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文 | 董樓主

辦公室新來了一個美女,小明去茶水間剛好碰到了,兩個人就閒聊了幾句。

小明:過來泡茶啊?

美女:嗯,今天感覺有點累,喝點茶水清醒一下。

小明:哦,那不錯。

美女接不下去,回到了座位。小明內心憋屈,“怎麼就沒話了呢?小明啊小明,活該你單身。”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工作生活中我們如何愉快地跟人聊天?閒聊有哪些技巧?有哪些雷區要避免?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一個人之所以情商高是通過“會聊天”表現出來的,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尋找共鳴點,讓“話輪”轉起來

回到上面的案例,小明的語言模式讓人不容易接話,因為他是在概括出結論,就像是說“我知道了,不用再說了。”

在魔鬼約會學裡,概括化的語言模式稱之為上堆,具體化的語言模式稱之為下切“上堆”容易終結話題,“下切”則可以讓話題得以延續。

舉個例子:

小明:你週末去幹什麼?

小麗:我準備去爬山。

小明:爬山挺好的。(評價總結式的上堆)

小明:你週末什麼安排?

小麗:準備爬山。

小明:那挺好啊,我也很喜歡爬山(下切式感受),去年秋天,我還爬過多福山,那裡的楓葉特別美。(具體細節的下切)

閒聊是讓話題讓不同的方向延展,並不需要結論。比如,同事之間聊天,張三說:“小明約會經常遲到,而且找的理由還五花八門。”李四說:“遲到是不對的,這是對人不尊重。”A內心:重點不在這裡,這不按套路出牌啊,這還怎麼聊?如果李四接著張三的話問:“是嗎?都什麼理由?”這樣話題就可以延續下去了。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兩個人聊天,就好比是一起轉動輪子,一方引出一個點,另一方接住並拋出一個新點,這樣才能讓“話輪”轉起來。

在聊天過程中,讓“話輪”得以轉動的關鍵在於找到共鳴點。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兩個人一見如故,心心相惜,多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共鳴點。

女同事找張三修電腦,然後為了感謝他,給他買了杯奶茶。張三斷然拒絕了,“這麼簡單的問題,沒必要。奶茶含糖量過高,對身體不好,還容易引起提前衰老。沒事學學電腦,小問題就別再打擾,自己也能修好。”

好吧,電腦修得好,單身活到老。再看人家李四,上來就問:“你喜歡喝什麼口味的?”女同事:“我喜歡紫薯的。”李四:“我也喜歡紫薯的,還有百香果的。下次我們可以拼個單。”

找到共鳴點是拉近彼此距離的良方。跟領導出去吃飯,不妨跟領導點一樣的菜。對朋友的喜好,你也可以表示感興趣。“大家都是一類人”,能聊的也就多了。

聊天“三要”,贏得對方好感

聊天第一個原則:開啟聊天的人要擅長拋出問題,回答者要多用具體化的“下切”語句,避免結論概括式的“上堆”。

如果你想開始一段閒聊,不妨從“打招呼+問句”開始。因為打招呼,就是互相問個好就結束了。但是“問句”是需要回答的,並且提供了一個話題方向,如果對方並不反感,聊天就很容易繼續下去。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比如,我們到茶水間,碰到了同事小明,我們就可以說:“嗨,最近忙嗎?”小明:“忙死了,我這半天沒喝上杯水。”我們就可以接著問:“忙什麼呢?是不是王總前兩天急著開會推的那個項目?”

為了讓話輪能夠轉起來,我們的提問要用開放式提問

舉個例子:

張三:在幹什麼?

小麗:看書。

張三:看什麼書?

小麗:《XX》

張三:好看嗎?

小麗:還行。

兩個人一問一答地尬聊,只會越聊越尷尬。那怎麼拯救張三?

張三:在幹什麼?

小麗:看書。

張三:我也喜歡看書(表達感受的下切),不過最近不知道看什麼好了,你有什麼好的推薦嗎?

小麗:《XX》,這本我在看,感覺還不錯,改革開放年代的故事,作者筆法也比較老練。

張三:改革開放年代?我小時候特別喜歡聽我奶奶講他們那個年代的事兒……

開放式提問,就是能夠讓對方自由發揮的題目,而不是回答“是什麼”或“是與否”。值得注意的是,開放式提問,適用於朋友間閒聊,如果是在職場談到工作問題,員工向領導或同事提問,則應選擇“封閉式提問”。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領導交辦給你一個項目,你做到一半,出問題了,然後你跟領導彙報。這個時候,如果你說:“怎麼辦?”領導會覺得你不獨立思考,只是一個傳聲筒。把解決方案想好,然後跟領導說:“我覺得當前有兩種解決方案,這樣或是那樣,您看呢?”即使是你的方案不夠好,領導也會覺得你有自己的思考,是可託之人。

聊天第二個原則:要多讚賞別人。女朋友戴了一副新耳釘,你得趕緊說:“哇,真好看!”

