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業績更好,兩者有什麼差嗎?

周言華


首先,私募基金不一定比公募基金業績好,只不過大家關注的都是頭部的私募。造成這種觀念,很大程度是因為經常看到關於私募一個季度幾倍收益的新聞,給了大家這個“私募基金業績都很牛”的錯覺。實際上,截止到17年8月,國內有20652個基金公司管理著6萬多隻產品,17年的數據還沒出來,16年統計,私募的平均收益也是負值。

數據來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那為什麼私募頂部的收益這麼高?主要原因有幾方面:

1.利益機制問題:公募基金的盈利方式就是收管理費,這個是不以基金盈利或虧損,公司以及基金經理都可以拿到這麼多錢。比如15年股災的時候就爆出某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在所管基金淨值近乎腰斬的情況下還拿了600萬的年薪。

而私募除了管理費之外,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高額的業績分成。例如盈利超過15%的部分,私募公司收取利潤的20%作為分成。

這種機制的差異造成的結果顯而易見:公募首要目標是把規模做大,同時保證穩定避免出現較大回撤;而私募除了募資之外,更注重業績分成部分帶來的高額回報。

2.交易中所處的角度不同:私募基金為了提高信服力,增加募資規模,通常會由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跟投10%。而公募現在雖然也有了發起式基金,但是所佔比例並不高。

3.策略不同:公募基金中佔比最大的是混合型基金,其次是債券類和股票類。相對來說更看重風險管理,策略較為保守。而股票類私募大部分風險偏好相對較高。這也是前面所說的利益機制決定的。另外就是私募的風格和調倉更加靈活,公募資金量太大,所謂船大調頭難。

4.人才問題:很多之前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或分析師,經過幾年市場的洗禮,對自己有信心的都“奔私”了,例如王亞偉,王忠波,孫建波等。不過目前看來公募派私募的收益都不是很高。


阿爾法工場


陽光私募基金就是私募基金髮起公司藉助信託公司發行的,經過證監會備案,資金實現第三方銀行託管,有定期業績報告,向特定高淨值客戶募集,投資起點百萬以上,投資於特定某一範圍證券市場的基金。

但是,沒有明顯的數據顯示,私募基金一定比公募基金業績好。關於業績的比較,如果是牛市環境,很多滿倉的公募基金表現比私募強,如果是熊市環境,因為私募沒有倉位限制,可以空倉,加上盤子小比較容易操作,往往比較抗跌。

關於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優劣比較,我們覺得是相對的,最主要還是看基金本身的操作能力。我們補充幾個知識給您:

陽光私募是現在高淨值投資者比較喜歡的一類產品,他有幾個特點:

1、 為了避免像公募基金那樣出現“船大難掉頭”的問題,私募基金往往單隻規模相比公募基金小,而過大的整體規模所帶來的資金規模膨脹會極大影響私募基金的靈活性,反而降低其盈利能力;

2、 私募基金的靈魂是基金經理,而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好壞直接決定基金的表現,為了激勵私募基金經理,私募產品通常有“計提業績報酬”,一般為超額收益的20%,這樣能增加基金經理的積極型;

3、 一般沒有倉位限制,遇到市場震盪時比較靈活,由於公募基金特別是股票型基金必須保證80%的倉位投資於股票市場中用以穩定股市,所以遇到市場下跌時,私募往往有抗跌性。

上述3點是私募基金最主要的優勢。

但是有時,優勢也可能是劣勢,而且現在私募基金公司太多了,也缺乏必要的監管,私募基金產品也是良莠不齊,需要謹慎選擇。

1、 私募倉位靈活,但也可能面對大盤突然上漲時搭不上車;

2、 私募基金在2016年初市場熔斷行情後,基本都打到了平倉線,但很多私募不夠良心,為了繼續收管理費,讓淨值放在平倉線上方不做股票投資,以同業存單等形式持有,導致後期的市場反彈沒有參與;

3、 私募基金不能隨意贖回,通常每月1到2次開放日,很可能市場大幅下跌,你想贖回卻不行。

我們一直堅信,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決不能因單個條件突出就貼標籤、斷優劣,應該多維度去考量一隻基金的優劣和成長可能性。


羅元裳


邏輯上大體上有三點:

