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賭業的開山鼻祖之一是女海盜

 一部兩千年的中國企業史,到處是面孔模糊的商人,而若以性別來論,女性則更寥若晨星。


  10月,胡潤髮布了一張全球百富榜,其中,中國女富豪的數量之多為全球之冠,在20位擁有10億美元、白手起家的女富豪中,有11位來自中國。讀到這條新聞突然想寫這篇專欄:在中國的企業史上到底有哪些女富豪?
  一部兩千年的中國企業史,到處是面孔模糊的商人,而若以性別來論,女性則更寥若晨星。
  在史書記載中,最早、最出名的女商人是四川地區一個名字叫清的寡婦。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以寥寥76個字記錄了她的事蹟。寡婦清的家族從事的是“丹穴”業,也就是採煉丹砂,因掌握了獨特的開採和冶煉技術,所以傳及數代而不墜。寡婦清不但操持家業,還組織了私人武裝以保衛家財。
  女性經商最活躍的時期是在唐代,這不足為奇,因為連第一個女皇帝也是在那時出現的。在當時第二大商業城(13.90,0.29,2.13%)市洛陽最出名的女商人叫高五娘,她也是一個寡婦,從事的也是冶煉業。因為錢賺得實在太多了,還被人告發惹上了官司。
  在長江流域,最出名的女商人叫俞大娘,她生活在中唐的大曆貞元年間,從事造船業。當時所造的大船最多能載八九千石,所謂“水不載萬”,然而俞大娘造出來的航船卻可達萬石。據說船上可以種花果、蔬菜,駕駛船隻的工人就有數百人之多,船員的生死嫁娶都可在船上進行。它航行在江西和淮南之間,每來往一次,就能獲得巨利,這種船直接以“俞大娘”來命名。

  除了從事大規模製造業的高五娘和俞大娘,史書中還出現過不少女商人的身影。據《太平廣記》等書的記載,她們所從事的商業買賣大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品緊密相關,有以賣菜為生的“賣菜家嫗”,“鬻蔬以給朝夕”,也有賣花、化妝品和經營餐飲業的。《唐代墓誌彙編》中還提及過一位楊氏是種植業的高手,“經營財產,會陶公之法,固得水旱無懼,吉凶有資”。
  女子經商之風自漢唐之後一直縷縷不絕,據《中國經濟史》作者侯家駒的考據,“在北宋,婦女還從事茶肆、食店、藥鋪之經營,並作小販、賣卦及牙人。”但是到了12世紀的南宋時,風氣終於大變。當時出現了一股禮教運動,對女性的約束大大增加,從此女性被關在宅門之內,再也無法在商場上有所作為。
  宋元之後的明清兩朝,像寡婦清、高五娘和俞大娘這樣的女中豪傑已成絕響。不過到了19世紀初的清朝後期,在南方卻冒出來一個鄭一嫂,她從事的是十分兇險的海盜業—在西方企業史上,海盜從來被看成是一群最原始的、具有契約精神的企業家。
  鄭一嫂原名石香姑,她皮膚黝黑但天生麗質,少女時是海船上的妓女,後來嫁給了南中國海著名的海盜鄭一。鄭一在廣東沿海一帶組成了一個海盜聯盟—紅旗幫。全盛時期,紅旗幫下分黑、白、黃、藍、青五旗,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舟1000多隻,盜眾一度多達10萬之眾。據英國學者康士坦的《海盜史》記載,其規模在當時世界上堪稱第一,竟大過著名的北歐海盜。紅旗幫專劫官船、糧船及洋船,活躍於粵東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基地在香港。紅旗幫“向商漁鹽米各船收保險(護)費”,名目為“號稅”、“港規”、“洋稅”,“凡商船出洋者勒稅番銀四百元,回船倍之,乃免劫”。由於條文清晰,數萬海盜過的是有規有矩的非法生涯,紅旗幫儼然是一家管理有序的海盜集團。

  鄭一嫂與張保仔的勢力實在太大,引來朝廷的多次圍剿。1808年,清軍以八萬兩白銀為代價,邀集英國及葡萄牙海軍對紅旗幫發動總攻擊,張保仔被迫接受“招安”,官至從二品千總,任澎湖副將,鄭一嫂授誥命夫人,至是,粵東一帶海盜活動平息。1822年,張死於任上,鄭一嫂則定居澳門,開設賭場,得享天年,如果從淵源上來看的話,她還是澳門賭業的開山鼻祖之一。

澳門賭業的開山鼻祖之一是女海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