,特殊時期壓力更大。一旦監所出現疫情,後果不堪設想。”彰海豐介紹,為加強防控,李向國把全所民警分成三個班組,每班15天輪流在監區值守。而他自己排在“第四班”,全程全時在崗。

他是所裡的“主心骨”

在看守所,李向國是“主心骨”。

他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出了名的,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咱這兒責任重大,必須把工作幹好,容不得半點麻痺大意。”為了確保監管萬無一失,李向國定了條紀律: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帶班副所長在群裡彙報監區巡查情況。“不管值不值班、在不在崗,他總會第一時間回覆,有時候甚至半夜從家來所裡查崗。”民警康振新說。

在民警魏建軍眼裡,李向國對工作的敬業程度近乎“偏執”。看守所經常有轉移在押人員到監獄服刑的任務,“有幾次我們到承德押送,李所不放心,自己親自上指揮車,跟在我們後面,並用對講機隨時指揮聯絡,確保萬無一失。”

他對工作嚴詞厲色,私下卻是個“熱心腸”的“老大哥”。“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他都特別上心,看到誰家有難處他都會主動幫忙。不管作風還是人品,都讓人心服口服。”魏建軍說。

在李向國的帶領下,香河縣看守所連續多年保持著安全無事故的優異成績,先後兩次被省公安廳評定為二級看守所,被評為“全省工作成績突出公安監管場所”;他本人也被省公安廳授予“全省優秀公安監管民警”稱號。

他是家裡的“頂樑柱”

在家裡,李向國是“頂樑柱”。大年初一那天,李向國抽空回家看了一眼年邁的父母,又匆匆回到所裡,就再沒離開過。“這些天爸爸一直沒回家,沒想到再見面他竟然躺在醫院裡。”李向國28歲的兒子李正楷哽咽著說。

李向國的妻子楊敬民,在2018年4月檢查出患有肺癌。當時住院7天,李向國總共去過2次。妻子去醫院化療,他也很少能陪同,大多由兒子代勞。“不來就不來吧。”楊敬民早就習慣了李向國三天兩頭加班。閒暇在家的時光李向國會給妻子按摩,出事當晚他們還視頻通話過。

“奧運會安保他2個月沒回家,幾年前做完手術藥線沒拆就上班了,每年春節都不在家……這些年我和媽媽早習慣了。他工作特殊,我們都理解支持。”對於父親缺席的陪伴,李正楷如數家珍,但他對父親的崇拜也從未變過。

“在爸爸眼裡,工作第一,家裡所有的事都要往後排。這些年他沒睡過一宿整覺,現在終於能踏實睡個安穩覺了……”在李正楷的印象裡,父親從來沒有陪過他這麼久。

眼下,香河縣看守所一如往常,民警們正按照李向國的要求部署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們一定守好‘陣地’,築牢防控堡壘,等著他早日康復歸來!”康振新道出了所有民警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