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帶娃,牢記"二飯"不吃,"兩衣"少穿,寶寶不溼疹、體質強

清明節之後,天氣也逐漸熱了起來,大街上穿短袖、裙子的人也越來越多,四處都是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樣子。不過因為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夏季,偶爾伴有降溫的狀況,寶媽們擔心寶寶體質薄弱,而且春夏交接的時期,細菌、病毒也比較活躍,為了預防寶寶感冒,身上的衣服卻一件也沒減少,到頭來寶寶還是生病了,家長受累又心疼。

夏季帶娃,牢記

這兩天在兒科門診碰到一個60歲的阿姨,她自己穿得比較清涼,但是懷裡的寶寶卻還裹著厚厚的衣服,小臉通紅的還長了不少紅疹,一看就是捂出來問題來了。旁人有好心的看到小寶寶臉上都冒汗了,勸說她給寶寶脫下件衣服,阿姨把寶寶往懷裡僅僅一摟,反駁道,"胡說,我的孫子都已經感冒了,不能脫,再脫就感冒就加重了!"

最後到了醫生那兒,一測體溫都達到了38度之高,醫生告訴她這個孩子不僅發燒了還得了溼疹,再捂著發燒不退,溼疹也會越來越多,要是還這樣下去就會高熱昏厥,而且體質也會越來越差。阿姨聽了嚇得趕緊聽從了醫生的安排,這才給小寶寶解開衣服,給寶寶散熱。醫生看到她比較聽勸的,語氣也緩和了許多,瞭解了一下這個寶寶日常的情況之後,診斷這個寶寶出現了發燒、溼疹以及腹瀉的問題,和平時的餵食、以及穿衣有分不開的聯繫。

夏季帶娃,牢記

原來這個寶寶的家長為了讓寶寶多補充點營養,過早的就餵了一肉湯、牛奶等,而且平時還堅持"春捂秋凍",雖然時間上還未到夏季,但白天氣候溫度升高,有時候都到了30度還不給寶寶減少衣物,睡覺也裹著襁褓……醫生也不由得感嘆,要不是這個小寶寶原本體質好,早就因為家長的這些行為折騰出大毛病來。也還好這次家長能及時帶孩子來醫院,要是再晚一點,寶寶極有可能就會出現身體脫水、高熱、溼疹不斷、免疫受損等增加治療難度的綜合性問題。

夏季帶娃,牢記

夏季帶娃,牢記"二飯"不吃,"兩衣"少穿,寶寶不溼疹、體質強

"二飯"不吃:

1、 湯泡飯:吃湯泡飯不利於脾胃,是因為食物未經寶寶的充分咀嚼,一粒一粒的米飯直接便進入胃裡,既不利於吸收,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胃部疾病;再加上湯水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年幼的寶寶對於脂肪的攝入需求並不高,這些多餘的脂肪加重腸胃的運化壓力,倒是脾胃越來越虛,所以出現腹瀉、積食等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2、 高蛋白:蛋白質是寶寶身體生長需求的必需品,每天從母乳、配方奶粉以及輔食中,蛋白質就能滿足寶寶的身體營養所需的。如果過度餵食高蛋白的食物,過早給寶寶吃了雞蛋清、牛奶等這一類高蛋白,很容易導致寶寶身體免疫對其產生抗原反應,因而導致過敏,引發溼疹。對於高蛋白食物的添加,最好在寶寶1歲之後逐量添加,並仔細觀察寶寶進食後的身體反應,如果有過敏跡象應當立即停止。

夏季帶娃,牢記

"兩衣"少穿

1、 少穿聚酯纖維:聚酯纖維絕大多數都是二醇和二酸的縮聚物,常見的衣服面料是聚酯紡絲後的產物,也就是滌綸材質的衣服,吸水性和透氣性差,浸水或流汗之後,衣服會貼在寶寶的身上,造成不適和皮膚敏感的症狀。平時要注意寶寶皮膚的養護,可用含了桃油果脂的潤膚劑,保持皮膚的滋潤和透氣,緩解不適,並且形成油膜隔離外部的刺激;穿衣換為純棉材質的,能幫助寶寶皮膚散熱,減少溼疹的發生。

夏季帶娃,牢記

2、 少穿棉衣:氣溫升高後,應當少給寶寶穿太厚的衣服,尤其是棉衣、羽絨服這一類。許多孩子得了"捂熱綜合症",其實都和穿衣太多分不開的。穿衣太多,寶寶的皮膚很容易瀦留汗液,附著在寶寶皮膚上的細菌也會更多,而且寶寶皮脂薄,這些細菌很容易就透過角質層入侵,破壞皮膚的環境,導致疹子不斷、甚至還會增加皮膚的缺水程度,出現脫屑、皴裂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