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源流探究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是《警世通言》裡的一篇 故事講述了俞伯牙與鍾子期兩人由相識到相知的友情。伯牙本姓俞,名瑞,字伯牙。鍾子期,本名徽,子期是他的字。子期亡故後伯牙摔琴以祭知音。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源流探究

由此追溯:

知音故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記載最早出現的知音故事出現在《列子》卷五《湯問》裡: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源流探究

俞伯牙每次撫琴,鍾子期都能說出他心中所想。這個故事可以說是最早的雛形了。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源流探究

接著出現的是《呂氏春秋》,在這裡故事在保留原來情節的基礎上有增加了子期亡故後伯牙摔琴的情節: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應該是最早增加這一情節的故事,這一情節的增加讓兩人的友情得到了一個動人的昇華。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源流探究

然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三言二拍》中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故事。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源流探究

這個故事勾勒出一段難得的友情,伯牙所想鍾子期皆知,闡述人們對於朋友的認知,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也突出表達了以誠待人的美好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