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大廈隨處可見,若干年後,恐成“燙手山芋”,無處安放?

在我國很多城市,幾乎處處都是高樓大廈,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高樓數量上已經趕超歐美國家,甚至是遙遙領先了。高樓大廈無疑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並且,代表了國家和城市形象,中國最為矚目的城市景觀早已不是亭臺樓閣,而是一幢幢令人仰望的高樓大廈。

我國到底建設了多少高樓大廈呢?根據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的數據,在2018年,全球共新建143棟200米以上的高層建築,中國獨佔88座,這一數字是第二名美國(13座)的近七倍。

另外,在建造200米及以上的建築上,中國連續23年保持著最高產的地位。截至2018年,中國超過200米的高樓已經有686座,佔到全球1478座的將近一半。

高樓大廈隨處可見,若干年後,恐成“燙手山芋”,無處安放?

中國為何熱衷建設高樓?最初,中國摩天樓的發展也起源於土地效率的最大化,節約利用土地的方式,建設高層住宅,能夠滿足更多的人居住需求,並且也是一個城市實力的體現,可以提高城市層次感。

如今,高樓大廈隨處可見,但是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這些高樓大廈本質上是鋼筋水泥,那麼若干年後,會不會成為問題呢?

高樓大廈隨處可見,若干年後,恐成“燙手山芋”,無處安放?

一座城市,高樓大廈多了,高層住宅也多了,給人一種發達繁榮的感覺,甚至,當我們聊到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時,常常以高樓而自豪。但是作為主體是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壽命到底是多少年,仍是個未知數。

因此,有人認為,如今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在若干年後,恐成“燙手山芋”,無處安放。其實,遍地高樓背後的“後遺症”已經暴露了,近些年,“空置房”的話題一直被人們熱議,由此可以證明目前現有的房子已經足夠居住了。

如果繼續建設高樓的話,恐怕在若干年後,這些高樓將無人居住,只能空著。當然,很多高樓大廈的建造並非是為了居住,但是,高樓大廈給人的感覺還是“華而不實”,有些高樓大廈,甚至成為了地方的“負擔”,一些寫字樓的空置率長期居於高位。

高樓大廈隨處可見,若干年後,恐成“燙手山芋”,無處安放?

建設一座高樓大廈,也是一個大工程,成為爛尾樓的高樓大廈並不罕見。天津117大廈,因117層而得名,2008年開工建設,花了四年時間才修建完地下室部分,2012年117大廈開始建設主塔樓,主塔樓的建造又花費了三年時間,直到15年才宣佈塔樓結構封頂。

可見,造一座高樓並非易事,同時使用率一直飽受詬病。如今由於中國部分地區建築熱潮可能已超過需求,不過,在2019年中國新建摩天大樓數量已經大幅下降了,過去一年來,中國完工的高度在200米及以上的新大樓的數量只有56座,與前一年相比降幅超過38%。

並且,在2019年中國建成的摩天大樓總數是2013年以來最少的,可見,對於高樓大廈的“熱愛”,也是時候冷靜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