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在二刷,三刷《陳情令》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藍湛和魏嬰的感情會讓我如此動容,他比我之前看過的所有愛情戲碼都要美好。

我甚至覺得世俗的“愛情”兩字都不足以詮釋他們之間的感情。他們之間的感情要更深邃更博大一些。兩個成長環境不同,性格,性情都完全不同的男孩卻有著同樣的志向“一生鋤奸扶弱,不愧於心”,這種志同道合,並肩作戰的理想,是男女之間的感情很難產生的共鳴。所以他們之間的情,有像普通男女那樣的心心相惜,也有伯牙和子期的知己共情。

大家都知藍湛三十三道戒鞭加身,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的悽楚,又可知魏嬰在這段感情的裡的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與藍湛不同,從雲深不知處初相識到血洗不夜天,魏嬰的經歷太過紛繁,他沒有時間也從未思考過他與藍湛的感情到底是什麼,他會不經意間想起藍湛,會滿懷疑惑的問師姐“一個人為什麼會喜歡另一個人,我說的是那種喜歡”,這時的他已經很清楚藍湛在他的心裡是與別人完全不同的存在。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雲深不知處初見起,他就被一襲白衣的藍湛深深吸引,自此藍湛在魏嬰的眼裡就始終是皎若雲邊月,皚如山上雪。他被藍湛的顏和劍術折服,欽慕之情油然而生。這種原初始的吸引本身就是愛情原始的模樣,不由的想要親近他,接觸他,追隨他,不論被拒絕多少次,依舊鍥而不捨,百折不悔。十五六歲少年的情感絕不僅僅是志同道合,一生相隨,還要的是勠力同心,旗鼓相當。而與你勢均力敵,並肩作戰想法在玄武洞內並肩屠龍得到了實現,那個瀟灑恣意的雲夢少年終於找到了與他比肩,心意相通的少年。此時藍湛在他心裡的位置已經很重,任誰都難以挪移。而此時的藍湛對於魏嬰的心已經很是堅定,做兩人的定情曲《忘羨》。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不自知的魏嬰也深深的把這首曲子納入到腦海裡,莫弦羽獻舍初醒,他用樹葉吹奏的就是這首曲子,思追聽到覺得異常熟悉,那說明在亂葬崗的日子,魏嬰也是時常吹奏這首曲子的。用笛聲壓制溫寧的戾氣時也下意識的吹奏這首曲子。十六年,前塵往事具消散,記性不好的魏嬰沒有記得多少事情,卻唯獨記住了自己迷糊之際藍湛給他做這首曲子,兩人心意相通以此為證

姑蘇學藝之後,魏嬰後經歷了血洗蓮花塢,換丹,被困亂葬崗,擁陳青,練陰虎符一系列事情,歸來的魏嬰已經不是之前那個恣意明朗的少年。金丹已失再無修劍可能,修鬼道在難回仙家正途。而藍湛依舊是皎皎雲邊月,皚皚山上雪。他在再無與藍湛並肩而立的資本,自卑的情緒漾開來。既然再無並駕齊驅的可能,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推開他。一句旁人,徹底傷到藍湛。後因誤會藍湛像師姐告狀,兩人大打出手,終冰釋前嫌,在屋頂談心,魏嬰始終在意的是藍湛是否信他,他不在乎別人是不是信他,他只在乎藍湛的態度,在得到藍湛會幫他的承諾之後,魏嬰的內心是開心的知足的。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後經歷射日之戰,藍湛眼看魏嬰難以控制情緒,更加擔心,在百鳳山圍獵重逢,魏嬰先是驚喜後又躲閃。魏嬰問藍湛“我是你什麼人,我的事情你能不能不要管”?藍湛反問他“你把我當成什麼人?”魏嬰回到“我曾經把你當成我畢生的自己”。藍湛回到“現在仍是”。藍湛口是心非,但得到魏嬰這樣的答案他還是如釋重負。這時的魏嬰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藍湛心裡的分量有多重,他用曾經兩字,說明他在藍湛面前依舊是自卑而委屈的。所以緊接著在後面,師姐在一眾聲討中堅定的維護他,他哭了,他把自己的那份委屈釋放了出來。就算他練出了天下無敵的陰虎符,可他內心依舊是那個需要人理解心疼的少年,這點從頭至尾都未曾變過。藍湛內心堅定,認定了魏嬰,可他亦患得患失,從未為像魏嬰袒露自己的心生,他要像師姐那樣給魏嬰肯定的信號的話,結果會完全不一樣。兩個人一個沒把握,怕失去,把心事藏心中,一個自卑,不敢袒露心中情感,也是他們前世一再錯過的原因。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後窮騎道,魏嬰帶溫氏眾人逃離,藍湛攔在馬前,問的第一句就是“魏嬰,你要去哪裡?”,藍二哥哥的擔心的是魏嬰你走了,我要去哪裡找你。在結局分別的時候,藍二哥哥問的也是“你決定去哪裡?”他關心的永遠是我要去哪裡能找到你。

