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院長訪談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於凱江:決勝“攻堅戰”投身“保衛戰”

戰疫院長訪談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於凱江:決勝“攻堅戰”投身“保衛戰”

4月8日,擁有1000餘萬常住人口的武漢“解封”,時隔76天后重新按下“啟動鍵”;同日,遠在數千公里之外,人口只有不到7萬人的黑龍江邊境小城綏芬河卻不得不二次按下“暫停鍵”。

據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4月9日上午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8日0時~24時,黑龍江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0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9例)。其中,有39例系通過綏芬河口岸入境,1例通過東寧口岸入境。

中國邊境防線壓力陡增。

“防疫工作還沒到喘口氣、歇歇腳的時候。”4月10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於凱江接受採訪時語氣急促地說。據悉,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又多了兩個“頭銜”:黑龍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黑龍江省委赴綏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組醫療救治組組長。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剛剛結束“黑龍江重症救治攻堅戰”後,又馬不停蹄投入到“綏芬河保衛戰”中的於凱江,“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是認真的。

2500公里“追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早期,黑龍江省的情況就不容樂觀,患者例數在全國排第10名,吉林、遼寧、內蒙古3個地方加起來病例數都沒有我們省多,同時,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讓我們感覺壓力很大。”於凱江臨危受命,擔任黑龍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不打無準備之仗。雖然彼時黑龍江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已達到2%,形勢嚴峻,但高企的病死率背後的真相仍亟待探究。於凱江不惜體力,用3天72小時跑了2500多公里,“把脈問診”省內8個重症患者較多的地市,揪出了高致死率背後頗具地緣因素的“真兇”。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第一,患者總體年齡偏大,我看到其他省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0歲到40歲,黑龍江省患者的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第二,患者基礎疾病較多,很多省合併有基礎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佔比為40%~50%。黑龍江這一比例高達93%,意味著收治10個患者,有9個患者都有基礎性疾病,同時,北方天氣寒冷,有慢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比例很高,這更增加了救治難度。第三,黑龍江人對過年的形式還是很看重的,因此,過年期間,有的患者發燒後也不太在意,靠吃點退燒藥硬抗,實在抗不過去才去醫院,結果24小時內就死亡了,說明患者到醫院時病就已經很重了。”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應儘早建立一個重症救治中心,集中優勢醫療資源,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讓這些合併症較多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現心梗馬上就能手術,出現腦梗馬上就能開顱。”於凱江立即向黑龍江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建議,針對黑龍江省的實際,應打破常規,按照“四集中”原則,即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將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到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的醫院。最終,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群力院區承接了這一使命,並匯聚了來自黑龍江全省13家醫院的566名醫護人員,據悉,他們中大部分人來自重症醫學科(ICU)。

從“攻堅戰”到“保衛戰”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自2月11日被定為全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後,於凱江就帶領團隊在群力院區打響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24小時內清退院區非新冠肺炎患者,理順傳染病防治流程,加強醫院的紫外線消毒等。同時,開闢兩個ICU,一個過渡病房,及一個隔離觀察病房。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集中收治患者,轉運是關鍵,但黑龍江省幅員遼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帶機生存”,順利轉運談何容易。於凱江牽頭制定《危重症患者轉運指南》,科學評估患者適不適合轉運,轉運途中有沒有風險,有多大風險;轉運使用負壓救護車,車內配備呼吸機、監護儀等各種搶救裝備;同時,隨行有專業的醫生護士,最大限度降低長途轉運帶來的各種風險。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危重症患者救治講求“精細”,於凱江說,此次救治也因此採用“一患一策”策略。患者入院後,團隊為每一位轉入患者做全面檢查,對全身臟器進行充分評估,參照最新版本的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劃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把危重型患者劃分為重一型和重二型,在這一劃分標準之下,採用機械通氣的患者標記為“危V”型患者,採用血液淨化的患者標記為“危T”型患者,採用ECOM的患者標記為“危M”型患者。“我們在指南基礎上做了細化,方便關口前移、精準施策地為患者施治,比如重二型患者有的很快就能轉變成危重型患者,我們就可以提前干預。”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針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翻身困難、肺部黏液嚴重等情況,團隊還專門成立了俯臥位通氣、氣道管理兩個小組。“患者上了俯臥位通氣後,翻身很困難,需要很多醫護人員協助,所以我們專門成立一個小組,就給病人翻身做俯臥位通氣;同時,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黏痰很多,要經過灌洗後使氣道通暢,改善氧合,因此,我們又成立了氣道管理小組,每天給病人做肺泡灌洗,下了很多的功夫。” 於凱江如是說。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為了不遺餘力救治每一位病患,救治中心還集中了心內科、神經外科等多學科專家,每天都進行MDT會診,對於患者的突發性疾病,進行及時救治。針對被確診的危重症患者很多會呈現焦慮心理的狀況,救治中心還邀請專業的心理治療師進入病房為患者做心理輔導。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據悉,此次戰“疫”期間,群力院區共收治60餘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隨著3月26日群力院區患者“清零”,於凱江表示,下一步,其工作重心將轉到“外防輸入”領域,綏芬河市建立的方艙醫院即將投入使用,啟動患者收治工作,“屆時,牡丹江市康安醫院只收治輕型、普通型患者,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作為省級區域重症救治中心只負責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哈醫大一院將派駐專家、物資、設備,全力支援重症患者救治,我將擔任組長,參與每天的重症病例會診。”於凱江剛剛決勝“攻堅戰”,旋即投身“保衛戰”。

平戰結合 兩棲作戰

經此一“疫”,今後,醫院如何建設發展?於凱江說他有了很多思考。

战疫院长访谈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决胜“攻坚战”投身“保卫战”

“作為大型綜合性醫院,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就醫環境改善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萬一再次出現此類重大疫情,如何讓醫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全力投入到疫情救治中?其實就是平時和戰時相結合,兩棲作戰。”

於凱江說,首先,應思考,今後,如何讓普通醫院具備臨時改建為方艙醫院的條件。其次,作為醫院的內核,醫生的培養方向應轉向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對於患者救治,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救治將大有裨益。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公益支持:恆瑞醫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