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文|蛋黃育兒

我是一個《家有兒女》電視劇的忠實粉絲,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我經常在看劇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小家寓大家,小事寓大事,所謂小故事大道理,大概就像是這部電視劇中所體現出來的那樣。在劇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劉星,你是不是在學校裡又跟同學打架了”,劉星,你是不是踢球把鄰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劉星,別跑,給我站住,看我今天不削你”……類似於這樣的場景無計其數,劉梅心裡大概常想:“我怎麼養了這麼一個倒黴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向劉星這樣隔三差五就搗蛋的孩子也十分常見,在父母眼中這大概就是一個“叛逆孩子”,而且是從小到大就這麼能折騰人。

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雖然都是叛逆,但是對於不同時期的叛逆是有不同的管理方法。那麼家長們又是否知道孩子的叛逆期大概是在什麼時候,有幾個時期呢?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叛逆呢?

所謂叛逆,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揹他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孩子常會做一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事。當孩子有了“長大了”的感覺那就是他的叛逆期來了,這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於“求異思維”,是標新立異,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表現。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的一個標誌。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第一個叛逆期: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乖寶寶”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魔頭”。幹什麼事情都喜歡以“不”字開頭,你說的指令他都喜歡加個“不”字來回應。

今天刷視頻刷到一個非常搞笑的小朋友,大概也就兩歲左右。我猜測大概是他的媽媽想讓他睡午覺,但孩子不想睡,就爬起來趴在窗邊,大喊:“不,不,我不睡,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加上他非常豐富的面部表情,引得我捧腹大笑。這是時期的孩子的叛逆大概就是這樣的表現,凡事都說不凡事都想跟父母對著幹。再比如:不吃,不去,不想……

第二個叛逆期:7-9歲

當孩子上小學後,社交主體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但是很矛盾的事情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力有限,很多時候還是非常需要大人,遇到問題時還是會在父母面前不掩飾地撒嬌,請求父母幫助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上學後的孩子就像解鎖了一個“新大陸”,不再想了父母事事為自己做主,想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事,但往往得不到滿足,此時就容易出現叛逆心理。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

12歲的孩子又會進入一個新的叛逆期,這個叛逆期有一個新的名字,叫作“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發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常常是非常煩躁的狀態。這個時期的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周圍朋友們的影響,特意去做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於他們來講只是想宣誓獨立的權力。

我聽一個朋友說,他的一個同學早戀,處於熱戀階段,父母軟硬兼施,也不能讓他放棄,最後父母做出妥協,讓他帶著“女朋友”回家居住,因為孩子叛逆到拿不回家來威脅父母。但是最後,他帶回家的“女朋友”他家裡所有的全存款,讓自己一家陷入困境……

叛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不要讓叛逆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家長用對方法很關鍵。如果家長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家長必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不同時期採用不同方法

第一:不需採用太多的語言去溝通

對於兩歲左右叛逆期的孩子來說,不要嘗試跟他們說太多,說的越多,他們忘記的越多越聽不進去。對此,可用一下這種方法來應對。

給孩子選擇

比如說正準備吃飯了,不應該對孩子說,趕緊洗洗手吃飯。而應該跟孩子說:“再過5分鐘要吃飯了呦,你可以先準備一會兒,比如把手洗了,把玩具收拾起來,不然明天該找不到了。”孩子會擔心他的玩具找不到,自然就會先收拾起來,然後再去把手洗了,這就是讓孩子選擇的一種體現。

言傳身教

對於這一事情的孩子來說,接觸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他們所有的言行舉止,並且都是不分好壞的,其實都是跟著父母在做模仿。父母優則孩子優,對孩子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事事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形象。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事情的孩子。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第二:嘗試讓孩子去決斷一些他自己的事情

七到九歲左右的小孩子,往往更像一個小大人。父母不能像孩子兩歲時那樣,為孩子準備好所有的一切,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已經有了喜歡和不喜歡明確的態度。父母需要尊重他們這樣的態度,而不能一概否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之前看了關於熊梓淇訪談的時候,他說到小時候其實自己一點都不喜歡拉小提琴,但是父母非要逼著自己去,今晚學了兩年之後仍然很難聽。就像是在孩子愛好這方面,可以適當詢問孩子的意見,而不是首先就幫孩子選擇。否則就像熊梓淇那樣既是折磨了孩子也折磨了自己,而最終一無所獲。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不要強行加給他們。

多給孩子買一些寓言故事書

寓言故事書,簡短而有趣味,這一時期的孩子會比較感興趣,而寓言故事中往往蘊含很多大道理,比如:聞雞起舞,鑿壁借光……這些寓言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第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孩子在這個時期,更加渴望獨立,在他們的意識裡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父母不要一味的壓制孩子,因為這樣做,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少干涉孩子

這一時期的孩子,許多事情都能自己做決斷,而且是能夠明辨是非的。那麼,父母就儘量的少干預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選擇性的忽略一些事情

在生活的瑣事中,孩子總會犯一些小錯,但有時候這些小事可以忽略,或者是把這些問題都集中到一起,一段時間跟孩子來一次長談,把孩子的問題集中起來一起解決。但是請注意,在長談中撿重要的跟孩子說,不要任何事都談及,長篇大論,教育孩子在精而不在多。

父母要學會跟孩子“掏出自己”

交談是一個相互信任的過程,父母在長談中可適當“掏出自己”,孩子也自然就會“掏出自己”,彼此就能更深的相互瞭解,也許父母並不擅長使用這個方法,但是凡事總會有第一次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在這一時期父母應讓孩子多看一些書,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孩子叛逆不是錯,父母用對方法很關鍵。孩子在叛逆中不斷學習成長,父母也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瞭解孩子,應用適時的方法來對待孩子。

你的孩子處於哪個階段?你是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的?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關注 ,育兒路上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