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仁慈的關係》,體會潛水換氣時的那種暢快淋漓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熱點(點擊查看)

李敬澤:別忘記那些從書中得來的洞見 | 掌閱直播聯盟閱讀日碼洋近千萬 | 班宇:為了逃逸而書寫 | ......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蘇珊·桑塔格曾說:“拉斯洛是當代最富哲學性的小說家。他是能與果戈理和梅爾維爾相提並論的匈牙利啟示錄大師。”

她眼中這位哲學意味的小說家,就是匈牙利小說家、編劇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匈牙利小說家、編劇。代表作品包括《撒旦的探戈》《戰爭與戰爭》《反抗的憂鬱》等。1994年,拉斯洛與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合作改編的7小時史詩電影《撒旦探戈》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上世紀90年代末與漢學家妻子結婚以後,拉斯洛曾頻繁訪問蒙古、中國和日本,並於這一時期出版了《烏蘭巴托的囚犯》等經典作品。2015年,拉斯洛獲布克國際文學獎。

有讀者說,雖然長句比比皆是,但讀拉斯洛似乎從來沒有障礙,腦子裡的齒輪立刻就能和他的文字銜接起來。“讀拉斯洛的長句只要找好節奏,就能體會潛水憋氣再浮出水面那一瞬間空氣湧入的淋漓快感。”而這樣的特質,幾乎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顯示。

拉斯洛的作品晦澀艱深,主題陰鬱,常常被歸入後現代派小說。故事中的句型結構怪異,地點含糊,意思難以捉摸,情節跳躍性極強,結構常常呈放射性,敘事者總是模糊不清,結局充滿神秘意味。拉斯洛用獨特的筆法敘述他所“看”到的世界。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仁慈的關係》

[匈牙利]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著

餘澤民、康一人/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0年3月版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譯作選讀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仁慈的關係》為拉斯洛的中短篇小說集。該小說集收錄了包括其代表作《茹茲的陷阱》《理髮師的手》在內的八個故事。

01

我們出發的時候,天色仍很黑暗,儘管我們心裡非常清楚,這種愚蠢的樂觀情緒早已沒有了任何的意義,想來現在到底是白天還是黑夜,其實根本無所謂,但我們還是更願意相信,今天也會跟往日的任何一天一樣黎明破曉,旭日東昇,陽光普照,光線會照射到地球上。總而言之,天會變亮,我們將看到彼此,看到對方憔悴、皺巴的面孔,看到眼袋松垂、佈滿血絲的眼睛或後脖頸上堆積成環的皮膚,看到我們身後時而漩流湍急、時而歸復平靜的河水,還看到碼頭沿岸荒涼的建築以及夾在其間的完好無損、空蕩寂寥的街道,而後是城外緩度升高的堤岸,整條堤岸,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

我們在黑暗中出發,即便很少有誰會開口跟其他人交談(假如真能在通往多瑙河畔碼頭的路上遇到什麼人,假如真會有什麼人從他們身邊走過或他們從什麼人的身邊走過的話!),但對彼此而言,他們魂靈一般、影子一樣的模糊輪廓仍舊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只有通過這些輪廓才能判定我們此刻的位置和正確的方向,因為無論這裡還是那裡,疾馳的EVA特別行動隊越野吉普的車燈與其說是在幫助我們辨認方向,還不如說是在晃瞎我們的眼睛,一切都似乎充滿了風險,現在我們實在無法依仗平時的經驗。經過長達幾個星期的痛苦等待之後,今天我們終於在黎明十分激動地從擴音喇叭裡聽到,並在手寫的海報上看到了準確的出發時間,經過這些天絕望的躊躇,我們等都沒有等待拂曉的愚蠢儀式拉開序幕,就從首都不同的——近處的和遠處的——街區出發了,所有人都從地底下鑽出來,就像耗子一樣,耗子由於它屢經磨難、卻總能倖存下來的驚人生命力而近乎變成某種神聖的動物。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02

