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娶媳婦自己能決定嗎?

在我們的印象裡皇帝說一不二啥事都能說了算,娶媳婦這樣的事情又不是啥大事皇帝肯定能定了。在這幾天《清平樂》的劇集裡我們看到圍繞著皇帝廢后立後鬧了不少事,皇帝似乎不能啥事都說了算,那麼歷史的真相如何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皇帝的媳婦是皇后,你不能說那些妃嬪都是他媳婦,那不一樣,古代人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只能有一個,小妾你隨便娶,只要你有錢。立妾很方便,很多妾都是買的,沒有什麼儀式。娶妻就不一樣了,要三書六禮才行。三書指的是聘書、禮書、迎書,六禮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正妻地位很高,是主母,皇后號稱母儀天下,不要以為皇后就是管理後宮的,全天下女的都歸她管。正妻死後牌位可以進祠堂,皇后的可以進太廟,享受香火。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因為他媽和大陰人嫪毐通姦生子,他對於女的失去信任,他認為女子就不該有權力地位,因此秦朝後宮沒皇后,秦二世在位時間短,也沒後代,估計沒到結婚的年齡。到了漢朝,劉邦他媳婦是他騙來的,也不知道呂雉她爹看中了劉邦什麼,不過也沒看走眼,呂雉成了第一位皇后。中國之後的皇后情況就複雜得多了。第二位皇后是漢惠帝的皇后張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處子皇后,皇帝是她親舅舅,要說呂后有點變態了,你就說鞏固權勢,你也不能幹這亂倫的事啊,好在漢惠帝還沒禽獸不如。這次立後全是呂后的主意,和漢惠帝一點關係都沒。漢文帝第一個老婆連名字都沒留下,第二位大家都很熟悉竇漪房,原來是宮女,她能當皇后是因為她兒子。母憑子貴,和皇帝感情也不見得多深,而且立她為後也是大臣的主意,不是皇帝自己決定的。漢景帝因為薄皇后無子把她廢了,當時鬧的很大,大臣很反對,王皇后也是因為漢武帝的原因才成皇后的。這裡要說下王皇后她媽,這位老太太找了一人算命,說自己閨女能當皇后,一般人肯定不信,老太太信了,當時的皇帝歲數大了,那就嫁給太子,要說她有待字閨中的閨女,你嫁了不就行了,這老太太比較奇葩,來個雙保險,她大女兒已經嫁了,她硬搶了回來,這還不算啥,她還能把這個人婦嫁給太子,日後當了皇后,這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強丈母孃。漢武帝和元后陳阿嬌創造了一個成語金屋藏嬌,漢武帝能當皇帝也和陳阿嬌她媽有關係,也是漢武帝他媽有眼光,知道巴結誰。這次應該說漢武帝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不過陳阿嬌有點傲嬌,而且生不出孩子,漢武帝把她廢了,漢武帝的繼後衛子夫和他感情很好,這門親事基本就是漢武帝自己做主的,不過衛子夫年老色衰後,兩人關係變淡,衛子夫還死於了巫蠱之禍。漢宣帝自己媳婦被霍光媳婦毒死了,漢宣帝那個恨啊,本來霍光就是如芒在背的存在,這下子霍家滿門抄斬。漢元帝和王政君是強扭的瓜,皇帝壓根不愛她。漢成帝因為美色立了趙飛燕,最後也死在了這上面。漢哀帝是同性戀,這個在當時大家能接受,可是弄個男皇后這個大家還是接受不了的。總的來說西漢時期的皇后多數皇帝還是能說了算的。

皇帝娶媳婦自己能決定嗎?


我們再來看看唐朝,李淵的原配死的比較早,李淵建立唐朝後不立皇后,大唐的實際上的第一位皇后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一代賢后,和太宗皇帝鶼鰈情深,這段戀情產生在戰爭年代,基本上也是太宗自己決定的。唐高宗的元后是唐太宗幫他找的,名門望族太原王氏的人,太宗對兒媳婦很滿意。可惜啊,出身高智商低的王皇后敗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女強人武則天。武則天當皇后絕對是皇帝說了算的,顧命大臣都死了不少。唐中宗的老婆是唐高宗給找的,又是一個蠢貨,妄圖學習武則天,還給皇帝戴綠帽子,最後不得好死,不過唐中宗這位傻皇帝倒是和韋皇后關係很好。唐睿宗的皇后也是父母之命,不過自己媽太彪悍,婆媳鬥爭中,媳婦香消玉殞了。唐玄宗元后是他當王爺的時候就娶的,兩人感情不錯,可這位王皇后因為沒兒子就開始胡思亂想,搞了厭勝之術,被廢了後位,之後玄宗想立武惠妃,可武惠妃倒黴就倒黴這個姓上了,當時的大臣不願意再看到一位武皇后存在,武惠妃還是武則天的侄孫女,這次皇帝想娶媳婦立皇后失敗了。唐憲宗的老婆比較特殊,是公主生的,她比憲宗大一輩,憲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她就成了太子妃,可是憲宗當皇帝后就是不立她當皇后,夫妻感情應該有點問題,主要還是憲宗好色,怕郭氏當了皇后管著他。唐朝的皇后多是父母之命,皇帝不能做主,一般都是名門望族的女兒,小門小戶的還是別想了。

皇帝娶媳婦自己能決定嗎?