1、私募主要利潤來源是業績提成,公募主要業績來源是管理費。

2、私募追求絕對收益,即存續期內不管行情什麼樣子我就要實現盈利。公募追求相對收益,我只要比別的公募好,跑贏大盤就可以。

3、私募的基金管理人從決定收益的領域中突圍而出。而且私募明確的告知投資人風險,對投資人有門檻限制,挑選風險承受力強的投資人,屬於強強結合。


天啟量投


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業績更好?這個判斷不具體,要看情況。

中國有數萬傢俬募,有一批非常優秀的私募,業績確實比公募基金的整體水平好。但也有一些私募的成績差強人意。數萬傢俬募整體上也是良莠不齊。

不管是私募還是公募基金,公司治理是否規範,是否注重研發,基金經理的素質,以及公司高管層是否具有寬闊的視野和市場遠見,這些因素據決定了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要看這些綜合素質。

我在組建中閱資本時,為了規範公司治理,引入了山東省國際信託作為國有股東,在其規範下對公司進行規範治理。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同時引進了其他社會股東,均為上市公司的創始人或主要管理層。我們歷次股東慧和董事會,都能感受到股東對公司的關心和董事對公司業務發展的高效率支持。這一混合所有制體制下,我們又引入基金經理的合夥人制度,吸引優秀的基金基金管理加入。良好的激勵措施,幫助公司組建了一支優秀的團隊。

對於公募基金,也是同樣要看其公司治理和團隊。例如,廣發基金的股東和董事對公司的支持一直都是公司上下非常認可的,高管團隊一直都很穩定,公司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也很穩定,這樣的公募基金,當然就能創造出好的業績。

如果公司治理大體相當,研發能力和基金經理水平相當,私募確實要比公募好一些。這主要是由於私募基金的激勵機制往往更好。例如,在我們中閱資本,基金管理費和業績報酬,大部分都歸基金經理包乾,公司只拿小頭。

說到底,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都要看公司治理、研發能力、基金經理激勵制度。


孫建波


私募基金並不必然比公募基金強,事實上,2015年因為牛市,有過一輪私募基金申請潮,但是如今關閉的很多,業績糟糕的也很多。

但是 ,確實頂尖私募基金收益往往比同檔的公募基金強,原因主要是,公募基金往往限制更多,比如多少倉位要配置股票,還有一些主題基金,比如基金就是打小盤股的,理論上,茅臺漲的再牛,它也沒法配,如果是指數基金,更是要嚴格跟著指數走。

而私募基金憑藉基金經理判斷,可以更加靈活的調整倉位和股票,比如大盤股行情來了,我就配大盤股,小盤股來了我就配小盤股,行情不佳我就清倉,甚至空倉全現金等機會。甚至,可以通過一些衍生品進行槓槓或者對沖,當然,國內現在基本不能做空了,要不然私募基金還有更多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私募基金中糟糕的也糟糕,

但是優秀的註定更加優秀,因為他必然是更準確的判斷行情,又充分利用了其靈活性和各種手段的。而如果公募基金,那怕基金經理做出了準確判斷,但是鑑於諸多限制,有些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另外,兩者的利益和激勵也不同,私募基金是基金經理自己的,公募基金是公司的,私募基金的經理很多就是合夥人,這是他們的事業和命,自然全情投入。而且,私募基金做好了,盈利部分20%提成,甚至更高,公募基金做好了主要是管理費,還要根據公司的一系列激勵機制有限到達基金經理手中,自然動力也差了些。所以,為啥很多公募基金中做的好的要“私奔”,做自己的私募基金,收益不同啊。

但是,也不要迷信私募基金,何況私募基金百萬起的投資門檻也是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無法企及的,優秀的私募基金很少,何況他們往往也是階段性的跑贏市場,甚至可能市場轉向就大幅跑輸。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選擇公募基金中的指數基金,或者二級市場的ETF依然是更好的選擇。


美股基金策略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合宜首先對比一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區別,再具體回答為什麼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業績更好。

首先,公募基金是對不特定多數人進行募集的基金,不特定多數人可以拆解為“不特定”和“多數人”,“不特定”指的是購買公募基金的人可以是你身邊的任意一個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多數人”指的是一般情況下需要200人以上購買才能成立。