有人說,那不是拍馬屁了?如果是我們討厭的人呢?也要為了聊天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嗎?我不為那五斗米折腰,就是要心直口快,坦坦蕩蕩。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孔子都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曾經我也覺得讚賞別人好難,但我們要一直帶著這份“厭惡”與對方相處嗎?就算是我們再討厭的人,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我們只是不願意摘掉有色眼鏡去發現罷了。

其次,讚賞要真誠, 不要只是聊感受,而是要講具體事實。

“你真厲害!我真佩服你!”(哪厲害?這種感情抒發,讓人覺得虛假)

“有一次,我花了1個多小時也沒有整理完報表,張三過來10分鐘就幫我搞定了,還幫我弄了一個報表模板。”(具體事實,聽眾:張三真厲害)

聊天第三個原則:要懂得放低姿態。如果有人跟你什麼都聊得來,你的笑話他都能聽懂,你的梗他都接得住,那麼很有可能他在向下兼容你。

在聊天中,如果對方拋出來的問題,我們不懂或是不理解對方意圖,怎麼辦?

兩種應對方法:1)重複對方的話;2)把回答變成問題。

比如,張三到領導辦公室,領導拿著一個紫砂壺說:“張三啊,你看這個紫砂壺工藝真不錯。”

張三不懂紫砂壺,怎麼說?張三可以順著領導的意思重複:“嗯,看著確實不錯。”領導接下來可能就自己解釋為什麼這個紫砂壺好了。

接著,領導又泡了一壺茶,問張三:“你覺得我這茶葉怎麼樣?”張三不懂茶,就說:“喝起來很香,我也不懂,要不您講講這個茶有什麼特別之處?”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有人聊天喜歡“炫技”,聽得少,說得多,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自己的博聞強識。假如,張三看了領導紫砂壺,就順著說:這個紫砂壺材質純,工藝高,真是把好茶壺。可是,領導其實不喜歡這把紫砂壺,因為它是假的,領導說它工藝好是說造假造得逼真。這樣,張三說得多,反而會弄巧成拙。

聊天是要讓對方把他想說的表達出來,而不是滿足自己的表達欲。

避開溝通的雷區,讓話題得以延續

聊天不僅要注意哪些事情要做,還需要謹記哪些事情不能做,避開溝通雷區。很多人聊著聊著就把天聊死了,多半是因為踩了溝通雷區。

第一,如非必要,儘量少用“轉折”句式,避開“但是”。

女:你看我剛買的這個書包怎麼樣?

男:書包挺好的,但是太豔麗了吧,有點裝嫩。

女內心:說我老是吧?

男,卒。

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分享某個東西,想讓你發表意見,其潛臺詞往往是:“快誇我。”工作中,我們接受領導意見,如果說“但是”很可能被認為吹毛求疵,工作不積極。所以,為了不招人煩,少用轉折。

第二,避免用“反問”句式。

張三:“項目文件是在哪個共享文件夾?”

李四:“這你都不知道嗎?不是說過了嗎?在XXX”

領導:“小李,張三去哪裡了?”

李四:“我怎麼知道?我又沒看著他。”

反問句語氣強烈,如果不是罵架,日常溝通還是儘量少用。


會聊天並不是因為情商高,掌握6個說話技巧,你也能成為溝通高手

“這個問題你都不知道嗎?”言外之意就是你應該知道,但這樣反問,讓人感覺是在批評質問,聽的人很不舒服。

第三,小心封閉式結尾。

第一部分已經講過,概括化的語言容易終止聊天,像評價、總結、概括都是封閉式的結尾。“這樣是不對的”、“活動很成功”、“大家都非常開心”這些就是溝通聊天的“句號”,一旦出現,閒聊也就到此為止。

如果你並不是想要終止聊天,一定要注意避免封閉式語句。

如果你不想聊下去了,可以做個小結,結束這段對話,比如“今天聊得很開心”、“我們有機會再聊”。

小結

如何跟別人愉快地聊天?

1、尋找共鳴點,讓話輪轉起來。

2、聊天三要:

1)“招呼+問句”,用開放式提問,打開話題。

2)要多讚賞別人,少講感受,多描述具體事實。

3)要懂得放低姿態,不懂時,重複對方的話或是把回答變成疑問。

3、聊天三不要:

1)少用轉折語句。

2)避免反問語句。

3)避免封閉式結尾。

當然,聊天還有很多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但這些基本的做好,聊天就會順暢很多。當你聊多了,找到自己的節湊了,就不需要記憶套路,自然懂得該如何去表達了。

好好說話,運氣都不會太差!

歡迎關注點墨樓,與你分享實戰職場經驗,助你升值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