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經常聽到鄰居家的孩子爸媽吵架,爭執的話題就是邊刷手機邊陪娃到底對不對

孩子他爸說:“我每天工作那麼累,回家就想放鬆下,看會兒手機怎麼了,孩子不就在邊上玩嗎,這難道不是在陪孩子嗎?”

孩子媽媽不悅:“你這叫陪孩子嗎?孩子在邊上玩玩具,叫爸爸你不應,不小心摔倒哭了,你還能穩穩地坐在沙發上抱著手機笑,這樣當爸倒不如擺個人形布偶放那兒算了。”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這樣的場景相信在每個有娃的家庭都不陌生。邊刷手機邊陪娃到底算不算陪伴?如果不算,那怎樣陪孩子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在《面向關鍵期:六歲前,高質量的陪伴決定孩子未來》一書中,作者魯鵬程重新詮釋了“陪伴”二字的重要性,他從嬰兒時期父母的陪伴說起,深刻闡述了在孩子學齡前,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以及告訴父母怎樣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魯鵬程是國內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教育暢銷書作者,他曾出版過《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等十餘種作品,作品總銷量超過200萬冊,他的教育理念獲得了爸爸媽媽的廣泛認可。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01 為什麼說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如果幼年時期得不到及時、有效、高質量的陪伴,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方面,孩子的生長髮育會受到影響。

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長期處於焦慮、抑鬱情緒中,會影響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成長髮育會受到嚴重損害,導致了“心理性矮小症”的發生。

另一方面,還會產生自卑、多疑等諸多心理問題。

舉個例子,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留守兒童”數量劇增,孩子的父母去大城市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給爺爺奶奶帶。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些孩子不僅會不好好讀書、拉幫結派等,還會產生自卑、反叛等情緒,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陪伴對於孩子成長非常重要。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02 陪在身邊就行了?“偽陪伴”的危害不可小覷

雖然瞭解了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有些父母卻沒有認識到怎樣才算高質量陪伴,認為陪在孩子身邊就行了。

我家一個遠方親戚就是個例子,她是一個全職媽媽,每天在家就是做飯帶孩子,她覺得無聊,會經常邀朋友來打麻將。雖然孩子寸步不離跟在她身邊,但是她的注意力都在打麻將上,完全不管孩子。有時候,孩子一個人坐在地板上玩耍,摸過地板的手又會放到嘴裡吃,非常不衛生。

她這樣的陪孩子其實是“偽陪伴”的表現。偽陪伴會給父母們帶來一種錯覺,那就是覺得陪伴的時長夠了,孩子就能夠得到滿足,自己就算是合格父母了。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在《面向關鍵期》中,作者認為,陪伴的實質重於形式,質量高於數量。

真正的陪伴並不是簡單的看著孩子,讓他吃飽穿暖了就行,它需要父母用心去關愛孩子,讓孩子心靈上感到滿足。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有一季邀請了演員黃聖依和她的大兒子出演,在節目中黃聖依和孩子的互動非常少,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二人之間的尷尬。他們幾乎沒有共同語言,孩子對於媽媽的關懷錶現得很不適應,總是以高冷的表情、僵硬的動作回應媽媽,並不十分親近。

後來才發現,原來平時孩子都是奶奶在照顧,孩子在奶奶面前親暱撒嬌的模樣,和在黃聖依面前截然不同。

陪伴不是簡單地在孩子身邊待著,而是要充滿愛意、充滿溫情,還要與孩子加強交流與互動。”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03 六歲前,請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六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在父母身邊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段時期,錯過了這一時期的陪伴和教養,相信父母會有很多遺憾。

首先,陪伴需要專心和用心。

現在再問你刷著手機陪孩子算不算陪伴,也許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在信息通訊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手機所裹挾,被充斥的眼前的信息、郵件、朋友圈評論所綁架。當我們在陪孩子時還想著這些東西,相信不只是愛人會抗議,孩子也會抗議吧。

陪伴孩子的時光很重要,需要我們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暫時放下手上的事,眼睛裡只看到孩子,心裡也只想到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注。這樣哪怕陪伴時間再短,孩子心中的滿足感也會截然不同。

當他從心底裡感受到父母對於自己的關注和愛護,這份溫情和滿足會填充他的失落,尊重你不得不去工作而暫時離開他身邊。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其次,陪伴需要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感受。

這裡的分享和交流,包括了對於孩子的各種回應如鼓勵、表揚、批評、道歉等。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為了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往往會把它曲解成為,只給孩子好的感受和體驗,這其實是不對的。

當孩子看見新事物興奮尖叫時,我們要適當變得“幼稚”去回應他們的欣喜;

當孩子做對了某事時,我們要及時而具體地給予孩子表揚,鼓勵他再接再厲;

當孩子做錯了事,我們也要在一旁開解他,幫他分析原因,教他學會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

當然,當我們對孩子做錯了事,如情緒不佳大吼大叫等,也應該坦誠地向孩子道歉,分享我們的感受。

在分享、交流的這一過程中,我們時刻在孩子身邊,會讓孩子對我們更信任,更尊重。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最後,在陪伴的過程中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格。

陪伴的過程,其實就是教養的過程。學會在陪伴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在一個家庭中,媽媽往往是陪伴孩子的主力。從生下寶寶進行母乳餵養、撫觸按摩開始,到親子閱讀、遊樂玩耍、參與家務,孩子每時每刻都會受到媽媽的影響。在媽媽身上,孩子感受到的是愛的滋養和陪伴,她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家人、分享快樂。

於此同時,爸爸的陪伴也很重要。相較於媽媽溫情的陪伴,爸爸的陪伴是充滿了力量。他會鼓勵跌倒的孩子自己爬起來,學會堅強,學會戰勝困難;他能夠允許孩子去適當冒險,發掘新事物,用充滿好奇的目光看世界……

雖然爸爸和媽媽的陪伴方式截然不同,但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平衡好二者的關係,共同陪伴孩子度過成長關鍵期,需要父母的智慧與擔當。

邊刷手機邊陪娃?有效、高質量的陪伴,往往比時長更重要


最後必須說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我們也會獲得再次成長,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