魏嬰給藍湛說“如果我和他們必有一戰,我寧願和你一絕生死,死在你含光君的手上”,魏嬰心裡永遠在乎的是藍湛對他的態度。

藍湛放魏嬰離開,兩人心裡都明白此一別便是仙魔殊途,再無回還餘地。這也是藍湛第一次落淚。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在夷陵相逢,魏嬰的欣喜溢於言表,帶藍湛回伏魔洞,在藍湛擔心的目光裡竭力的表現自己在亂葬崗過的很好,被溫情威脅會順勢暈倒在藍湛的懷裡,會在意沒有茶水招待藍湛,不敢留藍湛吃飯,患得患失,像極了談戀愛的小女生。這裡有個對比,江澄來的時候他可完全沒有這些小心思。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十六年後再相逢,藍湛經歷了十三年的等待,什麼仙魔殊途,什麼三千家規,他早已拋諸腦後,他在意的只有魏嬰這個人,他嬌慣他,縱容他。而此時的魏嬰的情感在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藍湛一系列反常的操作剛開始讓他無所適從。但兩人相處下來,他不再向前世那樣試圖把藍湛推開,他開始示弱,開始依戀藍湛。在藍湛揹他時,他靠在藍湛的背上,有著最為踏實的安全感。他給藍湛說“所有人都巴不得我死的時候,你卻是唯一一個站著我身邊的人”,他開始思考正式自己對藍湛的感情。回蓮花塢,他悄悄將藍湛帶到江家祠堂,給逝去的師姐,江叔叔鄭重的介紹藍湛,說他是一直自己一直想帶給他們看的人。兩人被江澄發現,江澄對他如何的惡言惡語,他都能忍,而當江澄責難藍湛,他就完全不能惹。後在船上想來,他第一反應是給藍湛解釋,在意的是怕江澄的口無遮攔傷到。在不知不覺中他在意藍湛,如果不愛又怎麼會在乎。觀音廟之後,他已經非常堅信藍湛會跟他浪跡天涯,但他發現藍湛選擇留下時,他那不捨中滿帶委屈的表情早已暴露了他對藍湛的心思。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鮮衣怒馬少年時,已是深情不自知--《陳情令》魏嬰

劇中因為各種限制沒法像書中那樣讓魏嬰直接表白,所以才有了兩人暫時分別的約定,魏嬰“下次見面你要想好曲子的名字”,藍湛“我早已想好”。而與藍湛分開的日子,魏嬰也必會明白他對藍湛的感情,在最後,藍湛的一句魏嬰,魏嬰轉身後的笑容,也說明兩人終於明白對方的心意,攜手走天涯了。

魏嬰有25場88鏡哭戲,為正義,為世道不公,為心死情滅,為眾叛親離,卻沒有一次是為藍湛,因為在藍湛面前他永遠是那個放蕩不羈,俊朗開懷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