大宋基本沿襲了唐朝的制度,不過略有改變。因為五代十國的關係,唐朝時期的名門望族五姓七家那些都歇菜了,所以宋朝主要從勳貴家裡選。當然也有皇帝自己做主的,這個特例就是宋真宗立劉娥為皇后,劉娥出身不高,而且早年還狐媚惑主,她公公宋太宗對她印象很差。劉娥命好活得長,她的宮女生下皇子皇帝宣佈是她生的,母憑子貴,劉娥成了皇后,這在當時還是遭到很多人反對的。不過真宗的理由也很充分,朕就這一個兒子了,怎麼不尊重太子生母。真宗和劉娥的感情很好,真愛無疑。宋仁宗兩次立後都不如願,第一次是劉太后給他找的,這位皇后也是個沒腦子的,當著皇帝面打妃子把皇帝打傷了,被廢了,仁宗本來想立的並非曹皇后,而是一名商人之女曹氏,可是眾大臣紛紛不服,天天找皇帝痛陳利害關係。最後仁宗屈服了,立了曹皇后,可兩人婚後關係一直不太好。仁宗有個特點,就是逆來順受,優柔寡斷,要不是也不會屈服於大臣。商人之女怎麼了,你們這些大臣頂禮膜拜了十餘年的太后劉娥不也是工匠之妻嫁入皇室的。宋朝之後的皇后多是名門,和皇帝能相敬如賓,特例是宋光宗的老婆李鳳娘,這是一位悍後。還沒當皇后就被宋高宗這位皇帝的爺爺瞧不上了,還因為自己的行為把皇帝嚇成神經病了,後來因為不孝被大臣群起攻之,和她男人統統推舉後宮成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退出了歷史舞臺。

皇帝娶媳婦自己能決定嗎?


元朝的皇后基本沒有權勢,早期的還不止一位,元朝統治者基本可以做主。明清時期基本都是選秀,但也有不同,明朝選秀是分地區選淑女入宮,對於門第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符合標準的都可以,清朝選秀就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的了。年齡13-16歲的旗人才可以,《甄嬛傳》裡的選秀裡甄嬛和安陵容16歲符合標準,而沈眉莊已經17歲了,不符合標準。明朝時規定人數,清朝時你只要是這個年齡段的必須要參與選秀。明朝參與選秀的要麼時妃嬪,要麼是宮婢,天上地下。清朝是皇帝選一部分,王室一部分,剩下的就可以回家想嫁給誰嫁給誰,不過沒經過選秀想嫁人那是欺君大罪。明朝第一位皇后馬皇后是朱元璋的患難之妻,是郭子興做主將馬皇后嫁給朱元璋的。建文帝的皇后是朱元璋選的,明成祖的皇后是開國名將徐達的後人,這也是當時的皇帝朱元璋定的。明朝的皇后早期勳貴家庭比較多,後期以良家女子為主,不看門第祖望了。這些多數都上一代皇帝為下一代皇帝選的,都不太幸福,唯一幸福的一對要屬明孝宗夫婦了,踐行了一夫一妻制,堪稱古代帝王夫妻的楷模。

皇帝娶媳婦自己能決定嗎?


清朝的皇后多數大姓出身。皇太極和順治的皇后是蒙古族,這是當初清朝統治者為了籠絡蒙古貴族搞得滿蒙聯姻。康熙以後的皇后都是滿洲貴族之女了。康熙的元后赫舍里氏是四大輔臣之首索尼的孫女,繼後鈕祜祿氏是四大輔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兒,雍正的元后烏拉那拉氏是步軍統領費揚古之女,乾隆元后富察氏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嘉慶元后喜他臘氏出身較低,是大清唯一一位喜他臘氏皇后,繼後鈕祜祿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道光帝的元后,咸豐帝繼後都是鈕祜祿氏,乾隆帝生母也出自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是大清後宮最顯赫的姓氏。

皇帝娶媳婦自己能決定嗎?


我們看到即使是帝王家,皇帝也秉承著父母之命,多數媳婦都是自己父母定的,這也跟皇帝登基時已成年有關。那麼那些未成年的皇帝,選皇后也不能自己做主,多數要看對方的家世。古代帝王的婚姻,政治因素很多,西周就滅亡於周幽王廢除嫡後申氏,激怒了王后母家申國,最後申國聯合犬戎,滅了西周,看看帝王的媳婦關係到國家命脈,可不敢馬虎。另外如果皇帝的皇后是獨孤伽羅那一號的,你別說娶媳婦,你就是立妃子都不行,皇后分分鐘讓你看到肢解後的美人,心裡能力弱的早崩潰了。而且古代結婚不講究戀愛,門當戶對,其實就是政治因素,雙方互相幫助支持。皇帝其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啥事都可以幹,他要估計的太多。娶媳婦這樣的事,一個鬧不好,國家就毀了,皇帝也挺難的。

皇帝娶媳婦自己能決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