私募基金是對特定合格投資者進行募集的基金,合格投資者的標準是近三年年均收入50萬或金融資產300萬,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的人才能購買私募基金。

投向上看基金類別以及各基金經理操作的習慣,因此暫不作考慮。但小編建議大家反向思維,公募基金面向公眾發行,也就意味著受眾更多,且受眾風險偏好普遍拉低,私募基金由於准入門檻較高,風險偏好較高,基金經理運作起來更得心應手一些。

不過小編不得不多說一句,好的公募基金業績不會差,差的私募基金業績不會好,因此,不管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要擇優。


首席投資官


上來先說結論吧:

第一,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業績更好的前提是風險也更大。

第二,淨值嚴重虧損的私募基金很快就清盤了,公募基金則一直運行。

投資,尤其是大眾的投資,高風險不一定會取得高收益,但是高收益對應的一定是高風險。

我們先看公募基金的幾個品種: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

這四種基金的股票倉位佔比依次是下降的。

所以,長期來看,你可以從各種基金網站上拉數據來看,這四種類型的基金收益率是: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

如果你再深入看這四種類型基金的收益率波動情況呢,也是依次降低的。

如果你手裡有一筆長期閒置的資金,一定要投股票型基金,而不是貨幣基金。

如果你手裡的錢半年之內要用,建議投資貨幣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

雖然長期來看,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是要高的,但是人們用於投資的錢是不一定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長期的,有的是風險偏好高的,有的是風險偏好低的。

所以各個類型的基金都有大把的資金在投資,也都有大把的基民。

再來說說私募基金。

人們只知道私募基金的起投門檻是100萬。

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私募基金還有一個6個月的封閉期,這種時間上的限制其實也是一種投資門檻。

有100萬可以長期放在私募基金上股海浮沉的人是風險偏好型的,相應的基金經理也是激進的投資人,會放更高的倉位在股市裡搏擊。

所以,私募基金收益更高的前提是風險也是最大的,因為倉位重嘛,股票分散度不夠嘛。

漲起來很猛,跌起來也是如山倒。

但是人們在排名比較的時候,往往只看到了排名靠前的。

因為排名靠後的私募基金很快被投資人拋棄,很快清盤了。

而公募基金很少清盤,要一直運行,即使業績相對較差,但只要有一定規模,就不能隨意清盤。


用戶59194601854


首先,想要說明的是,私募基金的業績不一定每隻比公募基金的業績更好。選擇私募也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私募基金。

其次,但普遍平均業績來看,私募的業績肯定會高於公募基金的業績。

原因有以下幾點:

1,管理人對比。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一般分為三類,券商系、公募系、民間高手類。能夠從事私募基金管理的人來說,普遍對自己的投資都非常的自信,曾經多年的從業經驗也建立了相應的投資研究體系。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會在適當的時期,往往行情很好的時期,奔走私募。只有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的人才會隨意的出走私募。在人才上,私募就是老兵居多。

2,績效考核來看,投資就是靠能力吃飯。私募的工資,完全看自己的業績。二八分成,收益率越高,那麼個人的收入也越高。而公募基金不同,主要看相對收益,看整個市場來看,幹得好與乾的不好,旱澇保收。

3,私募的靈活性更強,公募基金的風控更加嚴格,這樣對於一個優質的個股,建倉時間也慢,而私募不同,可以高效的進入和出來。



識基薈


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業績都沒有可持續性。公募基金實際上比私募基金有很多優勢。第一,資金門檻低。這點大家都懂,私募基金至少是一百萬起步。公募基金幾百塊錢就可以買。第二,私募基金良莠不齊,選擇成本比較大。之所以大家有這樣一種印象,覺得私募基金牛逼,這實際上是一種“倖存者偏差”,選擇好的私募基金不比選擇好公募基金容易。第三,私募基金的費用高。一般除了管理費外,還有後端的業績分成。第四,公募基金的收益能力不比私募基金差。關鍵是你得有一雙善於辨別的眼睛。最後一點是,公募基金的流動性比較好,如果做的不好可以贖回。私募基金除了固定的封閉期外,也不是隨時都可以贖回的。很容易踏空行情或難以規避股災。根據我的發現,在股災來臨的時候,百億級的知名私募基金回撤都很大,沒有什麼顯著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