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提出“兩山指數”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山東省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規程(試行)》,提高“兩山”基地管理規範化和制度化水平,加強“兩山”基地管理,推進山東生態文明建設。《規程》提出“兩山指數”,評估指導基地創建。

生態環境部自2016年起組織開展“兩山”基地創建工作,分三批共命名錶彰了53個“兩山”基地,山東省蒙陰縣、長島縣入選。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生態保護處瞭解到,通過創建國家級“兩山”基地,山東已具備了一定基礎、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管理機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規程》的出臺細化了“兩山”基地建設原則,明確了各環節中各方責任和任務要求,強化全過程管理。

《規程》明確規定了“兩山”基地建設流程經過申報、遴選命名、建設實施、評估管理4個環節。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對申報材料進行預審並擇優推薦申報對象,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專家核查,經審議、公示等環節,確定授予“兩山”基地稱號的名單。建設實施環節由創建主體負責組織,強化創建任務推進和工作管理,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及時跟蹤指導“兩山”基地建設工作。評估管理環節由省生態環境廳負責,每三年對獲得“兩山”基地稱號的地區組織開展評估工作,並給予指導。

山東構建提出“兩山指數”評估體系,量化表徵“兩山”基地建設成效。據瞭解,“兩山指數”是量化反映“兩山”建設水平,表徵區域生態環境資產狀況、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程度、保障程度,服務“兩山”基地管理的綜合性指數。“兩山指數”作為“兩山”基地後評估和動態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主要包括構築綠水青山、推動兩山轉化、建立長效機制三方面。

“兩山指數”通過評估精準剖析區域發展優勢和存在突出短板問題,動態校準發展方向和建設任務,實現對“兩山”基地建設的科學指導。據瞭解,與國家規程相比,山東對“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林草覆蓋率”等指標的目標參考值進行了適當放寬,並更新了指標解釋和數據來源。

根據《規程》,山東鼓勵縣級政府及其他創建主體開展省級“兩山”基地建設。國家規程中的創建主體為市、縣級人民政府以及其他建設主體,山東結合實際情況,規定了創建主體為縣級人民政府和其他創建主體,並明確了其他創建主體範圍,即含鄉鎮、街道、村、各類開發區、林場等,同時對其他創建主體的申報程序進行了規定即“其他創建主體編制的‘兩山’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經論證後公開發布並實施”。

(大眾日報記者 陳曉婉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