在過去幾個月裡,出發的時刻成了我們唯一關注的對象:人們從地窖裡,洞穴裡,從曾經作為藏身處挖掘的坑洞裡,從防彈掩體或臨時性的防空工事裡,或者從——如果有誰連前面列舉的這些地方都不覺得足夠安全,他們有可能躲進的——地鐵裡或郊區小火車的隧道里,從土耳其浴室或地下維修站的深處,或從被認為最安全的下水道系統的迷宮裡走出來,動身踏上或長或短的路途,揹著他們早已準備好的行囊,或者兩手空空。不過,若說“大街小巷很快擠滿了人”還是有一點誇張,因為——正像後來被證明了的那樣——我們留在城裡的這些人總共不超過六十位,因此EVA特別行動隊指揮部的判斷非常正確,他們只需用一條中型的多瑙河遊輪就能夠準確地完成預期的目標。當然,在我們中間也有人——當然只是到出發的那一刻為止——惴惴不安,因為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在陸運和空運都無可能的情況下,我們逃生的唯一出路是:水運。在我們抵達碼頭之前,我們最擔心的是我們的行李,那些由大大小小的皮箱、旅行包、口袋、紙盒組成的行李或很難被稱做“行李”的東西;由於我們處境的性質導致,我們起先基於理性收拾在行李中的日常用品逐漸開始被各種更加私人的物件所替代,直到最終我們沒能留下一件實用的東西,放羊毛衫的地方塞進了一隻雞鳴掛鐘,裝麵粉和做點心用的巧克力的地方被火花收藏佔據了,在出發前的幾天裡,一隻木製菸斗似乎也要比酒精爐更重要,幾個貝殼要比治牙痛、頭痛的止痛藥更珍貴。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撒旦探戈》封面書影及電影海報

03

我們以不同的方式承受了這個清醒的認知,這兩種解決方案無論哪一種都同樣地毫無意義:有的人拖著自己全部的行李穿過整座城市,疲憊不堪、氣喘吁吁、腰痠腿麻地來到碼頭,也有的人兩手空空趕到,還有的人攥著拳頭悔恨地表示,有些東西他們真不應該丟在途中。不管怎麼說,我們一個接一個地分別到達了“臨時碼頭”,這時我們方才弄清,我們總共不到六十個人,只是負責扮演前哨的角色。最讓我們驚愕的是這條船,這條寂靜地隱在黑暗中的遊輪,當我們從通向碼頭的街道走出來時,斷定自己不是在做夢,沒錯,水上確實停泊著什麼!一股如釋重負的感覺突然襲來,但是這種輕鬆的喜悅稍縱即逝,並不能壓倒我們內心的恐慌。這條“中型的多瑙河遊輪”在我們看來,更像是一條只能順流漂泊的破爛舊船,某個旅行社只是用它載上一隊郊遊的學生在河上慢慢漂盪,而替代一次真正的水上航行。上船後已經過了很長的時間,這條專為我們派來的遊輪已經吃水很深,看上去似乎再多上三四個人就足以讓船下沉到河底,因為一排比一排高的浪頭已經濺到了甲板上。

我們的擔憂越來越大,船沒有任何啟動的跡象,無論我們怎麼轉動腦袋左看右看,連一個船員或EVA特別行動隊軍官的影子都沒有見到,駕駛艙裡漆黑一片,就像空蕩、死寂的河岸碼頭。我們越來越急切地等待能有什麼人出現在遊輪指揮台上,或最終能有一輛EVA特別行動隊的越野吉普出現並開始檢查我們的身份,與此同時,我們對於這條船的疑慮只有增無減,因為經過仔細觀察,我們在船的側面和甲板上發現了越來越多缺失的部件:船頭下有幾個巴掌大的圓洞,像是被炮彈穿透過,有好幾塊船板缺失,駕駛艙側面的窗玻璃被打碎了等等,問題很多,甚至連繫船的纜繩都快爛掉了,有一個系船的纜樁,歪斜著從碼頭上的水泥地裡伸出來,就像一隻從地底下鑽出來的陰險怪物。我們站在凜冽的風中喋喋抱怨,並且意識到,如果這樣仔細地檢查下去,我們很可能會被一股危險的抱怨所淹沒,會被憤怒的火焰所吞噬,我們開始用越來越尖銳——並沒採取任何行動——的詞語譏諷這條慘不忍睹的破船,儘管它多少為我們提供了一點庇護,讓我們感受到得救的喜悅和安全感。

後來,譏諷和抱怨聲此起彼伏,讓我們體會到一種久違了的釋放感,即使開始時最沉默寡言的那些人,也時不時地開口說話,對別人的言論做出補充,比如有人說“這條破爛的木船”,有人便會緊接著說“眼看就要散架的朽木”,之後又有人添油加醋地奚落它是“廢物,沒用的垃圾”,拘謹的微笑伴著船身吱吱呀呀呻吟般的聲響,那種感覺就像將散裝在衣兜裡的碎珠子穿到了一起。當兩輛EVA特別行動隊的吉普車分別從直通碼頭的兩條平行的街巷裡幾乎同時駛出,伴隨刺耳的剎車聲,猛地停在我們始終有點分散的人群旁時,這時候我們已經確信“我們這條船是不會把我們丟下的”……特別行動隊士兵的從天而降,並沒有引發特別的騷動,只是喚起了一種近乎憤怒的滿足感,中尉不得不衝我們咆哮地下令,我們才被迫挪動腳步將人群分成了兩隊。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新年文創季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文學報新年文創 已上線微店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读《仁慈的关系》,体会潜水换气时的那种畅快淋漓

公號:iwenxuebao

郵發: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