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防控員”到七人普的角色轉變

作為一個對統計學外行的我,很有幸參加2020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如今坐在辦公室的我,依然清晰記得3月15日在社區支援疫情時,單位領導突然給我打電話說我被抽調到人口普查辦的吃驚。


從疫情“防控員”到七人普的角色轉變

2020年的標誌一樣,只是數字變了


其實,在社區支援疫情期間,我和區、街道下派的同事們一起,每天都在和數字打交道。有的同事甚至開玩笑地說,咱們現在就在人口普查。在社區疫情防控卡點,有一個關於本社區疫情的數據公示大白板:截至3月15日,本社區感染新冠病例0例,疑似病例0例;上午9點和下午2點各消殺一次。我們都希望這兩個數字到疫情結束都不會變。還有每天出入卡點的人數情況,比如,9點—11點,持紅色出入證進出的有18人,持黃色出入證進出的有28人;進出的老人15人,小孩1人,年輕人25人;進出的男性20人,女性26人;返京登記的2人,均為男性,1名來自河南,1名,來自陝西。這些內容,還真是我們外行人理解的人口普查。

有人說,這些數字枯燥,但我總感覺這些數據不枯燥,因為它們代表著社區出入的“流量”,關係著疫情防控的數據底數,關係著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

現在想來,疫情期間挖掘的一個94歲的抗日老英雄捐款武漢疫情的素材,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人口調查。據不完全統計,這篇關於白彥傑老爺爺的事蹟,有包括央視網、光明網、中國軍網等70多家網站轉載。試想,目前西城區還有多少這樣的老英雄,挖掘的過程,是不是類似於人口普查呢?

半個月前,我正式加入西城區七人普團隊,負責宣傳業務,而且當了個小組長,實現了疫情防控員到七人普角色的轉變。這對我來說,是考驗,真的感覺壓力山大。最初,我對人口普查的認識以及人口普查給我的印象就是問卷調查。人口普查,不就是拿著筆和一張問卷,挨家挨戶去敲門讓人家填寫登記嗎?但當我真正接觸人口普查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我需要趕快從這種認識誤區裡走出來。人口普查,不是簡單的問卷調查,而是一項國情國力調查,不僅要進行普查區域邊界劃分、戶口整頓、數據比對,還要弄明白普查對象、普查內容,不同的普查表,而且還要求普查質量,要求遵守普查法規和普查紀律,為普查對象的信息資料保密等。

我不知道能不能把這次任務完成好,但我一定會努力,從學習關於《統計學》《人口普查條例》《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工作方案》等開始,變外行為內行,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做好本職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